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團塊世代:你69歲了,可能還在賺錢養家還債

69歲還要賺錢養家,

這會是我們的未來嗎?

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2017年提供的數據,日本總人口數比上一年減少了0.18%,已經持續減少了7年。而65歲以上的老年人則佔了總數的27.7%,接近聯合國規定的國家人口老齡化標準的4倍,刷新歷史新高。

在東京,也常會看到頭髮花白的老人家還穿著工作服,和年輕人一起,拖著疲憊的身軀,穿梭在這座繁忙的城市中。

是因為他們還想證明自己的社會價值,還是別的什麽原因?

(圖片來源:見水印)

根據2017年3月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數據,2016年日本共有21321人自殺。男性自殺人數約是女性的2.3倍。儘管自殺人數連續8年下降,平均每天依然有近60人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從年齡分部上看,40至69歲的自殺者佔到了50%。

本該是陪伴子女成長,樂享天倫的年紀,是什麽原因迫使已經走過奮鬥期的中年人,選擇自我了斷?

2016年5月,NHK紀錄片《團塊世代悄然迫近的老年破產》,為我們展示了推動日本戰後社會發展的一個群體——“團塊世代”,揭露了埋藏在騰飛的日本經濟之下的殘酷現實。

優越的“團塊世代”變成命苦的“夾心層”

團塊世代,指1947至1949年日本二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口,約1000萬人。他們中80%屬於工薪階層,是支撐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脊梁骨。目前,被稱為“團塊世代”的人們正處於65歲到69歲之間,邁入老年人的行列。

當年,團塊世代的大多數年輕人都從地方前往東京、名古屋、琦玉等大城市參加集體工作,收入可觀。然而90年代初,經濟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出現大倒退,此後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至今仍未恢復。彼時,他們約在40歲左右,此後工資便一路下滑。

內閣府分析委員藤森克彥在採訪中表示:雖然他們中部分人群擁有2000萬日元(約122萬人民幣)以上的存款,同時也有大部分人存款不足100萬日元(約6萬人民幣)。

6年前妻子過世之後,68歲的青山政司便獨自照顧91歲的母親千代。此前一共攢下的2000萬日元的存款,現已花掉400萬。年輕時,做個體戶生意的青山夫婦因繳不起政府的年金保險費,所以退休之後沒有年金。

團塊世代的父輩約50%是農民或者小生意人,很多人年金很少或是沒有年金。

築起日本全民中產時代的團塊世代,總被認為是經濟富足的一代。可實際上,進入晚年的他們還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拮據的困境。

“現在全家都要靠爺爺的工資吃飯”

新美先生已經67歲,退休之後卻仍在工作。他和妻子惠子的年金加起來共22萬日元,加上他的工資,每月有37萬日元(約2萬人民幣)的收入。當時處於日本工薪階層的兩人,周末還能開著私家車四處旅遊。之後出生的兩個兒子,也很快組成了各自的家庭。

兒孫繞膝的快樂,卻在2年前出現了意外。兒媳去世之後,36歲的兒子司帶著兩個孫子搬回了老家。惠子89歲的母親患有心髒病和老年癡呆症,三年前開始和他們住在一起。家務事裡裡外外,都由奶奶惠子為他們操持著,而司則打著零工,收入微薄。

這家人最大的經濟負擔,是擴建住房的貸款。每月還款額為9萬9千日元(約6000元人民幣),還要連續還貸13年。一家六口無論怎麽節省,每月都要支出47萬日元,多出的10萬日元(6120元人民幣)赤字則需要靠存款補齊。

原以為能依靠年輕時積累的財富度過一個安穩幸福的晚年,卻遇上了日本最長壽的一代和飽受經濟衰退之苦的青壯年一代,團塊世代的美好願景碎成生活的一地雞毛。

有年金有收入未來依然迷惘

69歲的河口晃目前獨居,97歲的母親在外地的老人院生活,39歲的兒子生活在東京。年輕時從老家福岡來到東京工作,當時他年收入就高達1000萬日元(約61萬人民幣),根本沒有想過老年之後會生活困難。

存款漸少,年金又不足以支撐生活,65歲的時候,河口找了一份新工作——醫院的駕駛員,時薪1000日元(約61元人民幣)。每月去橫濱探望母親的5000日元(約306元人民幣)花費,對他而言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根據2012的一項調查,團塊世代的67%的人因為僅靠年金無法生活,只能繼續工作。

當看到河口先生帶著微笑靜靜地坐在母親身邊,看著母親享用著他買來的小零食和飲料時,心裡卻難免悲傷。兩位老人加起來已經166歲,臉上皆是溝壑縱橫,寫滿了歲月的不易。而69歲的河口還必須擔心,這份工作只能再做一年。此後他要靠什麽活下去,還是一個未知數。

團塊世代正面臨著無法逆轉的絕望:他們的年紀已不允許他們去外面拚搏,但除了他們自己,也沒有人可以依賴,更甚的是,他們的父輩、孩子,都要靠他們才能活下去。

中國“團塊世代”是否會來臨?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在2015年達到高峰後開始下降,傳統人口紅利逐步消失,人口老齡化加速,形成“未富先老”的局面。

而失業人口方面,2010至2016年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不斷增加,到2016年共有982萬城鎮失業人口,比2010年增長了65萬人。與此同時,我國勞動力人數正處於穩步增長階段,2017年高校畢業生共有795萬,達到歷史高峰。

這樣的錯位,與日本第二代嬰兒潮的就業問題高度相似。

美國彭博社簡報(Bloomberg Brief)早在2013年便預測,中國在2030年的人口結構將與日本非常相像,並指出“人口增長速度遠跟不上經濟發展速度的中國,在未來很可能面臨和日本同樣的社會問題。”

針對團塊世代的問題,NHK採訪了兩位專家。放送大學的宮本理子教授認為,當前的負面連鎖效應,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下一代。瑞穗情報主任藤森克彥指出,社會性救助設施的完善與保險的推行是緩解團塊世代經濟壓力的關鍵。

在這方面,我國已在不斷推進:根據《2017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年末的基本養老保險參與人數為91548萬人,比上年年末增加了2771萬人。醫療、失業、工商、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嚴峻的社會問題不能只靠市場的自我調節。無論經濟多麽困難,團塊世代們都沒有拋棄自己的家人。拯救面臨老年破產的團塊世代,也是在拯救家庭關係中無比珍貴的親情,拯救每個家庭最後的堡壘。

參考文獻: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au/demographics-china-2030-vs-japan-2013-2013-11?r=US&IR=T

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71026/153345110548_2.shtml

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18). 2017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2015).2015.04:上海經濟發展階段特徵及“十三五”經濟增長動力研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