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廣播劇,聽出時代新聲

當前,廣播劇不僅“重磅回歸”人們的日常文藝生活,而且呈現出緊隨時代的嶄新態勢

  


近來,一度廣受歡迎的廣播劇重回大眾視野。在抗擊疫情中,廣播劇迅速行動,用聲音的力量凝心聚力、鼓舞人心。《大愛無疆》《眾志成城·同心抗疫》等廣播劇應時而出,講述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故事。與此同時,《安家》《法醫秦明》等熱播影視劇的衍生廣播劇同步播出,也受到廣大聽眾歡迎,為廣播劇的持續升溫加柴添薪。


廣播劇是用聲音塑造聽覺形象的戲劇藝術,可以充分展現聲音藝術的魅力,給人們更多的想象空間,增強聽眾的沉浸感和參與感。歷史上最早的廣播劇可以追溯至1924年,與全球無線電廣播的誕生幾近同步。與影視劇等視聽綜合藝術形式相比,廣播劇的獨特魅力在於通過演員的聲音塑造角色、用音樂和音響效果營造環境氣氛,以虛寫實、以聲傳神,由此調動觀眾的想象力,引導他們進入特定的戲劇情境。尤其在表現難以視覺呈現的戲劇場景時,廣播劇的這一優勢更加突出。劇作家曹禺曾評價優秀的廣播劇能讓人“聽得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台詞、音樂、音響效果融為一體,使人神往,耐人回味”。


廣播劇的另一個優勢在於它更適應當代快節奏的工作生活。與欣賞電影、戲劇不同,聽廣播劇無需特定環境,也不需要大段時間。通勤途中、運動時、就餐時,甚至在等候的間隙,都可以收聽廣播劇,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時間獲得審美體驗。此外,廣播劇的製作靈活機動,適合充當特殊題材作品布局的前鋒。比如在科幻小說《三體》的視聽化改編作品序列中,廣播劇已率先與聽眾見面,不僅讓人“先聽為快”,還為同一題材影視作品的出爐預熱。


當前,廣播劇不僅“重磅回歸”人們的文化生活,而且呈現出緊隨時代的嶄新態勢。一方面,廣播劇緊扣時代主題,展現時代精神,用聲音塑造出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講述感人肺腑的當代故事。比如在“五個一工程”評選中獲優秀作品獎的廣播劇《今生無悔》,藝術地再現我國核潛艇研製工程科學家黃旭華的奮鬥人生,既是一部英模劇,也是一部科普劇。另一方面,伴隨網絡文化蓬勃發展,廣播劇的文本來源越來越豐富。除了原創廣播劇和改編自經典文學的廣播劇之外,今天的廣播劇還不斷從影視劇、網劇、網絡文學、網絡漫畫等文藝作品中汲取素材,不僅為聽眾帶來更多選擇,更能培育出新一代的廣播劇聽眾。


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廣播劇的傳播路徑也更加多樣。過去,廣播劇大多通過廣播電台、錄製CD的方式傳播;如今,網絡在線播放或下載是更主要的收聽方式。除手機、車載廣播之外,智能家居用品也可以成為播放載體,讓廣播劇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從創作主體的角度來看,受益於鼓勵廣大用戶生產內容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專業配音演員和配音愛好者加入到廣播劇的製作中,網絡廣播劇的民間社團層出不窮,每個人都可以在廣播劇的舞台上盡展才華。


廣播劇的新顏新貌還體現在作品與用戶、用戶與用戶的連接中。一些音頻平台不僅與傳統廣播電台深度合作,而且重新整合各自的特色資源,垂直細分領域,深入挖掘用戶喜好,從而做到精準推送。同時,借力音頻平台的互動技術,聽眾在收聽廣播劇的同時,可以發送即時彈幕與素不相識的聽友展開交流。這讓收聽廣播劇不再是“獨樂樂”,而是延展為隨時點評、互動交流的社群活動。


伴隨科技的不斷發展,智能穿戴設備和5G技術還會創造出更多新穎的音頻產品消費場景。無論技術如何賦能,作品品質始終是創作的生命線。當前廣播劇熱度回升,雖得益於市場需求和新傳播媒介助力,更關鍵的還是作品本身扎實過硬的品質,以及深耕生活的創作方法。打造出根植現實生活、滿足社會需求的好作品,依然是廣播劇持續升溫的保障。


據《2019—2020年中國在線音頻專題研究報告》,2019年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用戶規模已達4.89億人。其中,“80後”“90後”是在線音頻消費主體,他們文化需求強烈,並樂於為高品質文藝產品付費。可以說,包括廣播劇在內的音頻文化消費市場是一片正在開啟的藍海,“耳朵經濟”有望進一步開發。這既是對廣播劇創作的正向激勵,也對廣播劇作品的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廣播劇未來可期。(作者:楊小琉)


《人民日報》(2021年01月26日 第20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