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車硬就是安全?大家的誤區還真是深不見底!

汽車安全性一直是消費者們非常關注的問題,就在前不久,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簡稱:中汽研)在中汽研的C-NCAP碰撞測試中,邁騰拿到五星評價一舉奪魁。獲得“2019年度安全車”獎項。

其實這個結果還是很符合消費者的預期的,畢竟“德系車”一直都給人一種“結實”、“鐵皮厚”、“耐撞”的印象,但真實的情況真的是這樣嗎?對於不少對汽車不熟悉的朋友還是有很大的說服力的,那究竟汽車是不是容易被撞扁撞爛就代表安全性差呢?

恰恰相反,在另一家權威機構中保研也在同期對大眾邁騰進行了碰撞測試,然而結果卻大相徑庭。在中保研CIASI碰撞測試中,大眾邁騰不僅沒有拿到中汽研碰撞測試中那樣的完美成績,甚至成績比日系同級別對手豐田凱美瑞與本田雅閣還要低。

在中保研C-IASI的碰撞測試中,邁騰在車內乘員安全保護方面較為不足,正面25%偏置碰撞結果慘不忍睹,側面碰撞和座椅方面也都存在嚴重的安全問題。

綜合下來邁騰隻拿到了A(良好)評價,排在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領克01以及奔馳C級之下。

汽車的安全性是什麽?

其實說起汽車的安全性,在一般消費者眼裡“日系車鐵皮薄,不安全。德系車鐵皮厚,耐撞,肯定安全。”所有人都存在這麽一個誤區,也就是只要這個車被撞的稀爛,不耐撞,那一定就是不安全的。

其實恰恰相反。實際上,汽車安全性更多的是汽車發生碰撞甚至翻滾等情況時能有效避免車內乘員的傷亡。而汽車的損壞與否更多是放在次要的方面。

這下是不是很驚訝,大家都會質疑道:“車都爛了人還能有好?”可以說這種想法往往把最重要的東西忽略了,你只是關注了汽車,而不是將焦點放在車內乘員“人”身上。

事實上,當發生碰撞時,就算汽車結構保持的再完好,但乘員受到過度傷害的汽車並不能算是安全性好。反而在事故中車子撞到稀巴爛,人卻沒有任何傷害,這種汽車的安全性比前者更好。

鐵皮厚就是安全?

是!鐵皮厚一定是“耐撞”的,如果將車設計的堅如磐石,那豈不是怎麽撞都撞不爛嗎?車沒事兒的話,人能有多大的問題,這麽說的您有可能活在1959年之前,因為在那之前所有的人都是這樣認為的。

汽車碰撞其實在乎的並不是形變,而是吸能!學過中學物理的朋友都知道,汽車從高速行駛到完全停下,會發生能量的轉移。而人坐在汽車裡面,也和汽車一樣有能量的轉移。這種能量的變化在一定時間內會轉化成衝擊力。從動能公式MV=FT可以知道。速度越高,質量越大的物體,如果碰撞停下的時間越短,所承受的衝擊力就越大。

就算你被牢牢的固定在車上,你也會受到一樣的衝擊力,雖說“外傷”避免了,但“內傷”絕對不是不輕的。所以說車耐撞並不能有效的保護乘車人的安全。

高端詞匯“潰縮吸能區”

1959年,奔馳W111正式面世,也改變了很多人對於汽車安全性的認識。早在1937年,澳大利亞設計師Béla Barényi 就提出了吸能區的構想,並最終在W111上成功實現量產。相比於堅硬的車體,這是一個“柔軟”的結構。

簡單點說,就是在發生碰撞的時候,吸能區會發生巨大的形變,從而將強大的動能通過這種形變把它吸收掉,緩衝走。

同時避免核心框架受到外力衝擊而變形進而擠壓乘員。另一方面,吸能的過程能夠延長汽車從運動到完全停止的時間。延長的時間能夠降低人體在碰撞時承受的衝擊力,進而保護乘員。

車體並不能完全都是潰縮吸能區,畢竟一個軟趴趴的車體也是不能很好的保護成員的。所以軟硬兼施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該硬的地方硬,該軟的地方軟,這才是汽車安全的根本所在,也是汽車安全的精髓,一輛安全的汽車是多方面的,也是軟硬的有機結合體,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保護乘車人的人身安全,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再隻“關關車門,按按機器蓋”就判定這車安全不安全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