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娛樂觀:王俊凱有權利緬懷霍金嗎?

騰訊娛樂專稿(文/曾於裡 責編/華妃)

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宇宙學家、數學家、思想家、哲學家,“霍金輻射”的發現者、無邊界條件猜想的提出者,《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科普著作的作者,史蒂芬·霍金離世。

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霍金本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熟悉,是因為我們在語文課本、在電影裡、在社交網絡上知道了關於他的許多經歷和故事;陌生,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從來就沒有讀過他的著作,也不知道他究竟在研究些什麽。但不管之前我們對霍金熟悉還是不熟悉,霍金先生一去世,我們都“熟悉”了。

微博、微信公眾號、朋友圈,鋪天蓋地都是在悼念霍金。有媒體人調侃道,“第一波都是搶速度,整合稿,資訊加工;第二波主打不同角度的深挖,各種垂直線;第三波是專家上場,反轉,蓋棺定論……但一般第一波之後,大夥都散了。”

反正不知道會不會有第三波,第一波第二波是有了,而第一波過後,的確散得差不多了,今天你還會在朋友圈裡看到有人談霍金嗎?霍金估計不會料到,他的離去讓他一夜之間成為很多人的“偶像”,因為他的離去而“瞬間”哀痛的有那麽多。豆瓣上讀過《時間簡史》的人,原來每周的標記的都是40餘人,霍金一去世,標記人數一下子躥升到200多,一條突然崛起的曲線,不得不讓人懷疑——你以為你在悼念霍金,實際上不過是一場媚俗表演。

普通人無人關注,可明星尤其是流量明星,這個時候可能就會遭遇“誅心之論”了。霍金去世後,許多明星也紛紛發微博悼念。霍金微博最後一個互動給了王俊凱,王俊凱發了悼念微博:“緬懷霍金先生,您永遠屬於宇宙星辰,您的教誨我也會銘記在心。”此外,李冰冰、袁立、蔣勤勤、鄧超、婁藝瀟、徐嬌等人也發微博悼念。

這個時候,一向快人快語的金星發了這樣一條微博:“今天不少人在朋友圈轉發霍金,其實也就是悼念‘霍金’的名字裝個‘文化人’而已,其實霍金是研究什麽的根本就不知道,甚至連他名字的英文全拚都不知道。太假了。”這話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金星被不少人圍攻,金星也不示弱,立馬回懟:內心的祈禱和緬懷遠比奔走相告來得真誠。

雖然金星後來刪了微博,但她的話還是讓不少明星“尷尬”,不少人借力打力,用來指摘明星發微博悼念霍金是蹭熱度、博形象。尤其是王俊凱,霍金生前跟他在微博上有過互動,就被認為這是團隊在打造人設,現在霍金去世,王俊凱發微博也被認為是團隊炒作。總之,質疑者認為,明星發微博悼念霍金,也是一場大型的媚俗表演。

何為媚俗(Kitsch)?中國讀者最早在1980年代末米蘭·昆德拉那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遇到過。媚俗指涉這樣一種情感機制:感傷——意識到自己的感傷——被自己的感傷打動——上升為自我崇高——企圖以崇高打動別人。媚俗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感傷;第二個階段,意識到自己的感傷,並從感傷過渡到自我崇高,同時完成兩個階段才是媚俗。

當霍金去世,就算跟他沒有任何交集的普通人也會因為他的離世而感到惋惜,這是一種本能的感傷,無可厚非。

真正的媚俗是,在感傷的一瞬間,發現自己感傷了,然後很快被自己的感傷打動了——原來我是一個有感情的人,原來我的心靈會為偉大的靈魂的離去而震顫,接著就是在微博或朋友圈洋洋灑灑夾敘夾議自己與霍金的“關聯”並表達哀痛,在悼念霍金的同時,塑造出自己“有感情的人”以及文化人的形象。媚俗扮演著社交貨幣的功能,企圖讓自己在公眾眼裡,獲得更多好評和更積極的印象。

類似的媚俗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厲害了XXX”——一個愛國者的形象;“為人子女的必看!父母親為我們付出了一切”——一個孝順的乖小孩形象;“請與我一起承諾不吃狗肉好嗎?”——一個富有慈悲之心動物保護者的形象……媚俗者一定會以某種決絕的命令語氣“要挾”我們一起參與,因為他要扮演那個先知先覺的崇高者,並以崇高打動我們。媚俗之所以令人側目,就在於它歸根結底是一種虛假的、不真實的情感,在自我愚弄的同時,還企圖愚弄他人。

我們厭惡媚俗,是否意味著王俊凱沒有權利悼念霍金,或者任何發文悼念霍金的,都是媚俗?當然不是,因為很多時候,像金星這樣的反媚俗,也有可能是一種媚俗。並且,“反媚俗的媚俗”比媚俗者更悲哀,因為一旦他將媚俗無限放大時,便將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真正崇高的情感與媚俗等同起來,導致對一切價值的否定,他已經失去了對正向情感的感知能力。

事實是,我們難以判斷那些悼念霍金者,哪個是真感傷,哪個是媚俗;即便有人是媚俗,也算不上什麽大奸大惡——畢竟這不損人。何況,因為一個真正偉大的靈魂媚俗,總比我們為那些虛假的偉人虛假的時代拍手叫好的媚俗,好太多太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