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發改委發文培育都市圈,這些地方將迎來樓市發展新空間

都市圈經濟正越來越受到關注。

為加快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2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到2022年,中國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顯進展;到2035年,現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乾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並要求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

《意見》指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異塵餘生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都市圈的建設,也因應了當前人口向中心大城市集聚的態勢。在16日舉辦的首期“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熱點前瞻沙龍” 上,恆大集團(03333.HK)首席經濟學家、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認為,當前人口不斷往城市圈和大都市圈遷移,因此確立都市圈、城市群的城市規劃區域規劃戰略,通過一系列市場化改革,促進人口、土地、技術等要素自由充分流動,推動農民工市民化,社保跨區域流動連接,跨省換地等。

加快都市圈的建設,對房地產行業來說也蘊含著多重利好。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分析,隨著都市圈的建設,將加速人口向都市圈轉移,對二線城市和大都市周邊的三線城市來說,發展空間都比較大。

根據《意見》,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顯進展,基礎設施一體化程度大幅提高,阻礙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基本消除,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更加完善,梯次形成若乾空間結構清晰、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有序、產業分工協調、交通往來順暢、公共服務均衡、環境和諧宜居的現代化都市。

其中,在產業方面,未來都市圈將強化城市間產業分工協作,以推動都市圈內各城市間專業化分工協作為導向,推動中心城市產業高端化發展,夯實中小城市製造業基礎,促進城市功能互補、產業錯位布局和特色化發展。

張大偉說,過去中心大都市向周邊地區轉移的主要是人口,產業沒有轉移過去,從而使得周邊的衛星城變成了“睡城”。但隨著都市圈的建設,中心大城市的很多產業將轉移到周邊地區,從房地產發展來說,離核心城市比較近的次中心和周邊的二三四線城市都蘊含著不錯的發展機遇。

“嚴格來說,現在的房地產行業已經很難用一二三四線來劃分了。”張大偉說,隨著都市圈的發展,未來房地產行業發展的主要機會在都市圈,在京滬等大城市疏解非核心功能的情況下,周邊的中小城市都會迎來不錯的發展機會。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也對第一財經分析,都市圈的建設對傳統的三大經濟圈以及一些新興經濟圈都帶來積極變化,大城市的郊區和周邊地區都有比較大的利好。

除了產業,軌道交通是都市圈發展的基礎和框架。《意見》明確,要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尤其是要大力發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通過既有鐵路補強、局部線路改擴建、站房月台改造等方式,優先利用既有資源開行市域(郊)列車;有序新建市域(郊)鐵路,將市域(郊)鐵路運營納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統。

這個過程中,市域鐵路、市域快軌是關鍵。相比城市群主要依賴高鐵和城際軌道,都市圈主要依賴城際軌道和市域快軌。尤其是市域鐵路(快軌),從功能上說更接近於地鐵。軌道交通建設對區域發展空間布局也帶來很大的變化和影響。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分析,市域快軌的速度一般達到了100~160公里/小時,比普通地鐵線路快一倍,與城際軌道差不多。隨著市域快軌、跨城地鐵的發展,原來中心城市的遠郊區以及周邊地區就變成了中心城區通勤的範圍,加速了都市圈的形成。

張大偉說,隨著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軌道交通尤其是跨城地鐵、市域快軌的發展,將會極大縮短周邊地區、鄰近板塊到大城市中心城區的時間,讓這些區域變成也可以變成人們常住的區域,從而有利於超大城市疏解中心城區人口,也可以帶動周邊區域發展。因此,周邊板塊的發展也會迎來較大利好。

嚴躍進說,隨著都市圈交通的協同發展,中心城市到周邊中小城市衛星城的地鐵、快軌等軌道交通的建設,會利好相應的住宅項目,包括地鐵沿線的土地開發,如地鐵上蓋物業等,都有不錯的發展機會。

例如,去年6月,碧桂園(02007.HK)以總價40億元拿下了順德陳村地塊,該地塊位於陳村鎮橫五路以北、陳村大道以東,周邊交通軌道環繞。地塊的西北側為在建的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線(預計2020年正式開通運營),南側則是規劃建設的廣佛環線(預計最快2022年全線通車)與陳村站站場,地塊規劃擬打造成“灣區樞紐、科技順德”的標誌性項目。

實際上,伴隨著廣州地鐵7號線延長線、佛山地鐵2號線及廣佛環線的規劃和建設,開發商正是看中陳村通過軌道交通融入廣佛都市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