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9.8分,又一部口碑爆棚的頂尖製作

像《地球脈動》、《冰凍星球》這類BBC出品的自然紀錄片,用精良的製作,帶給我們頂級視覺享受,讓我們從熒屏感受難以抵達之地的神奇。

最近,網飛又以《地球脈動》原班創作人馬,創作了一部《我們的星球》。一出,果然又是口碑爆棚。

1

豆瓣9.8分,IMBD 9.6分的《我們的星球》,即使在分數較高的紀錄片序列裡,也是絕對頂尖水準。

一共八集的紀錄片,近乎涵蓋地球上所有主要的生物棲息地,從淺海到深海,從南北兩極到沙漠,從熱帶雨林到北方森林。

城市中無法體會造物玄奇,珍稀物種的生存現狀,在《我們的星球》,纖毫畢現的呈現在我們眼前。

比如為繁衍的求偶。同樣是叢林,雄鳥吸引雌鳥,但不同鳥的種類,舞蹈千差萬別。

金領嬌鶲,求偶舞步是跳躍、旋轉和後空翻。

紅頂嬌鶲,求偶舞步是在樹枝上滑行。

藍嬌鶲,舞蹈編排最複雜,除了求偶的雄鳥,還有三個更為年輕的雄鳥伴舞,天天練習。

最終在表演時,同步跳舞,輪流站在雌鳥面前花式旋轉。

天堂鳥的求偶方式,更奇特。

雄鳥在細心清理舞池場地後,在舞蹈中用羽毛變形成種種不像鳥的形狀,討雌鳥歡心。

還有為追尋水源的遷徙。火烈鳥出生後,幼鳥就要在成年鳥的帶領下,艱難跋涉50多公里,尋找淡水。

東非平原上的角馬,隨季節逐水草生活。幾周大,就要開始通過嬉戲讓雙腿更強健,隨時提防獵狗狩獵。

納米比亞的沙漠象,在女族長的引領下,走在荒原之上。跟隨記憶,不停前行,尋找曾經有水源的生命之地。

還有為生存的狩獵和捕食。食用海藻的南極磷蝦,會被從熱帶地區跋涉8000公里到達此處的座頭鯨,以及下潛200米深的巴布亞企鵝捕食。

同時企鵝也是被狩獵的對象,它幾乎無法逃脫虎鯨群體的圍獵和攻擊。

那些大海、叢林、荒漠中的生物,展現出生命的力量和光芒。看似毫無關聯的它們,都無法脫離一個紐帶,地球。

正如每集開頭那段話,這部紀錄片最重要的目的,是打開人類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再次了解自然之美。

2

《我們的星球》由Netflix、SilverbackFilms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合作,但團隊,還是BBC的王牌創作人。

有曾執導過《冰凍星球》、《地球脈動》、《藍色星球》等高分紀錄片的導演,艾雷斯泰·法瑟吉爾。

《地球脈動》

還有紀錄片配音的頂級大咖,今年已經93歲的大衛·愛登堡爵士(又譯 戴維·阿滕伯勒)。

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旅行路程最長的大衛·愛登堡,多年來與BBC製作團隊一起,實地探索過幾乎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態環境。

他的解說一出,就感覺滿是故事。

但為什麽他們這次沒像往常一樣選擇BBC,而選擇網飛這個平台呢?

因為網飛有更廣泛的影響力。

導演法瑟吉爾說,

網飛可以在同一時刻於190個國家上線,節目可以保留數月甚至數年,而BBC只能在iPlayer上保留30天,而且也無法多國同時上線。

網飛的觀眾多在16到30歲,他們根本不看電視,但卻很關心環境問題,他們是我們星球的繼承者,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網飛是最佳合作方。

雖然團隊和網飛合作,但製作水準沒變,還是和以往一樣,頂級。

4 年,各大洲的 50 個國家/地區,600 多名工作人員, 3500個拍攝日,最新的4K攝影技術。才有這精美震撼的場景,幀幀桌面的畫面。

除了有航拍各種生物幾萬頭聚集、遷徙的壯闊,還有種種自然界的震撼奇觀。

大, 30米長,200噸重的藍鯨,帶著她的孩子在海中暢遊。

小,到螞蟻巢穴裡,紀錄藍尾蝶幼蟲偽裝成螞蟻幼蟲和蟻後的成長過程。

近,隱藏攝影機拍攝僅剩200隻的野生阿拉伯豹,近距離的飲水、交配鏡頭。

深,有能承受水壓的特殊攝影機潛水艇,深海探究那些人類不曾了解過的物種。

《我們的星球》的極致美感,是對自然的珍貴紀錄,更是在呼籲人們保護地球這唯一的家園。

3

片名《我們的星球》中“我們”一詞的指代,是整部紀錄片的題眼。

除了人類,生活在這片天空之下,大地之上,海洋之中的種種生物,也是這個星球的居住者、擁有者。

但人類對其他物種,有著巨大威脅。

過去50年時間,野生動物種群平均下降了60%。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自然的穩定性不再是理所當然。

即使看似人跡罕至的生物棲息地,也在人類的影響下。

雨林,地球最重要的生態系統,豐富性正在下降。2700萬公頃的原始森林,被變為單一樹種——油棕,因為它高產的商業價值。

珊瑚,海洋生物鏈重要一環,不斷死去。深海漁網對深海珊瑚的傷害,可能幾世紀才能恢復。

溫室效應使溫度升高,導致兩極冰川不斷消失。冰山注入海洋的淡水,提高海平面,改變鹽度,擾亂洋流。

因為氣溫升高,海冰消失。海象不得不擠在很小的地方,佔滿每寸空間。因為體重過大,被壓在下面的海象,甚至可能被壓死。

有的海象為尋找寬闊的休息地,爬上80米懸崖,然後因為饑餓,從不該爬到的高處跌落死亡。

這些情形看似遙遠,但生態圈是個整體。影響到其中一環,最終總會作用在人類本身。

就像看似和我們毫無關係,不起眼的海洋浮遊植物,其實供給了我們一半的呼吸。

浮遊植物也影響著雲朵的形成,雲朵又保護著大氣,防止太陽照射溫度過高。

自然界的一切無關,實際都息息相關。

但保護自然,是否需要完全隔絕人類存在?把自然像放在櫥窗裡一樣保護,絕對遠離?

倒也並非。其實只要給予自然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然能展現驚人的自我恢復能力。

本已瀕危的座頭鯨,在1986年通過禁止捕鯨的法案後,開始恢復原來數量。消失一個世紀,壯觀的鯨魚捕食,也得以重現。

南美海岸,曾因人類對魚群過度捕撈,50年前消失的海鳥大捕食,如今也由於對鳳尾魚的保護式漁業,又出現五百萬海鳥共捕食的震撼。

核異塵餘生變人類禁區的車諾比,成為野生動物新的棲息地和樂土,也充分證明著森林強大的回復能力。

人類保護自然,並不需要隔離自然,只要找到一個和諧共生的點,給自然足夠的時間、空間。

大自然本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微妙平衡,當人類也生活在這片平衡中,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這是我們的星球,這是我們的家園。但這個我們,不該僅僅是人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