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前交叉韌帶損傷的微創手術流程

儘管手術益處多多,但很多人心中還是充滿恐懼和不安。其實,前交叉韌帶手術並不可怕,其本質無非就是取一根腱性移植物(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異體的)代替已經撕裂的韌帶,在醫學上這叫做「前交叉韌帶重建」。當前發達的醫學科技已經可以做到只要在膝關節上開幾個洞即可完成手術,僅在取肌腱處有一小的切口,所以它是一種微創手術,不僅風險小而且傷口美觀,一般住個三五天就可以出院。

關節鏡下的重建手術具有很多優點:

1) 創傷小,關節鏡手術無需打開關節囊,而是通過幾個數毫米的小切口進入關節進行操作,僅在取肌腱的部位留有2~3cm的切口,是真正意義上的微創手術。

2) 診斷準,在關節鏡的直接觀察下,關節內的各類病變盡收眼底,診斷準確。

3) 操作精,關節鏡如同放大鏡,將關節內的結構放大,手術操作更為精準。

4) 處理全,關節鏡手術可通過不同角度入路對關節內病變進行全方位處理,不留死角,而傳統切開手術往往由於切口的限制只能處理關節的局部,易遺漏病變。

5) 恢復快,由於創傷小,術後康復快,簡單手術後第二天即可生活自理並出院,複雜手術一般也只需住院3-5天即可出院,不用輸血,病人的費用也相應節省。

6) 外觀靚,與傳統切開手術相比切口更小,更美觀,更易為愛美人士所接受。

微創手術如何完成?

手術通過膝關節前方兩個小孔,將關節鏡引入膝關節,同時用專用的探鉤探查膝關節內的結構。在關節鏡專用顯示器上,膝關節內各個結構一覽無遺:位於膝關節中心部位的前交叉韌帶是否完全斷裂,有些韌帶因長時間無張力狀態萎縮,膝關節內的滑膜也充血水腫,並且很多合併半月板損傷。

首先,清理增生以及明顯充血水腫的滑膜組織,保留原來前交叉韌帶的殘端,並預先定好股骨及脛骨隧道內口的點,這是手術的第一步。

手術的第二步就是進行重建前交叉韌帶骨道的建立,為引入重建的移植物做好準備。用專業的定位器械進行骨道的定位,並且根據編織好的肌腱直徑建立骨道。在股骨和脛骨各鑽兩個隧道。在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將決定著重建的韌帶在關節腔內是否能夠起到穩定膝關節作用以及正常工作,這一步對醫生自身的技術水準和經驗的要求非常高。

第三步即是沿骨道引入編制好的重建移植物,以均勻的力度將重建移植物引入骨道後,移植物股骨端將由預先安裝好的鈕扣鋼板固定在股骨表面,在進行重建移植物的膝關節內反覆預張後,用可吸收的擠壓螺釘將移植物脛骨端固定在脛骨表面,多餘的部分可用門型釘固定在脛骨表面以加固。後膝關節兩側的切口各縫合一針,小腿上段的縱行切口縫合3針,手術結束。

術後2天后就可以按照計劃在專門的支具輔助下進行康復訓練。4-7個月後,基本痊癒。

趙醫生以及他的團隊,正通過對交叉韌帶損傷的專業診治,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提高生活品質。

7. 前交叉韌帶損傷能預防嗎?

手術再成功,畢竟也是一種損傷;重建的韌帶再好,也沒有爹娘給原裝的好。在此趙醫生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運動中,要盡量避免非接觸性的膝關節扭傷。

前交叉韌帶非接觸性損傷時有下列因素

① 單腿落地,全足著地固定住小腿的脛骨。② 膝關節小角度屈曲接近伸直位。③ 膝關節發生外翻。④ 股四頭肌發力時,膕繩肌(主要是股二頭肌)未發生有效對抗,致使脛骨過度前移。

目前認為以下措施有助於預防前交叉韌帶損傷

1)運動前要充分的熱身;2)訓練運動員在落地時必須有足夠的前足支撐時間,大於40ms,這樣脛骨會在「可能致傷時間內」隨股骨移動,避免過度旋轉和過度前移。3)訓練運動員相對大屈膝角度著地,並控制外翻。4)訓練運動員的膕繩肌(主要是股二頭肌)力量,使之與股四頭肌有效對抗。

8.小結

「早診斷,早治療」對前交叉韌帶損傷尤為重要。很多人(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在膝關節扭傷後,以為只是單純的疼痛、腫脹一段時間,休息一下就好了,等到疼痛以及腫脹消失後,膝關節「打軟腿」的現象也未引起重視,仍然帶著護膝之類的護具進行工作或體育鍛煉。這樣,膝關節扭傷合併有前交叉韌帶損傷的人們,拖延了治療的時間,不穩定的膝關節在不斷地進行著非正常的磨損,造成關節內軟骨、半月板的損傷,加速了膝關節的退變。

因此,膝關節扭傷後,應積極到大醫院進行就診,檢查,若經檢查發現符合手術適應症的前交叉韌帶損傷或是其他韌帶損傷,應及早進行關節鏡下微創治療,進行韌帶的重建手術。手術後再經過系統的康復治療,患者基本能恢復功能。

趙騰飛,河南省職工醫院、河南省微創治療中心骨科主治醫師。

主要從事頸肩腰腿痛、創傷骨科相關疾病診療。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國家級論文5篇。改良多項微創手術入路,多次參加中國骨科醫師年會(CAOS)等骨科學術會議交流。

專業擅長:微創骨關節疾病診療,關節鏡診療,骨關節創傷、關節置換等相關手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