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漢第一位出院的重症患者:即將結束隔離,肺功能恢復90%

他是武漢疫情中第一位出院的重症患者,他曾在重症監護室盯著天花板兩夜沒合眼,怕自己睡著就再也醒不來。今天是他出院後的第13天,除乾咳外無其他症狀。

1月28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非隔離病房,53歲的吳先生通過電話向家人報了平安,即將辦理出院手續。當天,他在醫院旁邊的旅館開了兩間房,和兒子一人一間,開始了自我隔離的14天。

吳先生是湖北黃岡人,在當地一家菜市場從事家禽經營,雖然從未去過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但與從那裡進貨的商戶經常往來。2019年12月底,他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一度住進重症監護室,與死神擦肩而過。

“不敢合眼,怕睡著再醒不來”

2019年12月底,吳先生發現自己“感冒”了,一點食欲也沒有,幾天基本沒吃東西,然後就是發高燒。

因為父親剛剛去世,吳先生沒有時間去就醫。拖了一個星期,他才去了醫院,拍片結果顯示,右肺出現陰影。他接受了三天消炎點滴治療,再拍肺部CT片,雙肺都出現陰影。

“我身體平時非常好,很少去醫院,感冒三兩天基本就好了,但這次情況不一般。”吳先生告訴《中國慈善家》。

感冒拖了一周、點滴三天不見好轉,雙肺又出現問題,這讓吳先生一下子緊張起來。三年前,一個親戚就因感冒拖時間太久轉成肺炎,最後腎衰竭去世。

他和家人商量了一番,1月5日,救護車直接將他送到武漢治療。

這時,武漢協和醫院和同濟醫院已經人滿為患,沒有床位。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也同樣沒有床位。一來二去,又耽誤了兩天。

1月7日,吳先生高燒39.3度,出現呼吸困難症狀,中南醫院的醫生見狀馬上給他安排了臨時床位。隨後拍攝的CT片顯示,雙肺已發白。

經緊急討論,院方綜合評估吳先生各項指標後,對他採用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治療。他成了武漢疫情中首位使用該技術治療的患者。

“ECMO技術並不是‘殺死’病毒,更準確地說,它是一種輔助治療手段。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夏劍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肺部受損,在人體外安放人工膜肺替代肺的工作,幫助患者渡過最艱難的時刻。待患者的肺能夠承擔機體功能時,人工心肺儀就可以撤掉。

此時,吳先生意識清醒,打麻藥、上人工呼吸機和增氧機、做心電圖……這一系列動作他都記得,但身體虛弱到連手都無法抬不起。他感覺身體發冷,示意醫生給自己加蓋了一床被子。

他感到特別困,拚命握緊拳頭,腳上也不斷使勁,強忍著不讓自己睡著。就這樣,他盯著天花板,兩天兩夜沒有合眼。

“睡著了以後人的意志力會薄弱,我怕再也醒不來了。吳先生說。

在重症監護室,他每天點滴,不停地抽血做生物指標檢查,量體溫、測血壓、測心跳。

經過五天密集治療,吳先生的狀態開始有了好轉,明顯感覺身體在一點點恢復。就連醫生也被他的意志力所感動,每次查房都給他豎起大拇指。

從需要醫生喂飯到自己拿起筷子,從動彈不得到到在醫生攙扶下下地挪動,吳先生說:“是信念一直支撐著我。”

五天后的CT片顯示,他的肺部出現明顯好轉,隨後他被轉到普通病房。

1月28日,吳先生正式出院,成為這次疫情中第一位出院的重症患者。

自我隔離的14天

吳先生出院時,醫生囑咐他,還需要隔離觀察14天。醫生沒有開和新冠肺炎相關的藥物,只是因為吳先生血壓有點高,給開了降壓藥。

“這13天我沒有出過房門,就在房間裡吃飯、睡覺、看電視、走路鍛煉。”吳先生告訴《中國慈善家》,早餐和午餐基本都是兒子去中南醫院食堂買回來,晚餐就吃泡麵。

說起在四川大學讀研的兒子,吳先生充滿自豪:“特別孝順,我生病以來,就一直陪著我,一個多月了。”讓吳先生心酸的是,為了陪自己看病,大年三十晚上兒子一個人在賓館吃了一碗泡麵。

吳先生非常清楚這種病的傳染性,他不讓兒子來醫院看他。兒子去醫院食堂買飯,他會特意叮囑錯開人多的時間,比如早餐7點左右是用餐高峰,他讓兒子8點半再去。

根據醫生的囑咐,吳先生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氣流暢通。另外,為加快恢復速度,他在房間不停地走動鍛煉身體。

出院時吳先生問醫生,自己的身體以後會不會有後遺症,醫生告訴他:“從CT片上的情況來看,你的肺恢復了90%,基本上和正常人一樣,不會有什麽後遺症。

這13天他體溫正常,除了還有一點乾咳,沒有感覺到其他不適,醫生告訴他,“乾咳屬於正常現象”。

目前更讓吳先生擔心的,是之前顧不上而如今擺在眼前的生計問題。“我和兒子的兩個房間,加上每天吃喝,一天至少要300元以上。我現在就想等武漢開城了趕緊回家。”吳先生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