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那些年,以天價收藏的假文物

收藏已經成為文化、經濟投資的新熱點,“全民收藏熱”之下,贗品市場則“春風吹又生”。一起回憶一下國內收藏史上的那些天價假文物事件。

北魏陶俑事件

1994年的某天,潘家園市場出現一批北魏的陶俑,這些陶俑形態從未現世。

專家們一致認為是北魏時期的珍貴文物,而且很可能是前段時間在河南被盜掘的北魏大墓陪葬品。於是,專家們申請專款搶救性收購市場上的“北魏珍貴陶俑”。

沒想到類似的文物竟然在文玩市場不斷出現,專家們突然感覺不對勁了,國家專案組調查發現:這些文物為贗品,是河南洛陽的高水旺做的。

原來“河南北魏大墓被盜”的消息是賣陶俑的人放出的,他們是從高水旺手中買的貨,然後去市場倒賣。

一個賣主說:“蒙專家太容易了,只要掌握好胎、型、釉、工、舊的訣竅。過檢測關也不難,讓陶俑坐坐飛機就行了。”實驗表明,X線照射陶瓷的時候,每一秒都會把陶瓷釉面的老化程度提早200年左右。

估價24億的“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金縷和玉片縷結成的入殮服。漢代皇帝和部分近臣在入殮時都會穿金縷玉衣,按照死者等級,分為金縷、銀縷和銅縷三種。

2011年9月,一起巨額貸款詐騙案被查明。謝根榮由於資金借貸困難而偽造了兩件“金縷玉衣”,然後出錢讓原故宮博物院的5位專家為他的玉衣估出了天價,然後他憑借這天價玉衣取得了銀行的信任,不但為他之前的6.6億借貸做擔保,還為他提供資金4.5億。

身為國家級的權威專家,擔負著大家的信任,卻被謝根榮收買,真是不可思議。

宋瓷門事件

丁仰振,安徽淮北人,早年經營建築業,後來開始收藏,把所有積蓄都變成一堆古董,只等待時機就出手。

他曾花了1600元,買入一個“從古運河挖出來的”長沙窯大執壺,在2004年央視賽寶大會上,故宮博物院4位專家一致認為這“壺王”是贗品。丁仰振卻堅決表示“壺王”是真品。

2005年秋,杭州大規模擴建南宋官窯博物館,向社會廣泛征集藏品,丁仰振捐贈了600多件文物,大部分是宋瓷,其中也包括“壺王”。

當時,博物館召集4位文物專家對這許可證物進行認證。出人意料的是,專家們一致認定,“壺王”是難得的珍品,建議推一級品。丁仰振的“壺王”已在館內公開展出,可關於壺王的真假之爭卻一直在繼續。

“不打假”成潛規則

近年我國收藏市場非常繁榮,可是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贗品竟佔了九成之多。許多假文物來自小作坊批量生產。

有專家認為根本打不了假。古玩鑒定其實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權威部門。“不保真”這項條款已經在拍賣行屢見不鮮,落槌成交,只要拍賣行明確聲明他們不保證拍品的真偽,那麽他們就不必承擔任何法律上的責任。

部分專家認為,收藏界沒必要打假,真正意義上,贗品其實是指那些製作精良的收藏品,如宋仿周漢時期的贗品,在前代它是仿品,在當代呢就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工藝品,要是在未來就是古董了。

這造假技術也是日新月異,比如前文所說的“北魏陶俑”,專門針對鑒定真品的那些標準來造假,以至於專業人士都難辨真假,咱們普通收藏者就更別提鑒定真偽了。

專家提倡,收藏愛好者應持有“過眼即擁有”的良好心態,買到贗品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關注[飾迦]微信公眾號:shjia201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