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內半導體火了!風險資本、產業資本瘋狂湧入

美國限制步步緊逼、政策加持及5G、物聯網時代到來等多方合力下,國內半導體行業自主可控趨勢已定,近來更呈現各路資金加速入場、投資火熱之跡象。

天眼查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獨家提供的信息顯示,2020年1月1日至5月26日,我國共新增20021家經營範圍含“芯片、集成電路、MCU(微控制單元)”的企業,5月以來則新增3922家。另外,僅5月至今,國內共有248家前述三類半導體相關企業新增注冊資本。

半導體變身資本“美顏神器”

5月29日,*ST晨鑫一字漲停,報收1.30元/股,至此,其股價已連續五日一字漲停,而這背後催化劑,則是此前一個交易日(5月22日)晚,公司一則擬以約2.3億收購實控人旗下芯片資產(上海慧新辰51%股權)的公告,當日盤中,*ST晨鑫股價一度跌至1元/股。

*ST晨鑫基本面與收購資產上海慧新辰盈利情況並不起眼,2018年、2019年*ST晨鑫合計虧損16.35億元,一季度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大降八成,現金流淨額為-873萬元,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餘額僅為52.6萬元。標的資產上海慧新辰也處於連續虧損狀態,2020年一季度收入為0.65萬元,虧損431萬,2019年收入為48萬元,虧損2382萬元。

點睛之處在於,*ST晨鑫表示,目前上海慧新辰研發的國內首顆LCOS芯片已於2019年研製成功,該芯片量產有望打破美國和日本公司在微顯示芯片(光閥芯片)領域壟斷,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空白。

如此,一則收購芯片資產公告,成為了*ST晨鑫近日的救命稻草,暫時減輕了公司面值退市風險。

資本市場上,半導體概念引發的“美顏效應”並非孤例。5月22日,英唐智控在互動易平台回復投資者問答時表示,按照協議約定,公司擬收購的日本芯片半導體光刻機先鋒微電子的股權交割時間預計不晚於2020年7月1日。消息一出,當日公司股價衝高漲停,截至收盤仍漲5.8%,隨後的兩個交易日,5月25日、5月26日,公司股價分別大漲8.02%、9.96%,22日至28日的五個交易日內,英唐智控股價已整體上漲31.06%。

值得一提的是,英唐智控收購的半導體資產基本面並不太好,且存在政府審查不通過的風險。

公司最新一期股價異常波動公告顯示,先鋒微技術成立於2003年,其前身可追溯至母公司先鋒集團於1977年成立的半導體實驗室,主要產品集中在光電集成電路、LCD驅動、傳感器及車載IC,合計約佔總收入的96%。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先鋒微技術未經審計淨利潤為-731.16萬元,較前期出現下滑。目前,英唐智控已完成《股權收購協議》簽訂,正在接受日本政府相關部門審查。

相關案例不在少數,太龍照明近日也經歷了擬收購半導資產-股價漲停之情形。

遊資追捧、“大佬”加速入場

半導體對資本市場的美顏效應,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行業的火熱程度。

從部分個股二級市場交易情況看,遊資接力追捧居多。如5月26日英唐智控,盤後數據顯示當日買入和賣出前五均同步進行了“T+0”操作,即當日買入的同時也賣出了股份,包括深股通專用账戶、華泰證券成都南一環路第二證券營業部、廣發證券江門天長路營業部、中泰證券濟南經十路營業部等,其中廣發證券江門天長路營業部當日以買入1574萬元、賣出1302萬元位列買入第二、賣出第三位置,中泰證券濟南經十路營業部以買入867萬、賣出850萬位列買入第二、賣出第四位置。

不過,遊資接力追捧僅為半導體行業火熱表象之一,近來,行業更吸引了紅杉、松禾、中金資本、國投創新的加速入場。

比亞迪5月27日公告,旗下比亞迪半導體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了紅杉中國基金、中國資本、國投創新領投、HimalayaCapital等多家國內外投資機構合計19億元的戰略投資,投後估值近百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半導體此次融資,前後僅用了42天。另外,從投資陣容和結構看,紅杉資本以5億元投資額度獲得了5.32%的投後持股比例,在領投機構中佔比最大,中金資本取得4.25%股比,國投創新取得3.2%股比,其他投資者Himalaya Capital、瀚爾清芽、中航凱晟、鑫迪芯投資等中也不乏深圳市地方引導基金以及中航系,顯示此次融資項目較為搶手,行業融資處於賣方市場。

就在比亞迪引入戰投前幾日,松禾資本也對半導體行業最新出手了。

太龍照明日前公告,公司擬定增募資4.2億元用於收購半導體資產“博思達資產組”,主要為博思達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和芯星電子(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權,基礎作價7.5億元,其中松禾資本旗下基金2.4億元參與定增。博思達主要業務為無線通訊及消費電子領域相關的半導體分銷,其中以手機的射頻前端芯片為主,小米、OPPO、聞泰科技等為其主要客戶,2019年小米對其貢獻的銷售收入佔比達62%。

再往前一周,美國宣布對華為芯片限制升級後,5月15日,中芯國際也獲得了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總計160億元注資。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遊資、資本“大佬”的加速入場,也僅為半導體行業投資火熱的冰山一角。天眼查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獨家提供的信息顯示,2020年1月1日至5月26日,我國共新增20021家經營範圍含“芯片、集成電路、MCU(微控制單元)”的企業,5月以來則新增3922家。另外,新增注冊資本方面,5月至今,國內便有248家前述三類半導體企業新增注冊資本,其中增資額在千萬級不在少數。

上市公司紛紛跨界謀轉型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粗略統計發現,目前已有不少上市公司跨界涉足半導體,如太龍照明、天通股份、木林森、中潛股份、正業科技、TCL科技、康佳A、雅克科技、快克股份等,其中多數擬借半導體實現企業轉型,部分公司則擬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主營照明器具、LED顯示屏和光電標識等的天龍照明,擬借切入半導體打造“商業照明+半導體分銷”雙主業發展格局。公司認為,隨著5G、物聯網時代來臨,市場對於智能照明的需求逐漸興起,公司亟需打造智能照明產品,提升照明產品的創新科技屬性,保持公司在商業照明領域的競爭優勢和綜合服務能力。智能照明產品涉及5G、物聯網等技術,需要公司向半導體應用方案設計領域積極轉型,博思達專注於半導體分銷領域,能夠助力公司戰略轉型。

“希望通過並購博思達,進入半導體分銷領域,並依托博思達專業技術團隊,逐漸切入半導體應用方案設計,深化在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的產業布局,實現公司向科技型企業轉型的戰略目標。”天龍照明相關負責人表示。

快克股份則表示,隨著微電子科技變革帶動半導體封測和PCBA相鄰產業日益融合發展及核心模組件越發微小集成化,微焊接、滴膠、固晶貼合等高精度微組裝及測試設備需求將會增加,公司未來將通過自主創新、外延合作等多種方式,大力發展柔性電子裝聯成套能力,從電子裝聯切入產業鏈高端的微組裝和半導體封裝領域,目前尚在技術儲備和產品選擇階段,路徑主要是和國際先進技術合作。

中潛股份作為潛水防護裝備製造商第一股,上市後發展並不奪目。今年3月,公司宣布擬收購大唐存儲超80%股權,由此切入新的高科技存儲芯片領域,為公司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

部分借半導體轉型較早的公司,甚至已嘗到了甜頭。原本主營磷系阻燃劑等生產、銷售的雅克科技,2017年通過外延式並購進入半導體領域後,目前已逐步建立起傳統業務和半導體材料兩大產業平台,形成了阻燃劑、LNG複合材料、半導體材料三大業務線戰略布局。2019年,雅克科技營收、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8.42%、120.20%,分別較2017年增長約61.69%、747.55%。

有券商分析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半導體行業自主可控是國家意志的體現,無論後續如何演繹,中國和美國在科技領域的競爭會持續升溫,半導體國產化是科技發展的必然道路。在國家政策的持續加碼下,半導體材料國產化進程將會加速。

另有權威研究機構指出,中國半導體銷售額佔世界市場1/3,是最大的份額,相當於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總和,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是全球製造業中心,擁有最大的電腦和手機產量以及最大的芯片消費量。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和5G、物聯網、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推廣,半導體需求持續增長,預計2020年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市場需求規模有望達到1985億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