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時代“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創新的理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課程思政”建設在高校廣泛展開,隨著理論和實踐不斷深化,一批典型成果得以湧現。“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內容、方法、資源、機制等方方面面。筆者認為,從教學設計創新入手破題,可以使之成為撬動“課程思政”建設守正創新的關鍵支點和重要方式。“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創新需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以教師為關鍵,真正做到以創新帶動“課程思政”建設高質量發展。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創新要以學生為中心,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根本問題,也是“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守正創新要回答的根本問題。當此,我們應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領,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關乎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的培養,意義十分重大。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準、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創新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規律、行為習慣等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培養學生好學、樂學的習慣;緊緊圍繞學生理想信念進行教學設計創新,引導學生了解世情國情黨情民情,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愛人民、愛集體的家國情懷;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尤其是注重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頭腦,引導學生增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讓學生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創新要以產出為導向,防止“表面化”“兩張皮”“硬融入”。“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創新要始終秉持問題意識,以產出為導向,注重教學實效性。一是要科學挖掘各類課程自身蘊含的思政元素。“課程思政”旨在將價值理念引導貫穿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全過程,能否在梳理教學內容、結合課程特點中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創新成敗的重要標誌。二是要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創設生動多樣的教學情境。通過創設生動多樣的教學情境,實現思政要素與課堂元素有機融入,促使“課程思政”潤物於無聲。同時,“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創新要始終堅持以學生課程學習體驗、學習效果為檢驗標準,做到“情”“境”統一、“理”“境”結合,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事物發展規律,通曉天下道理,豐富學識,增長見識,塑造品格,實現全面發展。三是要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構建完善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創新的制度支撐。價值塑造往往是隱性的,隱性教育的成效也並非一日之功,短期難以量化。因而需完善教學評價標準,建立健全以產出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避免“唯量化”的考核評價,綜合運用量化評價與主觀評價、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等多樣評價方式。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創新要以教師為關鍵,強化教師隊伍“主力軍”作用。推進“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創新,教師是關鍵。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準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筆者認為,首先要在思想上再提升。要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有效塑造,教師必須有正確的價值理念。教師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並破除僅僅注重培育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慣性思維,充分認識“課程思政”的內涵,準確把握知識傳授和價值引導的關係,進一步提升育人意識,找準育人角度,實現全方位育人。其次要在能力上再加強。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能力影響甚至決定了“課程思政”的整體成效。要充分利用“課程思政”建設交流平台,開展常態化教學設計經驗交流、現場教學觀摩、專題教學培訓等活動,促進優質資源互通共享,幫助教師提升政治素質和教學素養,增強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能力,使更多“課程思政”教學品牌課程不斷湧現。最後要在組織上再強化。高效的教學組織決定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創新的整體效果。要把教師組織起來,建立健全“課程思政”集體教研制度,變“單打獨鬥”為“聯合作戰”,充分發揮教研室、教學團隊、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作用,推動思政課程教師與課程思政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產生協同效應。

(作者部門: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