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虧損、估值、時機,美團IPO的三大謎

創業十四年,王興終於將把一家企業帶到上市。

據媒體報導,今天(6月25日),美團點評招股書將正式被披露出來。截至2017年底,美團整體收入339億,經調整淨虧損28億元,同時有穩健現金儲備,2017年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94億元,短期理財258億。

雖然美團點評在招股書中未透露募集資金、發行量及發行價等資訊,但據彭博社報導,美團的目標是以約600億美元的估值募集60億美元資金。在去年10月的40億美元融資中,美團投後估值為300億美元。

曾經風光無限的團購行業已是落寞,從“團購”業務成長而來的美團在竭力擺脫這一標簽。業務逐漸擴展至酒店旅遊、餐飲、外賣、出行、新零售……它的對手也從美團的競爭對手從拉手網、窩窩團,更新成餓了麽、攜程甚至阿里。

成立8年,美團漫長的發展歷程隨著IPO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當下,外界更關心的是,虧損是否會成為美團IPO的最大阻力?美團要用一個怎樣的商業邏輯去支撐其600億美元的IPO預期?以及現在是美團上市的好時機麽?

何時擺脫虧損?

進入二級市場後,第一個擺在美團面前的是盈利問題。

美團2017財年總營收為人民幣340億元(大約52億美元),淨虧損為人民幣190億元(大約29億美元),調整後的淨虧損為人民幣28億元。

調整前後淨利潤產生巨大差異,主要由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產生大額公允價值虧損”。

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發給股東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在國際會計準則下,這種優先股會體現為“對股東的負債”。優先股對應公允價值的上升,對股東而言是“浮盈”的價值增長,但對公司來說,會計入账面虧損。

美團虧損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它多線作戰,無邊界擴張;另一方面各個業務線均有強有力地對手,即便大手筆投入,也難以看到勝負終局。因此虧損一度被媒體認為是美團IPO的最大障礙。

那何時美團有盈利的可能?

財經雜誌此前報導,在今年4月份,美團達到盈虧平衡。在營收方面到店綜合營收最高,到店餐飲次之,之後是酒店旅遊,而外賣則處於虧損狀態,且虧損規模較大。

去年上半年,美團外賣負責人王莆中曾披露,美團外賣在很多細的結構單元和城市已經實現盈利,但整體上仍在虧損。“如果按照羅傑斯的曲線的話,我認為我們要過了最快增長的階段才是應該賺錢的時候。這個階段從現在來看,(盈利)要一到兩年以後。”

有外賣從業者認為,如果外賣補貼大戰結束,那這一行業的利潤非常可觀。傭金可以從現在的5%-10%提高到25%-30%,物流從現在的4元-5元上漲到8元,廣告位展示目前還沒有。他預計最少一單賺2元-3元,按一天行業峰值3000萬單計算,可以日進6000萬元。

但從目前看,美團與餓了麽的大戰尚未結束,滴滴又以攪局者的身份橫切一刀。外賣行業的競爭態勢未見緩和,想要扭虧都難度頗大。

在這種情況下,美團方面更傾向於用高效率運營(通過精細運營,同樣的補貼數帶來的新增用戶更多,同樣的配送員,配送的訂單更多)和龐大訂單量(美團方面稱,已佔外賣市場60%市場份額)來提高財務狀況。

王慧文在接受《財經》採訪時說,美團要學習亞馬遜,在高效率、大規模的基礎上維持低毛利,讓競爭對手失去生存太空。“能活下來的低毛利的大公司,本身就是最大的護城河。”他預計美團外賣日單量達3000萬單時,每單實現盈虧平衡。

如何撐起600億估值?

在去年10月的40億美元融資中,美團投後估值為300億美元。據彭博社報導,這次IPO美團的目標是以約600億美元的估值募集60億美元資金。

想要達到這個目標並不容易。京東2017年全年交易額(GMV)為1.29兆元,營業收入3623億元,淨利潤50億美元,目前市值在580億美元左右。而美團無論GMV還是營業收入、利潤均與京東有較大差距。而另一家正在上市的企業,小米接連調低目標估值,也會給美團帶來不利影響。

那美團會講出一個怎樣的故事,來說服資本市場?

早期,中國的團購網站願意給自己冠以“中國版Groupon”頭銜。這家成立於2008年的美國團購網站曾一時風頭無二。早在2010年,谷歌曾擬以6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Groupon,但遭到創始人的拒絕。然而自2011年Groupon上市後,業績一直不樂觀,股價暴跌,當前市值僅為26.6億美元,較高峰期市值縮水近八成。

如今,Groupon已不再是一個好的對標標的,並且隨著美團去團購化,美團很難找到一個現有的成熟的企業,去向資本市場闡述出一套足夠有說服力的商業邏輯。

王興在去年9月份的一次演講中提到“不像騰訊可以對標facebook,阿里可以對標亞馬遜,美國沒有哪一個現成的互聯網企業可以單一對標美團點評。”但他認為這是件好事,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在這個領域(吃喝玩樂)已經走到了在世界前列。”

其實王興今年3月份接受矽谷科技新聞媒體The Information採訪時,在下意識用“亞馬遜”來解釋美團在做的事:“用戶可以在亞馬遜或淘寶上買到非常多東西,但這兩者都只是用於購買實物的電商平台(e-commerce platforms for physical goods),而美團則是能夠購買服務的電商平台(an e-commerce platform for services)。”他還做了一個反問,“哪種電商平台能夠擁有上百萬甚至數十億的交易呢?”

言下之意,美團與亞馬遜、阿里的區別僅在於後者是聚合商品,前者是聚合服務,而相比較商品,服務(餐飲、住宿、旅遊、金融等等)更具有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

我們能看到,8年時間美團正在圍繞生活服務形成一套組合拳。底層是外賣、到店餐飲(團購)高頻業務,吸引用戶形成流量;上面是酒店旅行、到店綜合等低頻業務進行流量變現。

中間還兩次重要的資本運作。一次是2015年10月美團合並大眾點評,另一次是今年4月份,美團收購摩拜。

前者是為減少同質化競爭,如同58收購趕集、滴滴合並中國優步;後者的則將美團的出行野心擺在明面上。

出行像一根鏈條,將美團平台上原本散落的餐飲、酒旅、娛樂等業務串聯起來,使其成為一個全服務平台。

“只有你什麽都做,才能把用戶的時間耗光並養成使用習慣,否則沒有被滿足的市場就會被別人拿走,甚至侵蝕你其他板塊的業務。”美團早期投資人、今日資本掌門人徐新曾如此評價美團的業務拓展方向。

但這會使美團陷入樹敵和封閉的境地。虎嗅作者郝亞洲在其《美團為什麽始終無法成為一線互聯網公司》一文中提到:“如果美團成為了全服務平台,那就應該囊括所有用戶。”但“美團如果在所有涉足的領域裡,都沒能做到“數一數二”的話,其疊加效應一定不是1+1>2。”

現在是上市的好時機麽?

王興將創業當做一場持久戰,儘管美團已經成立8年,但從未公開過上市計劃。

有媒體在美團發展的不同階段問過他關於上市的問題,他的回答從起初的“上市我認為是公司發展過程中水到渠成的事情”到“上市不會是我們最主要目標”,在去年變為“如果我們想上市立刻就可以上市,但這不是最好的選擇”。

虎嗅研究總監Eastland此前曾推測過美團遲遲不上市的原因。根據中遠期估值,他把企業分成了三類:

第一類是豬,預計上市時市值10億美元到50億美元之間,上市幾年後有望達到100億美元左右;

第二類是大象,預計上市時市值超過150億美元,上市幾年後有望達到500億美元甚至800億美元;

第三類是恐龍,目前只有AT。

如果是第一類企業,“份量”差不多就該上市了,拖下去不會長肉,說不定還要“掉膘”,如果有大象的基因,早早上市對創業者和投資者都是一種失敗。

而王興認為美團是第三類:“美團有機會成為A、T一個量級的公司,因為我們創造的價值足夠多,餐飲、旅遊、到店綜合品類每個領域都可以值幾百億美元。但需要的時間不短,至少五到十年吧。”

但無論是王興還是背後的資本都等不了再一個五年十年,甚至等不了一年。

原因在於,內部,美團上一輪融資已到40億美元金額,300億美元估值,如此龐大的體量給從一級市場找錢增加難度。

而美團面對的敵人越來越強,從拉手、窩窩團,變為餓了麽攜程,再到現在,它不僅要和同樣資金儲備豐厚、戰鬥能力強的滴滴一戰,而且將在新零售領域和阿里正面較量。

無論是外賣還是出行、新零售,都是持續性的高投入業務,大戰之下必須補充彈藥。

外部,港交所出現25年來的最大上市改革,從今年4月30日起,港交所上市新規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在港申請上市。受政策利好影響,引發這一輪互聯網獨角獸上市潮,除美團之外,小米、騰訊音樂集團、同程藝龍、映客、蜜芽寶貝、華興資本等均在赴港上市途中。而資本市場流動盤子有限,僧多粥少的市場環境下,勢必加快上市步伐,進行資金爭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