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家帶你正確認識抗抑鬱藥物的副作用

文 |李樹華 天津港口醫院,心身科主治醫師

「醫生,不吃藥行嗎?」

「醫生,吃這個會不會上癮啊?」

「我聽說這葯能把人吃傻了,醫生,能不吃藥嗎?」

……

以上是醫院裡常見的疑問,抑鬱症需要藥物治療,而患者家屬關於抗抑鬱藥物的誤解,往往使他們對於藥物抱有恐懼和抵觸,從而抗拒吃藥,結果造成抑鬱症的反覆發作。

對於抗抑鬱藥物的一些常見誤解,這裡解釋如下:

01

抑鬱症是病

多項研究顯示,對於中重度的抑鬱障礙,藥物治療效果最可靠。

02

焦慮患者也需要服用抗抑鬱葯

焦慮症和抑鬱症有同樣的致病原因,對於一些焦慮症患者,也需要服用抗抑鬱葯。

03

抗抑鬱葯沒有依賴性和成癮性

突然停葯造成的不適,不是依賴性和成癮性的表現,而是停葯反應,大部分抗抑鬱藥物會有不同程度的停葯反應,所以停葯需要逐漸減停。

04

抗抑鬱葯不含「激素」

抗抑鬱藥物不含有人們常說的「激素」,也沒有比常規藥物更強的肝腎毒性。

05

吃藥不會把人「吃傻」

抗抑鬱藥物不會「越吃越傻」。

抗抑鬱藥物的研發經歷了幾個階段,目前的抗抑鬱藥物安全,副作用少。

06

關於抗抑鬱葯的副作用

所有藥物(包括中藥)都有副反應,抗抑鬱葯也不除外。

焦慮且受暗示性較強的患者不建議看藥物說明書,西藥說明書寫的很科學和規範,即使發生率極低的副反應也會寫進去,這些患者讀說明書會加重心理負擔,影響治療信心。

因為個體差異,目前的醫療不能確定每位患者服用抗抑鬱葯會出現哪種不良反應,醫生只能根據科研結果選擇對患者可能耐受(無明顯不適)的藥物,如果選擇的藥物出現明顯不適(並不意味著醫生水準差),不要喪失信心,更不要怪罪醫生或者礙於面子,可以直接告訴醫生自己的不適癥狀,醫生會做出判斷選擇換藥或者合併用藥。

另外,別的患者推薦的藥物不一定適用自己的情況,最好徵詢專業醫生的建議。

大部分抗抑鬱藥物常見副作用為頭痛和胃腸道反應如噁心、便秘等,所以很多抗抑鬱葯建議隨餐或者飯後馬上服用,一般這種反應持續幾天會減輕或消失,所以抗抑鬱葯服用是逐漸增長到治療劑量的。

07

服藥的一些注意事項

服用抗抑鬱葯需要遵循以下幾個時間表:

① 起效時間。

大部分抗抑鬱葯起效時間在2周左右,因此不要吃了幾天葯,感覺沒有作用就停葯。

② 急性期治療時間。

抑鬱症急性期治療需要1-3個月,還是因為個體差異,目前的醫療不能確定每位患者服用哪種抗抑鬱葯肯定有效,醫生只能根據科研結果選擇對大多數人有效的藥物,因此抑鬱癥狀控制需要的時間依賴於患者本人對於抗抑鬱葯的反應,如果某種抗抑鬱葯足量服用3周到1個月,效果欠佳或無效果,可以考慮換藥,這樣就會延長抑鬱癥狀控制時間,一般不超過3個月,所以需要患者的耐心和信心。

③ 鞏固期治療時間。

病好了不要馬上停葯!癥狀控制後的4-9個月要進行鞏固期治療,這個期間不要減葯停葯,否則容易「復燃」。不規律的服藥會造成抑鬱症的遷延反覆,增加以後的治療難度。

④ 維持期治療時間。

因人而異,根據不同的疾病發展規律、危險因素等特點有不同時長的維持期,維持期治療能顯著降低疾病的複發率,維持期藥物劑量建議同治療期相同。

⑤ 減葯停葯時間。

不需要終身維持治療的患者,維持期結束後可以停葯,諮詢醫生逐漸減停,減葯速度需要根據患者體質、疾病發展規律、心理社會事件等因素而定。

總之,抑鬱症的藥物治療是十分必要的,切不可自行減葯停葯。患者和家屬如有任何疑問和顧慮,可以諮詢醫生,而不是自己憑感覺調整藥量。

術業有專攻,對於疾病,醫生懂得會比患者多一些,藥物調整一定要遵循醫生的意見。醫生和患者是一個戰壕的戰友,共同與疾病抗爭,需要相互信任和理解。

插圖來源:

http://699pic.com 攝圖網正版圖庫

https://unsplash.com 可商用無版權圖庫

關注更多精神、心理問題,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好心情互聯網醫院》,2萬名精神科、心理科醫生為您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