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世茂砸500億建“第一高樓” 房企競逐天際線風險暗藏

現代都市中的摩天大樓,是城市競爭力的象徵,也是中國開發商們角逐的目標。

深圳,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自京基100大廈和平安金融中心之後,又在建和規劃了多個摩天大樓;除了京基、佳兆業等本地開發商,外來的世茂房地產也加入了這場天際線競逐。

廈門地標建築世茂大廈雙子塔。圖片來源:IC photo

近日,世茂對外公布,將投資500億建造位於深圳龍崗的700米深港國際中心,建成後將超越現在的全國第一高樓、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

立下豪言壯語的並非世茂一個。在深圳,還有數個超高層建築正在規劃中;在全國更多的一二線城市,京基、綠地、寶能、九龍倉等開發商也已包攬下很多座超高層建築的開發。

從全球範圍來看,超高層建築施工都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往往歷經十數年才能建成。在房企競相開發建造“第一高樓”時,不僅要應對資金沉澱、建造施工等問題,還暗藏著規劃變更、爛尾停工、供應過剩等的風險。

“第一高樓”夢

許多開發老闆心裡都有一個“第一高樓”夢,比如世茂。

2017年12月,世茂以240億總價,拿下深圳龍崗大運新城地塊,總建築面積136.45萬平方米,擬建造超級綜合體世茂深港國際中心,高度達700米。

不滿足於此,2018年初,世茂又以底價18.73億拿下坪山中心區地塊,規劃有一棟低不低於300米的建築。

此外,世茂於2013年以24.33億元摘得前海商辦地塊,打造約300米的世茂前海中心,目前尚未投入使用。

城市地標的高樓項目是世茂近年來的重要公司戰略之一。公開資料顯示,除了在深圳砸下重金建高樓,世茂還在上海、廈門、福州、南京等地都有在建或規劃超高層建築,高度均在300米以上。

另一家聚焦超高層、摩天建築的開發商是綠地集團,其規劃建造的636米的武漢綠地中心、518米的大連綠地中心、468米的成都綠地中心等,建成後都將成為區域乃至全國內的地標性建築。

不過即使在深圳,世茂也面臨不少未來深圳、全國第一高樓的競爭者。2018年7月,深圳蔡屋圍城市更新相關規劃顯示,晶都酒店地塊按照700米海拔高度進行建設,寰宇大廈地塊按照642米建設。

這意味著,曾經的深圳第一高樓開發商京基,將繼續加入深圳天際線的競逐。

在深圳的多個區域,羅湖、南山、龍崗、布吉、福田,都有在建或規劃的高樓項目。

根據相關舊改規劃,羅湖湖貝片區將打造830米的湖貝塔,超過目前全球第一的哈利法塔;布吉也將打造一座高達680米的布吉塔,不過目前還未有明確的官方批複。

按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的標準,超過300米的建築即為超高建築。目前深圳規劃中、在建中的超高建築(非住宅類)至少有18座,是擁有超高建築最多的城市。

深圳之外,開發商們也展開了一場對天際線的激烈角逐,全國多個一二線城市也在建、規劃有多個高樓項目,其中不乏600、700米以上的高度,凸顯其競爭全球第一的野心。

成都準備在天府新區興隆湖附近修建的“中國第一高樓”,名為熊貓大廈,高度達到677米,該地塊在2017年 11月28日,由中海地產以3698元/平米的樓面地價、總價47.9億元、商業自持比例100%拿下。

規劃高度700米(含)以上的,除了深圳羅湖湖貝塔、龍崗深港國際中心,還有目前在建中的“全國第一高樓”蘇州中南中心,規劃高度為729米。

“高處不勝寒”

“第一高樓”、“城市地標”的開發熱潮,往往與地方政府的鼓勵投資、用地優惠有關;而開發商們熱衷建設超高層,在拿地的同時,卻似乎忽視了其背後隱藏的諸多風險。

首當其衝的是資金鏈風險。超高層建築尤其是城市地標型的“第一高樓”,往往歷時數年,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撐。

比如,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項目歷時14年才開發完畢;蘇州東方之門,耗時11年主體工程完工;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也經歷了七八年的開發。

就在7月初,有傳聞顯示,蘇州中南中心疑似暫時停工多日,原因與建造、資金等有關。不過,按照此前的計劃,該項目預計要到2021年左右才竣工。

易居智庫研究中心總監嚴躍進認為,大多數超高層是集商場、商住、酒店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本身就有大量的“資金沉澱”;此外,超大型項目開發中有很多不確定性,更增加了資金鏈的風險。

以世茂為例,近年來世茂大力發展超高層建築、酒店業務,且多為自持,沉澱了大量資金,運營壓力也逐漸加大。

根據財報,2018年世茂負債總額同比增加714億元至2723.17億元,淨負債率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至59.4%。而今年上半年來,世茂還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與並購,預計其總負債及淨負債率會繼續走高。

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衝認為,開發商要建超高層,項目從技術上來說沒問題,但單一開發商資金可能沒那麽多,也不排除先把項目簽下來,再和其他開發商合作的可能。

他進一步指出,“第一高樓”從投資回報的角度往往不是最佳的,往往樓越高,運營成本越高,後續會對物業的持有人造成很大的成本壓力。

除了資金問題,第一高樓由於建造時間長、施工難度大,中間經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風險,導致停工,甚至爛尾。

比如,2016年1月,合肥寶能城辦公大樓集群——寶能環球金融中心開工,高度將達565米,但還未建成,便於2017年因“環保相關新要求”被緊急叫停,至今尚未完工。

歷史上,也有一些超高層項目施工數年而不得完工,造成爛尾。

在建成後,受城市辦公大樓供應影響,即使貴為“第一高樓”,也會面臨租不出去或市場租不起的尷尬。

在深圳,已經出現甲級辦公大樓供應過剩的現象。高力國際2019年上半年深圳甲級辦公大樓市場報告顯示,深圳當前全市甲級辦公大樓的平均空置率達到23.3%的新高,其中最高的前海片區達65.7%。

報告稱,深圳甲級辦公大樓物業市場即將進入供應過剩時期,前海大量新增供應將拉高全市空置率,於2022年達到峰值,將接近30%。

對此,嚴躍進建議,在對超高層建築、地標型建築的投資過程中,房企應在現有的工程預算基礎上,盡可能多增加約30%以上預算,以應對金融政策管控、融資環境收緊、資金流動不順暢等風險。

(編輯:張偉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