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樊登:我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的?

蔣方舟在《圓桌派》中曾說:“一個人如果不看書,那她的價值觀就只好由親朋好友來決定。”

圖:《圓桌派》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聊起三觀,卻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正如蔣方舟所言,閱讀,是培養價值判斷的過程。正所謂千人千態,廣泛的閱讀能夠讓你認識不同的價值觀並產生自己的判斷,從而塑造起屬於自己的價值觀。

阿信今天想用“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的方法,和大家聊聊如何閱讀一本書。

書為什麽讀了就忘?如何高效的讀書?什麽是沉浸式閱讀法?這些疑惑,或許樊登都能為你解答。

擺正讀書心態:沉浸式學習

書是絕大部分問題的出口。

——樊登

樊登說,那些讓人們苦思冥想的問題——關於愛情、升職加薪、創業,大部分人都經歷過。而且這些問題中的大部分都已經被人解決,寫成了書。

所以,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焦慮,不妨開始讀書。

大量閱讀,答案自現。

但如何才能有效進行閱讀,其實大多數人是迷茫的。

在知識焦慮的時代,很多人把學習變成了觀光式的學習。而這種觀光式的學習方法往往導致“學得快,忘得快”的結果。

若想通過閱讀使我們從“單向度的人”變為“多向度的人”,那就必須掌握沉浸式的學習方法。

何謂沉浸式的學習方法?拿旅遊來舉個例子:

先說觀光式旅遊是什麽呢?就是你跟著一個旅行團去上海玩:

第一天,東方明珠

第二天,城隍廟

第三天,野生動物園

第四天,回家。

與之相對,沉浸式旅遊的是你在上海的一個朋友家裡待上一段時間:

每天早上起來去看看上海大媽們怎麽跳舞。

他們早餐吃什麽,然後你變著花樣把早餐都吃遍。

上海人是怎麽跟別人在路邊吵架。

為什麽最近上海的垃圾分類搞得這麽火熱。

不難發現,觀光式旅遊在整個旅程結束了以後,甚至都不知道上海風貌到底是什麽。而沉浸式旅遊讓你沉浸在上海這座城市裡,當你了解了上海當地人的生活後,相信你對上海的感覺會和觀光客有天壤之別。

我們的學習過程其實也分為沉浸式和觀光式,很多人都在觀光式的學習,它的特點是“打卡”;如果一個人閱讀僅僅只是為了把書看完,這種打卡式的閱讀給他帶來的就不是高效的知識輸出,而是時間的浪費。

樊登說“沉浸式講書法”則杜絕了這樣的時間浪費。

樊登會主動在書的字裡行間尋找脈絡和意義,然後把它梳理出來,再加上準備的過程當中他的專注力比平時高,這一系列的行為會極度且長久地鍛煉思維邏輯。

而講書,就是樊登沉浸式學習的秘訣。他每繪製完一本書的思維導圖,並且在錄製的時候講一遍之後,這本書80%的內容就都被他記住和吸收了。

正如《認知天性》一書裡所提到的“摩擦”,大腦只有經過了多次的運算和激活,有了足夠多的的摩擦,收到了足夠多的的挑戰,才能讓自己記住所處理內容。

把書讀薄:解構一本書

生活中,我們常會覺得時間不夠用,那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讀懂一本書呢?

其實,讀書的過程就是人為地弄清楚一本書解決了什麽問題,再複雜的書都有一個結構,只要抓住一本書的脈絡和重點,在難懂的書都能夠輕易讀薄、讀懂。

對於如何抓住一本書的脈絡和重點,樊登總結了一套簡單又極為有效的方法——帶著問題去讀書:

首先,我們在閱讀時,要搞清楚這本書解決的問題是什麽。任何一本書都會有一條主線,不同的書的主旨會出現在不同的位置,而找主旨的關鍵就是在書中找到定義這個問題的句子。

其次,熟悉書的寫作背景。一本書的背景知識能夠幫助讀者開闊眼界,幫我們了解一個理論的前沿研究狀態是什麽,從而間接地認識到這本書的價值。

再然後,就是一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有哪些解決方案。一本書往往需要用到大量的論據去證實自己的觀點,這些論據可能是實驗、調查結果或大量案例,這些都是書中很有價值的內容。

最後,在書的最後部分,作者一般都會進行價值升華,指出這本書的意義所在。

從解決的問題到論據再到價值升華的部分, 這本書的完整框架就出來了,解構一本書,就是這本書的脈絡,讀書才會變得更有效率和意義。

把書講出來:內容再創作

相較於讀完一本書這種觀光式的閱讀模式,樊登認為“講書”是更高效的沉浸式學習方法,這種方法能夠真正讓你讀懂一本書。

如何講好一本書?

樊登根據自己的經歷總結了兩大原則,一是以書為據,別跑偏;要遵循原書的結構,核心內容一定是依據書的脈絡來的;

二是講書是再創作而不是單純的摘要;講書的目的不是照讀原文而是便於聽眾的理解,需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進行一些語句設計,以便聽眾更簡單的獲取書中的內容。

對很多人來說,讀完一本書很困難,更何況是看完之後把一本書講出來。

而樊登的工作卻要求他不僅得把書講出來,還需要講得清晰明了,為了保持穩定的質量輸出,樊登有一套自己的思維導圖構建方法。

樊登講書時桌上都會放著一張思維導圖

樊登通常會用A4紙和水性筆來繪製思維導圖,繪製的思路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書本的章節結構進行劃分,二是根據自己讀完之後所理解的內容進行重新解構。然後通過思維導圖中的分支與文字來進行知識複盤。

樊登獨家讀書思維導圖《認知天性》手稿

樊登獨家思維導圖:《認知天性》

繪製思維導圖是“知識輸出”的過程,每看完一本書就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梳理,這樣的方式能夠讓你對這本書的內容清晰明了,且繪製書寫的過程能夠加深你對這本書的印象,幫你真正讀懂一本書。

樊登說,要不是幾位朋友攛掇,他是不會寫這本書的。

自己讀一本書,和讀完之後講給別人聽,是不一樣的。也許,講書也是一種很有效的讀書方法、學習方法。能讓我們對一本書的理解更深刻一些,收獲更大一些。

於是基於這些考量,他進行了兩次小規模的內部分享,在這個基礎上撰寫了這本《讀懂一本書》。這本書涉及樊登在選書、讀書、解讀、講書的一點個人經驗和體會。

學會讀書和講書,不僅僅是讀懂一本書的開始,更是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把知識變成能力,讓閱讀成為你反脆弱的強大武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