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倪閩景委員:青少年近視率應作為“雙減”成效第一指標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今年,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在提案中建議,把近視率作為學校和地區教育質量考核的重要指標,如果不達標,學校和區域領導要被嚴肅追責,每年在主流媒體公布各地區青少年視力報告和近視率,接受社會監督。

他說:“以前我看到過,有校長因學校升學率降低被撤職,以後肯定會看到因近視率上升,區域和學校負責人會被問責。”

近年來,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呈現低齡、深度近視的趨向。去年,教育部等十五部門聯合印發《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30年,實現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標,小學生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下降到60%以下,高中階段學生下降到70%以下。

為達成以上目標,倪閩景建議,“抓這個指標要像中央抓八項規定一樣,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底線,各級政府部門、學校、家長才會真正重視。”

據他介紹,上海在24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展為期2年的實踐表明,保證學生戶外活動時間每天2個小時以上,近視率下降了30%,“孩子課業負擔少了,戶外活動的時間就多了,近視率也就降下來了。”

“上海市2021年的青少年近視率下降了1.2%,這是近幾年來首次下降,這個指標是很硬的。近視率應該作為考察‘雙減’成效的第一指標。”倪閩景在接受採訪時說。

在他看來,青少年近視與否不僅僅是健康問題,更是教育生態問題,近視率是教育生態的標誌性指標。

談到如何降低近視率,他認為“首先是要抓住近視率這個核心指標,引導社會觀念轉變”。他分析,近視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老師、家長、學生對“健康第一”並未真正理解到位,對近視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很多人認為,反正是要近視的,不就是戴一副眼鏡嗎?在考試成績和升學率面前,大家不約而同地放棄了健康底線。

他認為,這其中折射出的教育焦慮問題很值得深思,“過度學習”導致近視率居高不下的背後,是老師、家長對考試、作業、知識作用的曲解。

“為什麽焦慮?為了考上好大學,以後好找好工作。”倪閩景說:“但其實考試只是教育的一個抓手。考100分不是教育的意義所在,而在考了50分之後,學生在老師、家長的幫助下能夠重拾信心,提高自己,才是教育的意義。”

他認為,發展得好的孩子都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主動學習的能力,良好的師生、生生、親子關係;遇到挫折不放棄的品質。有了這些,即便沒有考上好大學,也能發展得很好,沒有這些,即便考上好大學,也可能無法承受學業和生活的壓力。

倪閩景表示,老師、家長必須理解教育這種底層邏輯,才能夠真正給學生減負。他說:“近視率下降之時,就是基礎教育的教育生態真正轉好的開始,教育焦慮和教育內卷真正得到根本改變的開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