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消夏水果正當季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7月7日起,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節氣。小暑後,氣象更悶熱,人常會感到心煩氣躁、倦怠無力。中醫理論認為,「春夏養陽」,夏主心,因此,夏季的養生重點在於保護心陽。小暑養生重點在於養陽,如裸體內陽氣虛弱、外邪侵犯,必然導致氣虛無力、血行不暢,身體虛弱。「春夏養陽」的秘訣是:心平氣和,保持心情舒暢,舒緩緊張情緒,確保心臟功能旺盛。

養生四要點

1.要午睡

夏季的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天亮得早,黑得晚。中午午睡是有必要的,午飯後半小時進行短時午睡,保持精神充沛,但不宜貪睡。

2.衣著勿赤膊

氣象炎熱,有些人認為赤膊涼爽,其實未必如此。當氣溫接近或超過人的體溫時,赤膊不但不涼爽,反而會感到更熱。

3.及時補充水分

最好是白開水,並加少量鹽,以補充體內鹽分。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

4.飲食宜清淡

飲食宜清淡不宜油膩,多喝些消暑湯或粥,也可適當多吃西瓜、黃瓜、冬瓜和綠豆等清涼消暑食品。

小暑必備消暑水果

海棠果

海棠含有糖類、多種維生素及有機酸,可幫助補充人體的細胞內液,從而具有生津止渴的效果;還能幫助胃腸對飲食物進行消化,故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食積腹脹之症。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海棠味酸,胃潰瘍及胃酸過多患者忌食。

草莓

草莓富含維生素C、B、鈣、磷和鉀,今日仍在植物性藥品中佔有一席之地。其葉部煮沸後可當做一種收斂劑,並能治療腹瀉、發燒、口內潰瘍及牙齦等疾病。夏季是盛產草莓的季節。食用草莓能促進人體細胞的形成,維持牙齒、骨、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和促進傷口癒合,增強人體抵抗力,並且還有解毒作用。草莓含有多種有機酸、果酸和果膠類物質,能分解食物中的脂肪,促進消化液分泌和胃腸蠕動,排除多餘的膽固醇和有害重金屬。

楊梅

楊梅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之功效,多食不僅無傷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楊梅含有多種有機酸,維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豐富,不僅可直接參與體內糖的代謝和氧化還原過程,增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而且還有降血脂,阻止癌細胞在體內生成的功效。所含的果酸既能開胃生津,消食解暑,又有阻止體內的糖向脂肪轉化的功能,有助於減肥。

葡萄

葡萄的果、根、莖、葉均可入葯。性味酸、甘,寒,入肺、腎、脾經。功效生津止渴,開胃消食,補血安胎。可用於津傷口渴,心煩、尿赤、胃納不佳、血虛心悸等症。

蕃茄

中醫學認為,蕃茄性微寒,味甘酸。具有止渴生津、健胃消食、清熱解毒、平肝涼血的作用。蕃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物、有機酸及少量的蛋白質。蕃茄中的檸檬酸、蘋果酸、維生素C和糖類,有促進消化作用。蕃茄中含有胡蘿蔔素,可保護皮膚彈性,促進骨骼鈣化,還可以防治小兒佝僂病、夜盲症和眼乾燥症。與一般的蔬菜相比,蕃茄含有豐富的天然抗氧化劑———番茄紅素。番茄紅素對多種細菌有抑製作用,同時也具有幫助消化的功能。

桃子

中醫學認為,桃味甘酸,性微溫,具有補氣養血、養陰生津、止咳殺蟲等功效,可用於大病之後氣血虧虛、面黃肌瘦、心悸氣短者。

桃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和維生素B、C等成分。桃中含鐵量較高,每100克果肉中含鐵1毫克以上,是蘋果和梨的4~6倍,僅次於櫻桃,位居各種水果的第二位,故吃桃能防治貧血。桃子中還含有豐富的鉀元素,可以幫助體內排出多餘的鹽分,有輔助降低血壓的作用。桃富含果膠,經常食用可預防便秘。

西瓜

不僅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並且能利尿,幫助消化,所以,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西瓜汁中還附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蘋果酸、鹽類,及其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綜編自大眾網、中華養生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