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讀者》快發不出工資?員工薪酬沒了82%

中國基金報 泰勒

昨天基金君看到一則消息:《讀者》雜誌快發不出工資了。令人吃驚。

8月22日,讀者傳媒在發布中報後,被媒體解讀為“讀者快發不出工資了”,引發廣泛關注。

《讀者》雜誌是不是真的快發不出工資了?

後來經澎湃新聞查證,該消息不實。

《讀者》雜誌社管理層相關負責人表示,“《讀者》雜誌社員工400餘人,資產優良、負債極低,現金充足,怎麽會出現發不起工資的現象?”

2018年的中報顯示,讀者傳媒應付職工薪酬468.24萬元,與去年同期2700萬元相比減少了82.66%。這被一些媒體解讀為“讀者快發不出工資了”。

《讀者》在財報的解釋是,“主要系集中發放上年度職工績效工資所致”。

業績確實不佳

讀者傳媒發布的2018年中報顯示,其營業收入、淨利潤、出版期刊數均出現下滑。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讀者傳媒共實現營業收入3.08億元,同比減少4.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01.63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59.96%,且扣非後淨利潤更是可憐,為475萬元,同比下降83.26%。

縱觀讀者歷年淨利潤,上市前一年的2014年淨利潤為公開數據中暴露的首次同比下滑,此後連續四年淨利潤同比下滑。

公司面臨三大風險

2018的中報顯示,《讀者》面對的風險有三大類:

1、互聯網對傳統媒體的持續衝擊

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直接影響文化與科技的融合不斷加深。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的普及與應用,人們的閱讀習慣和方式逐漸轉變,數字化閱讀日益普及。

隨著人們閱讀方式的轉變,以數字化閱讀為基礎的數字出版增長迅速,對傳統出版形成一定壓力。

傳統媒體如果不能適應發展並同步轉型,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將會逐漸被淘汰。

2、行業原材料市場成本增加,擠壓傳統出版利潤太空

紙張價格持續上漲、居高不下,導致傳統出版經營成本增加,極大地擠壓利潤太空。教材教輔方面國家定價的教材價格難以改變, 紙價上漲造成公司經營成本提高,同時, 紙價上漲給公司教材供貨帶來了一定的緊張,在此期間,公司相關經營部門將承受巨大壓力。

3、人才流失風險

公司制定了積極的人才培養及引進計劃,以公司的品牌信譽、人文關懷、兼容並包、多元發展來網羅和穩定主要崗位人員。但因近年整體市場環境及出版業面臨的重大變革情況,不排除因重要崗位人員流失對公司經營和業務穩定造成的風險。

股價已經跌去82.5%

讀者傳媒於2015年12月10日上市,首次公開發行新股6000萬股,發行價9.77元/股,募集資金5.86億元,發行市盈率19.85倍。

作為“中國期刊第一股”,讀者傳媒在上市之初,曾因概念獨特被資金熱炒,股價一度達到78.5元/股的最高點,但很快一蹶不振,總體呈下滑趨勢。

截至今日收盤,股價僅剩5.63/股,可以說比一本《讀者》雜誌還便宜。

經過複權計算,從最高點到今天,股價跌去了82.5%。

讀者都拋棄《讀者》了?

創刊於1981年的《讀者》雜誌,作為陪伴幾代人成長的“心靈雞湯”式讀物,《讀者》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發行量長期名列國內首位。

甚至那會雜誌上的廣告也是很好看....

1)戴爾電腦(奔騰三處理器,價格10000-1500不等)

2)貝塔斯曼書友會(當時覺得非常高級)

3)TCL高清電視(中產階級生活啊!)

4)紐曼、夏新等各種牌子的MP3

5)諾基亞、步步高音樂手機(那時候常想什麽時候能擁有自己的手機)

(首信手機是《讀者》上第一個手機廣告)

6)數位收音機,自動搜台

在那個沒有手機微信的年代,它就是最大的文摘類公眾號。

今年6月份讀者傳媒就發布公告,7月份起雜誌漲價,主要原因是紙張和印製成本上升了。

雜誌從6元變為9元一冊,價格上漲50%,這是《讀者》的第三次漲價,2009年從3元漲到4元,2015年漲到6元。

那麽現在還有多少人看讀者呢?

2017年的年報顯示,當年就賣了5000萬本。

要知道,在顛峰時期,《讀者》月發行量超過1000萬冊,一年發行量可以超過1億冊——現在的銷量差不多跌去了一半。

由於互聯網的崛起,的確改變了一些人的閱讀習慣,特別是有了新媒體,報紙期刊的吸引力大大下降。

在資訊潰乏的年代,《讀者》是唯一的鮮美的心靈雞湯。帶給我們外面的世界,帶給我們心靈的溫暖和感悟。那時候的《讀者》大家爭相傳閱,深受喜愛。可時過境遷,如今的資訊發達,處處都有心靈雞湯,《讀者》再也不能一枝獨秀了!

但本質上,人們閱讀的內容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朋友圈轉發最多的,還是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勵志故事,證明這類文章大家還是愛看的。

有人說:“人們拋棄的只是《讀者》雜誌的形式,並不代表拋棄裡面的內容,看文章的人,只是從雜誌轉移到了新媒體上而已。”

就連高中生也在拋棄《讀者》了,基金君記得,讀書的時候,一本《讀者》可以提供不少的作文素材。

而一位去年剛參加完高考的98後表示,自從高中以來,文摘類期刊基本已經在周圍同齡人的生活裡絕跡,最近幾年高考作文與實際結合緊密,更注重立意和觀點,門戶網站的新聞客戶端反而成了更受偏愛的作文素材來源。

基金君突然想到了前央視主持人張泉靈的一句話:

時代拋棄你,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有知乎網友@塵埃 這樣形容自己對《讀者》的感覺:

“基本上,客觀認識這個世界的歷史前景美好醜陋光明黑暗,這雜誌能夠帶給學生族群的教益還是很多的,儘管成年以後,價值觀和行為養成與持久的說教形成衝突之後,大多數人已經提不起興趣看這些東西,但並非他們沒那麽重要。就象你在青澀的年紀必有一段足以銘記的愛戀一樣,雖然這段經歷可能摻雜了過多不諳世事的遺憾,但他給予你的悲喜早已浸入靈魂,讓你無時或忘。——相信有過這種經歷的絕非少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