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泉水叮咚》劇照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自誕生之日起,便具有兩個基本屬性:娛樂性與教育性。電影在誕生之初是為大眾的生活增添樂趣,大多數影片的內容也多以娛樂為主題。而與電影的娛樂性不同,電影的教育性並非一開始就為社會所發現和重視。隨著電影事業的發展,社會各界才逐步意識到電影中所潛藏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價值,於是電影被應用於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甚至還有政治宣傳等,那麽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電影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蔡元培首次提出“教育電影”理念


可以說,所有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都可以被認為是廣義上的教育電影,它包含眾多類型和題材,例如科教文衛、體育、軍事、特殊教育、慈善教育等。我國最早提出用電影的方式向民眾進行宣傳理念的是曾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的蔡元培先生,他於1912年1月30日提出向民眾宣講時“兼備有益之活動畫、影畫” 。最早拍攝教育電影的是民營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據程季華、楊力、高廣元等學者在《中國電影發展史》 《中國科教電影發展史》等書中記載, 1918年至1923年間,商務印書館一共攝製了31部教育電影,其中最富教育意義的影片題材為“風景”類和“教育”類。“中國教育電影協會”於1932年設立,蔡元培先生親任主席。半官方電影組織中國教育電影協會的設立,同時掀起了一場“教育電影運動” ,以“研究利用電影輔助教育、宣揚文化,並協助教育電影事業”為宗旨,用電影這一媒介作為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行教育電影化。


《海洋天堂》劇照 


相對於廣泛意義上的電影教育,狹義上的教育電影則是與狹義上的“教育”概念有關,主要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影片中包含學校、學生、教師、家庭(父母)及與其有關的基本元素,由於教育主要針對的是學生,所以從年齡段上來看,狹義上的教育題材電影多數為青少年兒童電影。這裡所涉及的正是狹義上的“教育題材電影” ,這些影片的價值有些並非指向單純意義上的教育,但都折射出了學校或者家庭教育中需要深思的問題。


中國教育題材電影探索多元化切入視角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教育題材電影也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國家和社會對教育的重視,逐漸呈現出內容多樣化的趨勢。改革開放以來,在“解放思想”觀念的推動下,中國電影有了更為多樣化的發展,教育類電影也借著百花齊放的“春天”開始了新的呈現,出現了一批與青少年兒童教育相關的電影,據不完全統計,這類電影共有71部,如1949年至1966年的十七年期間,我國拍攝的教育題材電影,如《祖國的花朵》 《羅小林的決心》 《哥哥和妹妹》等關注小學生的教育,其中《哥哥和妹妹》第一次將關注點放在家庭(母親)教育和孩子心理成長問題上; 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提出後至今,教育題材電影也在不斷地探索和充實中,出現了一批此類型的影片,如《泉水叮咚》 《我的九月》 《燭光裡的微笑》《鳳凰琴》 《花季雨季》 《美麗的大腳》 《一個都不能少》 《考試》 《十三棵泡桐》 《無手老師》等,到近些年又出現了《洋妞到我家》《狗十三》 《一個人的課堂》及今年上映的《老師·好》 《銀河補習班》等影片。這些影片內容各異,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遇到的狀況。比如就表現環境來看,有表現城市教育現狀的,也有反映山村教育問題的,還有反映家庭教育狀況的;就故事講述人物來看,有以教師及其生活為側重點的,也有圍繞學生展開敘述的,更多是反映當時教育主客體的狀態……這些影片以現實題材為主,大多能夠反映現實,直擊問題,或令人感動,或發人深省。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題材電影的內容表現為以下幾個角度。


反映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是一直存在的問題,這種不均衡,不僅體現在城市與山村間,同時體現在同一座城市,哪怕是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國際大都市,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然而在此基礎上,山村與城市之間的教育差距或許更加凸顯,這些問題在1994年的《鳳凰琴》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山村教室破陋,教師嚴重不足,教師待遇極低,甚至數月發不出工資,民辦教師轉正困難,所有年級在一起上課,山村裡的孩子因為經濟困難和路途艱難而導致上學難等問題。這些問題在影片《一個都不能少》 《美麗的大腳》中同樣存在。


《銀河補習班》劇照


展現多個學齡段的學校教育狀況。絕大多數人接受的學校教育包括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而教育題材電影也會天然包括這幾個學齡階段。 《祖國的花朵》 《羅小林的決心》 《四個小夥伴》 《我的九月》 《一個都不能少》等影片展現的是小學生的教育和生活; 《花季雨季》 《高三》 《高考1977》 《全城高考》 《老師·好》等影片展現的是高中教育和高中生活,尤其是表現高考這一特殊的學習階段;而另外一部極具代表意義的影片則把目光聚焦在雙職工的幼兒教育上,這部影片便是1982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石曉華執導、張瑞芳主演的兒童教育題材電影《泉水叮咚》 ,該片獲得了國內外多個獎項,也成為最早表現幼兒教育的代表影片,至今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關注社會層面的教育熱點問題。國際化教育、素質教育、藝術培養等多樣化培養與教育可以說是當下父母非常關注的話題,而很多電影也選取了其中一個側面來表現。例如, 2014年由陳剛執導,李春利編劇,徐帆陳建斌陳一諾孫紅雷等十多位華語明星參演的生活喜劇電影《洋妞到我家》便生動再現了當下英語學習熱這一社會教育問題。而2019年夏季,由俞白眉鄧超執導的最新電影《銀河補習班》更是將關注點聚焦在“教育”這個社會熱點話題上,正面探討了不同教育理念的矛盾與衝突。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提上日程。在社會不斷變遷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與家庭教育最直接相關的是父母教育的在位與缺位。在較長一段時間中,社會各界關注的都是母親教育,隨著西方社會對父親角色研究的興起,父親教育開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父親的特質和教育理念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和你在一起》 《硬漢奶爸》 《千里走單騎》 《海洋天堂》 《乘風破浪》 《銀河補習班》等影片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圍繞父與子之間的教育、情感展開的。然而父親或母親因各種原因的教育缺位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這種心理問題在青春期表現得尤為突出,如《狗十三》 《青澀日記》等影片便是將視角關注到了因父母離異或缺少父母關愛而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這樣的影片也極富現實意義。


故事講述以教師為視角,展現教師群體的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狀況。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性自然無需多言,教師的行為規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言行舉止與成長軌跡。例如, 《美麗的大腳》《無手老師》 《一個人的課堂》 《老師·好》等影片的關注點是教師,這類影片主要表現的是教師的師德師風,教師的德與行往往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以及他們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和完善。


對特殊人群的教育的關注。這裡要特別提到的一部影片是2010年上映的由薛曉璐擔任編劇和導演、李連傑文章主演的《海洋天堂》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父親傾盡所有,守護孤獨症兒子的感人故事。事實上,這部影片表現的不僅是孤獨症這一特殊人群,同時用父親這一角色升華了“父親教育”這個普遍而又特殊的命題的精神內涵。


教育題材電影的“藍海”需要進一步開拓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能夠長久發展的靈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擁有根植於骨子裡的知識、修養和文化,然而教育最需要日積月累、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和文化滋潤,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


既然電影本身具有教育的功能,那麽在通往教育目的地的前路上,就會有無數與教育有關的內容等待去被探索和發現,雖然上文提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類題材電影約有71部,但真正讓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卻屈指可數。有關青少年兒童的教育題材電影目前仍然處於一個波谷,且影片品質良莠不齊,尤其缺乏思想和藝術皆為上乘的精品力作。這就需要我們的電影創作者真正俯身去關心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關注青少年兒童以及特殊群體在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一定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全面深入地在電影中去再現教育、表現教育。


一言以蔽之,隨著全社會對教育的日益重視,以及人民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教育題材電影必然會成為未來備受歡迎的一種電影類型,那麽從這一點上來說,教育題材電影就是一處富礦、一塊寶地,等待更多的電影人去進一步開拓、播種、耕作,去靜待花開錦繡的那一天!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後、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