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台積電終於宣布了,華為的大麻煩來了!

台積電,一台暴利的賺錢機器。

7月16日,芯片領域同時發生了3件大事:

中國大陸的芯片巨頭—中芯國際(688981)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股價飆漲202%,總市值飆升至2813億元,單日成交金額480億元,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中國台灣的台積電(TSM)低調地披露了2020年第二季度業績,4-6月的營業收入為3107億台幣(大約人民幣747億元),淨利潤高達1209億台幣(大約人民幣290.3億元),真正的賺錢機器;

台積電正式宣布,2020年9月14日之後,將不再給華為供貨芯片。

中芯國際的二次上市,雖然拿到了非常珍貴的532億元融資,以解燃眉之急。而現如今台積電的賺錢能力、製造工藝,幾乎徹底“碾壓”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距離完全“牽手”華為,仍有一段非常漫長的路要走。

台積電,暴利的賺錢機器

營收3107億台幣、淨利潤1209億台幣,絕對數值或許不夠直觀表現台積電2020年第二季度的經營情況。

相比2019年同期,台積電的2020年第二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長29%,淨利潤更是同比飆升81%,不僅超過了分析師預期,更創下6年來的最高單季增速。

由於二季度的業績優異,台積電調整了2020年全年的收入增長預期,由10%-15%上調至20%;同時,調高資本支出額度至160億-170億美元;早在2020年初,曾預計經濟大蕭條即將到來,台積電下調了2020年收入預期。

由此可見,二季度的業績不僅超過了所有分析師的預期,更超過了台積電管理層的預料。

而台積電的這份財報中,最讓人驚訝的是,台積電暴利的盈利能力。據財報顯示,2020年二季度台積電的毛利率高達53%,飆出歷史新高。

暴利的台積電,都來自於其掌握的芯片製造核心技術。

據台積電披露的“按工藝製程劃分的收入圖表”可以明顯看出,28nm以下(28、16、7)的高端芯片帶來的收入佔據台積電總收入的比例接近80%。

當前,全球芯片製造行業中,擁有高端芯片製造能力的廠家寥寥無幾,特別是擁有7nm以下製程的代工廠,全球只有台積電和三星 2 家。

而台積電的良率更高,生產周期更穩定,因此,台積電幾乎獨享了7nm製程領域的所有訂單,且定價權極高。同時,台積電透露,目前5nm製程的需求十分強勁,且這種需求將會持續到2022年。

另外,台積電的3nm製程預計將於2021風險量產,2022下半年量產,3nm相比5nm工藝將帶來70的密度提升,20-25%的功率提升。

從台積電披露的財報來看,新冠疫情的衝擊下,汽車行業、物聯網、消費電子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而唯一一個逆勢增長的領域是“高效能運算”。

疫情期間,所有人大部分的業務、工作時間都上網完成,對5G基地台、大型數據中心的運算能力提出了更好需求。此外,這幾年5G、人工智能研究與應用的爆發式增長,也需要數據中心能夠輸出更多算力。

危險的華為

台積電的業績發布會上,“斷供”華為必然成為了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2019年,來自華為的訂單佔據台積電總業務的比例高達14%,是台積電最重要的高端芯片(14nm以下)大客戶之一。

但就在今年5月,川普政府宣布,禁止華為使用美國芯片製造設備,生效時間為9月15日。這使得台積電被夾在中間,進退兩難。就在7月16日的業績發布會上,台積電選擇了妥協:

2020年9月14日之後,台積電將不再繼續給華為供貨芯片。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會上表示,短期來看,不能向華為供貨對台積電的影響不可避免,台積電正在積極與其他客戶合作,填補華為留下的空缺。

很顯然,“斷供”華為,是台積電的無奈之舉。

而當前一個非常殘酷的問題擺在華為面前:失去台積電,華為的庫存還能撐多久?

據華為的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一季度,華為的存貨持續大幅攀升,2019年增幅超過73.5%。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華為的存貨已高達1882.47億元。

2020年5月,華為輪值主席郭平在華為全球分析師會議上指出,由於非常規原因,華為的研發投資和庫存大幅增加,其中研發投資1317億歐元,增長29.8%,庫存投資1674億歐元,增長73.4%。

此前,華為利用120天緩衝期內向台積電下了大量的7nm、5nm訂單,金額高達7億美元,2020年底前所有的麒麟芯片都將在9月15日前全部交付。

但據相關人士預測,隨著華為5G相關設備的大規模出貨,華為的芯片庫存或許只能維持到2021年初。

放棄台積電,轉向三星、聯發科購買芯片或許是一條出路,華為輪值CEO徐直軍曾在3月底提到了這種可能性。

但三星、聯發科在製造中也都使用了大量美國的技術、設備,未來也面臨著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由此可見,未來華為的芯片製造或許只能依靠中國內地,而目前國內芯片代工廠商中,稍有希望的只有中芯國際。

被“碾壓”的中芯國際

然而,相比台積電成熟的5nm工藝,中芯國際需要追趕的路還非常遠。

據中芯國際的最新財報顯示,2020年一季度,其營業收入僅64億元,淨利潤為3.48億元,毛利率僅21.58%,僅有台積電的一半不到,主要是因為其收入來源至少50%收入來自於90nm製程產線,可謂技術差距決定利潤差距。

經過多年的研發投入,中芯國際已成為內地唯一能夠提供14納米製程的晶圓代工企業,稱得上是國內最牛芯片製造廠商。但與台積電仍相差一至兩代的代工能力,毛利率差距也非常大。

台積電的晶圓製造工藝世界領先,牢牢鎖定了高通、蘋果、華為等頭部公司的明星芯片巨頭。直接結果就是,毛利率接近50%,而中芯國際僅為其一半。

另外,據市場調研機構拓墣產業研究院統計,2020年一季度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中,中芯國際佔總市場份額的4.5%,位列第五,而行業第一的台積電獨佔了54.1%的份額。

而為了實現技術追趕,中芯國際不得不把營業收入的15%用於研發,而台積電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10%不到。這也導致兩家公司在淨利率上的差距進一步拉大,2019年中芯國際與台積電的銷售淨利率分別為5%、33%,差距之大可見一斑。

持續、高昂的研發投入,也給中芯國際帶來了壓力,其2019年的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甚至出現虧損,虧損金額達12.5億元。

同時,據歷年的財務數據顯示,2017-2019年中芯國際的營業收入增長似乎陷入停滯。

除了巨額的研發投入,晶圓代工廠商非常依賴規模成本,為了擴大規模,必須投入巨額的資本開支。

據中芯國際的財報顯示,2011年-2019年,中芯國際的資本開支累計金額高達136億美元(大約人民幣達963.9億元)。

芯思想研究院數據表明,中芯國際2020年的資本支出將進一步增加,較2019年的增長幅度將達到55%,將創下公司歷史上資本支出的最高記錄。

由於產能滿載,中芯國際曾在之前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為應對客戶的需要,公司將繼續擴大其產能,把握市場商機及增長。

由此可見,中芯國際奔赴科創板二次上市,拿到530億元的融資,解決了“燃眉之急”,也為中芯國際加速研發、追趕台積電提供了資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