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紅軍的故事永難忘

“紅軍戰士是我見過最勇敢的人。”在廣西桂林興安縣華江瑤族鄉,105歲的老人支義青坐在堂屋前,講述著紅軍的故事。

1934年11月,國民黨反動派布下嚴密的第四道封鎖線,妄圖把中央紅軍消滅在湘江以東。當時湘江寬百餘米,沒有一座橋。紅軍部隊為加快行軍速度,只好架設浮橋。支義青和鄉親們卸下了自家門板,劃著平時運米的商船,冒著生命危險加入到架橋的隊伍中。

“開始我們都害怕,但看到紅軍戰士遍體鱗傷依然拚命往前衝,我們被感動了。”支義青說起來仍很激動,“紅軍不讓老百姓吃虧,每乾一天,就給1塊光洋。”

說起架浮橋的細節,支義青現場演示起來。“首先將船排成一排固定在江中,然後將木頭搭在船上,把木板和門板鋪在木頭上,浮橋就架好了。”

距支義青家不遠處,有一座二層小樓,外牆雖已斑駁,“紅軍是工農自己的軍隊!”等字跡仍清晰可見,落款是“紅軍宣”。

華江瑤族鄉副鄉長黃磊介紹,這裡曾是千祥村的寺廟,也是中央紅軍突破湘江封鎖線的臨時休整地,標語就是紅軍路過時留下的。紅軍走後,桂軍下令毀掉這些標語,當地百姓捨不得,就用紙漿和泥灰覆蓋在上面。直到1988年冬,一場火災使得主樓外牆壁部分脫落,標語才重見天日。

“全樓23處紅軍標語,保存下來很不容易。”時任興安縣博物館副館長陳興華說,“這是永不磨滅的精神財富。”

華江瑤族鄉中心小學是人民解放軍援建的八一學校,目前有400多名學生,紅軍故事和長征精神在這裡延續傳承。“《紅軍過華江》等書籍是學生的必讀書,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到劉華連和鄧炳彪兩位老紅軍家打掃衛生,聽他們講紅色故事。”副校長曹高鳳說。

“長征精神給了孩子們巨大鼓舞,培養了他們吃苦耐勞的品格。”華江瑤族鄉人大主席、華江瑤族鄉中心小學原校長李萍說。離別之際,六年級學生梁彤吟唱了一首歌:“你的鮮血告訴我,過去的犧牲正是為了今天的時代……”梁彤說,唱起這首歌時,總會想起革命先烈。“雖然他們已經不在了,但精神依然守護著這片土地!”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3日 06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