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混改半年估值390億,廣州跑出來的這隻獨角獸浴血電動車?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唐伯虎

  來源:伯虎財經(ID:bohuFN)

  為了公平起見,一般造車新勢力會與傳統車企下的新能源車品牌分開進行對比。

  如果不是這樣,2021年小鵬汽車不到10萬的交付量,是無法與傳統車企下的新能源車品牌相比的,比如同在廣州的廣汽埃安,2021年總銷量為12.3萬輛。

  從2017年成立建廠,到更名獨立、混改融資、籌備上市,近兩年,廣汽埃安的步伐邁得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大。作為廣汽集團在新時代的“寵兒”,廣汽埃安到底混的如何呢?

  從成立到20%的員工激勵

  在造車新勢力湧入新能源車賽道3年後,2017年的大夏天,廣汽集團沒按捺住,在炎炎廣州成立了廣汽新能源有限公司——廣汽埃安前身,古惠南擔任總經理。

  古惠南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加入廣汽,先後在廣州標致、廣汽本田發動機公司、廣汽豐田發動機公司任職,一個標準的“老廣汽人”。

  2010年,廣汽的首款自主車型“傳祺”下線,2013年,古惠南接手了廣汽傳祺的所有生產、製造以及質量管控工作。在此期間,傳祺的SUV車型GS4獲得了僅次於哈弗H6的成績,這其中古惠南功不可沒。

  於是在廣汽集團發力新能源車之際,古惠南從廣汽傳祺調了過來。

  雖然是技術出身,但古惠南說起話來頗為直爽,尤其早期時候,有點造車新勢力的意味,比如“別信媒體,要買有備胎的電動車”。討論為什麽要做電車時,理解也很“國企”:人民幣要走向世界,必然要與美元對抗,如果中國減少對石油的依賴,美元影響力就會減弱,由此來看,電動車符合戰略發展需要。

  不過,2017年成立的廣汽新能源並沒有自己的生產線和品牌,只能承接廣汽乘用車(廣汽傳祺)的新能源車型。2017年,廣汽新能源的首款純電是傳祺GE3;2018年,更新了插電混動的傳祺GS4在廣汽新能源旗下發布。

(2017年廣州車展上的傳祺GE3 圖源:網絡)(2017年廣州車展上的傳祺GE3 圖源:網絡)  

  也是2018年,廣汽新能源推出埃安品牌,這年底,廣汽新能源生態工廠正式竣工,2019年,廣汽新能源AION S、AION LX先後上市。2020年,廣汽新能源更名廣汽埃安,定位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開始獨立運營。

  至此,埃安完成了從廣汽新能源的一個產品序列到廣汽集團的獨立新能源品牌的蛻變。而接下來廣汽要對埃安做的就是混改。

  2021年8月,廣汽發布公告,計劃對廣汽埃安進行混合所有製改革,引入第三方戰略投資者;當年11月,廣汽批準埃安資產重組,埃安花了近50億購買廣汽研究院、廣汽乘用車等廣汽旗下的新能源車資產,準備上市進程。

  半年後,廣汽發布公告,實現了679名員工的股權激勵,覆蓋度達到20%,加上115名科技人員共出資近18億元,同時引入引入誠通集團、南網動能、廣州愛安等戰略投資者,共計融資25.66億元,估值已達390億元。按照計劃,下一步,廣汽埃安將啟動A輪融資及股份製改革,引入具有戰略協同性和市場影響力的市場化戰略投資者。

  在融資混改這塊,廣汽埃安已經按下了快進鍵,那這些年廣汽埃安究竟有哪些建樹?又有那些軟肋需要攻克?

  技術領先,身陷廣州

  2021年廣州車展上,廣汽埃安展示了一款叫做AION LX Plus的車型。這款車的最大的亮點就是採用海綿矽負極片電池技術和“彈匣電池”封裝技術,官方宣傳續航裡程可達到1008公里,是全球首款續航超過1000公里的純電車型。

  在電池技術上,埃安在國內處於頭部行列。

  上文提到的“彈匣電池”是埃安去年初發布的,官方稱該技術首次實現了三元鋰電池整包針刺不起火。去年敢說自己電池不起火的還有兩家,分別是比亞迪的刀片電池(磷酸鐵鋰,針刺試驗)、長城汽車的大禹電池(三元鋰,加熱測試)。

  此外,埃安是少數車企裡走電池自研自產線路的。據悉,廣汽在2011年開始研究電動化相關技術,具備獨立的電池包自主設計和生產製造能力。去年10月,廣汽集團發公告,同意埃安自研電池試製線建設項目,計劃投資3.36億元。本月上旬(3月),該項目已經打樁開建。

  如今,埃安又做起了補能生態。

  埃安具有自研的超倍速電池技術和A480超充樁技術,創下了“充電5分鐘,續航207公里”的世界紀錄。現在全球首個480kw大功率超充站在廣州建成。按照計劃,到2025年,埃安將在全國300個城市建設2000座超充站。

  今年3月,廣汽集團和埃安共同出資49.6億設立廣汽能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準備做充換電電池回收利用——這不得不讓人想起寧德時代。

  電池、超充技術領先,那埃安的問題在哪?

  過去三年,廣汽埃安分別實現了4.2萬、6萬、12.3萬的銷量,同比分別增長了227%、41%、102%。銷量增速看似喜人,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問題。

  一個是,新能源車銷量過多依賴B端。

  目前,廣汽埃安官網在售的有四個系列車型,分別為AION S(13-18萬,SUV)、AION Y(13-17萬,緊湊型SUV)、AION V(17-24萬,新一代智能SUV)、AION LX(28-46萬,豪華智能超跑SUV)。

  現在貢獻銷量的主要是AION S。2021年AION S銷售69219台,佔埃安總銷量的56.3%。然而,銷量擔當的AION S主要銷售方是網約車和計程車市場,過去一直佔據了AION S總銷量的6至7成——下半年上市了針對C端的AION S Plus情況有所改善。

(圖源:如圖所示)(圖源:如圖所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21年4月,埃安上市了針對C端的AION Y,並定下了月銷量5000的目標。據說為此,埃安高層立下“軍令狀”,AION Y若沒有達到預期成績,埃安高層將大範圍“換血”。但上市前三個月,AION Y才累計銷售6436輛,去年全年,只有三個月突破5000輛。

(AION Y 2021銷量 數據來源:乘聯會數據)(AION Y 2021銷量 數據來源:乘聯會數據)  

  二個是,汽車銷量局限在廣州。

  據中信證券的數據,廣東省的銷量佔比基本佔據了總銷量的一半,最高時大概70%。以2021年為例,埃安在廣東省的銷量大概在6萬,其余省份均不足1萬。

(圖源:如圖所示)(圖源:如圖所示)  

  這一方面說明了埃安目前隻深耕廣東地區,外省還有巨大潛力,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未來埃安要向外省擴張,還需建立經銷商渠道,尤其在充換電補能生態上要花大量的時間和資金。

  埃安要承擔廣汽集團的銷量重任,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時代浪潮下的廣汽集團

  目前,廣汽集團已經擁有兩個自主品牌廣汽傳祺(廣汽乘用車公司)、廣汽埃安,以及多個合資品牌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菲克、廣汽三菱等。

  2021年,廣汽集團銷售了214.4萬輛車,同比增長4.9%。其中,合資品牌佔據了廣汽銷量的絕大部分。但是佔據了銷量大部分的合資品牌,已經出現了增長停滯和下滑的趨勢。

(廣汽集團公告)(廣汽集團公告)  

  去年,除了廣汽豐田增速為正外,剩下的廣汽本田、廣汽菲克、廣汽三菱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滑坡,廣汽菲克下滑幅度高達50.3%。

  廣汽的自主品牌廣汽傳祺(廣汽乘用車公司)2021年銷售了32.4萬,增速為10.4%。

  不過,以上不管是合資品牌還是廣汽傳祺,燃油車都佔據主導地位。可以預見的是,在政策的東風不斷地吹向新能源車的時候,廣汽集團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2021年,新能源車滲透率逼近了20%,按照比亞迪總裁王傳福的預測,今年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有望達到35%。據全國乘聯會數據,今年2月燃油車銷量124.6萬輛,增速為4%,新能源車27.2萬輛,增速達到了180.5%。

  至此,也不難理解,廣汽集團為何會對埃安大刀闊斧地國企混改,包括把新能源的資產賣給埃安,分配員工持股,讓埃安獨立去跑,融資上市。

  可喜的是,2021年,廣汽集團的新能源車銷量達到14萬輛,增速77.4%,其中廣汽埃安的貢獻了12.3萬輛,增速達到101.8%。

  從5年前,廣汽集團與互聯網造車新勢力蔚來合作的“合創汽車”,到後來與騰訊合作的“如祺出行”,再到當下對埃安進行的混改,很少能有一個成立於上個世紀的車企,能在時代面前經得起如此折騰,被激發出如此的生命力。然而承擔重大使命的廣汽埃安能還廣汽集團一個驚喜嗎?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