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棱鏡|互聯網存款下架後:銀行行長朋友圈拉客,有人年終獎全部買基金

作者 | 肖望 編輯 | 楊布丁

出品 | 棱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買到就是賺到”、“存款多多,利息多多”……近日,在多位民營銀行行長及員工的朋友圈中,密集出現了此類文案及存款產品鏈接,有的3個月存款年化利率可達4.30%,1年期存款利率可達4.60%。

“我們最近要求員工轉發產品鏈接到朋友圈來吸引存款。”一家民營銀行高管告訴作者,在互聯網存款被各大互聯網平台下架後,銀行面臨一定的流動性壓力,不得不通過多渠道發力穩住存款。

1月15日,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通知,明確商業銀行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台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包括但不限於由非自營網絡平台提供行銷宣傳、產品展示、信息傳輸、購買入口、利息補貼等服務。這意味著,京東金融、支付寶等互聯網金融平台將徹底告別銀行線上存款產品。

就在一個月前,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第四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稱,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平台銷售銀行存款產品的業務,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

三天后(2020年12月18日),支付寶率先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隨後京東金融、滴滴金融、陸金所、360你財富、度小滿金融等互聯網金融平台相繼跟進。一夜間,存款產品在互聯網金融平台上無跡可尋。

在互聯網存款遭“封殺”後,投資者的理財需求該在何處安放?

起投50元,“閉著眼睛買”

過去兩年間,陳棟時常在京東金融APP上購買天津某農商行的一款存款產品。每滿4個月付息,期間年化利率達4.8%,不滿4個月的時間按活期計息。

陳棟此前從未聽說過這家2000公里外的銀行,但他並不擔心。“這是銀行存款,都有存款保險的,最極端的情況就算這家銀行出問題,50萬以內的存款都包賠。”陳棟對作者表示。

在陳棟看來,互聯網存款堪稱完美,起投門檻50元,期限靈活,收益較高且無風險。

“從餘額寶開啟的理財意識吧,希望自己的閑錢每一天都能增值。”陳棟介紹。但當下餘額寶等貨幣基金收益率從最初的7%跌至2%左右;年化收益達10%的P2P頻繁爆雷,如今更是行業清零;20萬元一份的大額存單不夠靈活;買股票心裡又沒底,不敢多投。

互聯網存款誕生恰逢其時。一家民營銀行高管劉鵬告訴作者,民營銀行“一行一店”,自誕生起攬儲壓力就非常大,不得不思考如何創新存款產品。適逢老百姓的投資需求無處釋放,加上互聯網金融平台操作簡便,互聯網存款產品自2018年推出後便迅速走俏,成為各大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理財標配。

地方銀行也紛紛效仿。據業內不完全統計,在下架前,上線互聯網存款的銀行已有近百家,主要包括民營銀行、城商行、農商行乃至個別村鎮銀行。這些銀行來自天南海北,例如遼寧營口市、新疆奎屯市、河南禹州市(縣級市)、安徽省合肥市、江蘇省無錫市等。

這些存款產品提供了多種期限選擇和誘人的利率:有銀行每7天派息年化利率可達3.8%,有銀行每30天派息年化利率達4.2%,還有銀行每90天派息年化利率達4.6%,每360天派息年化利率可達4.8%。

而同期,工行等國有大行公布的存款基準利率為:活期存款年利率0.3%,整存整取的三個月定期存款年利率僅為1.35%;一年期為1.75%,三年期、五年期均為2.75%。

假設一位投資者有10萬元,4個月後要用。傳統存款模式下,他可以存三個月定期和一個月活期,到期收到利息362.5元;但如果購買上述四個月利率為4.8%的互聯網存款產品,到期利息可達1600元。

因此,儘管投資者對上述銀行知之甚少,但並不影響他們“買買買”。這些產品均強調,存款受存款保險制度保障,執行50萬元以內100%賠付的保障。“隻管閉著眼睛買,哪個高買哪個。”陳棟表示。

借助互聯網金融平台的流量優勢,中小銀行快速吸收到大量存款。孫天琦曾舉例,有中小銀行在2020年4月才上線互聯網平台存款業務,短短幾個月時間已吸收存款200多億元。

京東數科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累計為金融機構推薦了超200萬存款用戶,累計帶來超7000億規模的個人及小微企業存款。

流動性隱患下,“50萬包賠”藏玄機

作為個人投資者,陳棟不理解,互聯網存款為什麽會被下架。

“從投資者角度來看,互聯網存款沒有風險。中小銀行獲得了開展業務所需要的存款,又給居民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投資回報。”某民營銀行高管李磊表示,“但從金融監管部門來看,維護金融安全和金融市場穩定卻是必須考慮的事情。”

李磊指出,自2019年以來,個別中小銀行偶有風險事件發生。這些原本在當地攬儲困難的銀行,在互聯網平台上打著“存款保險”的旗號,快速吸收到大量存款。“互聯網平台為了利益,在接入合作銀行時不加篩選,尤其個別銀行已積累了一定的風險,不良率居高不下。”

孫天琦在上述論壇上指出,部分地方銀行通過互聯網金融平台得以從全國吸收存款,從負債業務看已成為全國性銀行,突破了地方法人銀行經營的地域限制。有銀行的平台存款佔其各項存款的比例達83%,且主要是異地個人儲蓄存款。平台存款的跨地域屬性增加了風險的外溢性,加大了處置難度。

據開源證券測算,開展互聯網存款業務的相關銀行,其存款規模在銀行業佔比約4.1%。

“整體規模不大,但開展互聯網存款的中小銀行眾多,如果放任個別高風險中小銀行激進擴張,會埋下較大風險隱患。”李磊指出。

中銀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熊啟躍對作者表示,互聯網存款在會計考核上屬於一般性存款,但線上存款的穩定性比一般存款差得多,容易粉飾銀行的流動性指標。此外,互聯網平台代銷的理財產品並不受存款保險保護,但容易被投資者混淆。

李磊指出,互聯網存款來自分散個人,期限短,給銀行的資產、負債久期(持續期)管理帶來挑戰。民營銀行以消費貸款、小微貸款為主,貸款周轉速度較快,流動性風險相對可控。但如果城商行、農商行將互聯網存款投放到中長期的房地產開發貸、抵押貸款,則容易引發流動性風險。又或者個別中小銀行靠互聯網存款“借新還舊”,則會不斷積累風險,窟窿越滾越大。

存款作為最基礎的金融服務,受到最嚴格的法律保障。我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存款保險條例》,明確最高償付限額為50萬元。

2020年11月,包商銀行進入破產程序。據財新報導,包商銀行清產核資結果顯示,其窟窿高達2200億元,但儲戶在包商銀行的儲蓄存款並未受到損失,央行、銀保監會和存款保險基金對個人儲蓄存款本息全額保障。

“實踐中可以看到,國家對存款的保護力度很大,個人存款本息得到全額保障。但背後是公共資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李磊指出,個別高風險銀行通過線上激進擴張,一旦出現風險,最終買單的是整個銀行業。

“部分高風險銀行通過互聯網平台吸收存款,飲鴆止渴,流動性隱患突出。”孫天琦也指出,部分銀行存在濫用存款保險50萬法定償付標準的問題。

央行管理的存款保險具有早期糾正作用,可以在事前防止金融風險的積累和擴散。央行在《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中指出,截至2019年末,存款保險已對503家投保機構采取早期糾正措施。其中,采取補充資本措施的437家,控制資產增長措施的219 家,控制重大交易授信措施的138家,降低杠杆率措施的41家。

“競價排名”推高銀行存款成本

中小銀行對互聯網平台感情複雜。

“我們做過測算,如果靠員工拉存款的話,成本約為(存款餘額)百分之一。通過互聯網平台吸收存款的導流費用約為千分之三。在互聯網平台拉存款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劉鵬介紹,傳統模式下攬儲,每個銀行網點每年要背負上千萬元的運營成本不說,還得靠米面油等贈品吸引客戶。

但另一方面,互聯網平台也推高了中小銀行的存款成本。

李磊告訴作者,以某接入數十家銀行存款產品的互聯網金融平台為例,在產品展示頁面存在“競價排名”。想排在顯眼的展示位,銀行要付出更高的流量費。加上投資者只看利率高低,忽略對銀行資質的判斷,加劇了中小銀行推高存款利率的惡性競爭。

孫天琦指出,平台銷售的互聯網存款1年期利率最高為2.25%,3年期4.125%、5年期4.875%,均已接近或者達到全國利率自律定價機制的上限。

實際上,多家銀行的互聯網存款1年期利率已達到4.6%。

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1月8日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提到,加強對互聯網平台存款和異地存款的管理,維護存款市場秩序,穩定銀行負債成本。

劉鵬和李磊均指出,監管部門正著力引導貸款利率下行,推動實體企業融資成本下降。而高成本的存款需要匹配高收益的貸款,監管擔憂這會推高企業貸款成本。

劉鵬指出,一些中小銀行經營能力以及科技投入不足,在獲得大量存款後,往往又通過互聯網平台開展聯合貸款,銀行淪為互聯網平台的資金通道。

2020年7月,銀保監會印發《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商業銀行獨立實施授信審批、合約簽訂等核心風控環節,不得外包,並要求商業銀行加強平台集中度風險管理。在互聯網貸款被規範後,互聯網存款規範也被提上議程。

“一些小銀行無論存款還是貸款都過於依賴互聯網平台。一旦互聯網平台業務進行調整,銀行業務會受到較大衝擊。”劉鵬表示,“這不是監管部門希望看到的。”

此次互聯網存款集中下架風波中,影響已經有所體現。某民營銀行員工告訴作者:“下架太突然了,(平台)沒有跟我們協商,搞得我們有些措手不及。對流動性也造成了一定壓力。”

“中小銀行應該適時收縮規模,減少對高息負債的依賴,圍繞支持當地的業務模式開展業務。”熊啟躍表示。

存款利率下行,資產配置轉向

互聯網存款下架之外,六大國有大行也宣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存款產品,計息方式由靠檔計息調整為按照支取日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

這意味著,銀行存款利率還將進一步下行。

“太低了。”1月18日,郭飛下載了某互聯網銀行APP希望購買其存款產品,當看到其半年期存款產品年化利率為3.8%時,他表示難以接受。2分鐘後,他卸載了該行APP。

“現在老用戶還能買,且買且珍惜吧。但銀行存款利率肯定會越來越低,受限制越來越大。”某大型互聯網平台業務負責人對作者表示。

不斷走低的存款利率,正在將居民儲蓄逼進基金、股票等其他投資領域。

曾熱衷購買存款產品的銀行人士張雷,在2019年末投向了基金的懷抱。“存款、銀行理財收益都不到4%,不如買基金、股票搏一把。”

2020年,張雷購買的股票型基金綜合收益率超過30%。於是,在收到2020年終獎的當天,他將十多萬元悉數認購了股票型基金。

李麗也終於覺得,炒股不如買基金。過去多年,喜歡聽消息買股票的她操作屢屢失誤,被朋友們調侃是“反向指標”,2020年重倉的一隻股票更是在虧損50%後“割肉”。而她在一年半之前認購的一支基金,收益率已經超過70%。

公募基金的賺錢效應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存款流入。據Wind數據統計,2020年基金發行規模超過3.1兆元,刷新基金發行歷史紀錄;截至1月19日,2021年新基金募集規模已接近2400億元,相當於每天都有超過100億元資金湧入基金。1月18日發售的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基金更是遭資金搶購,該基金募集上限為150億元,但約有2400億元資金認購。

瑞銀中國策略主管劉鳴鏑在1月11日舉行的大中華研討會上表示,據瑞銀測算,2020年底內地居民在基金、保險、直接股權領域的資產配置比例為17%,到2022年底有望達到19%,配置總規模達到16兆美元,總額增加4兆美元。居民資產結構調整帶來的新增資金,有望助力股市上行。

這正是監管部門的引導方向。銀保監會在2020年初發布的《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發揮銀行保險機構在優化融資結構中的重要作用,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證監會在安排2021年資本市場工作時也提出,增強財富管理功能,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

“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越來越難兼得,要麽接受收益率下降或者拉長投資期限,要麽接受不再保本的事實。”某股份行資深理財經理對作者表示。

(文中陳棟、劉鵬、李磊、郭飛、張雷、李麗均為化名)

版權聲明:騰訊新聞出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複製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