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宋詞無比深摯的激情,無限迷人的魅力(康有山)

  在中國文壇上,宋詞可以說是一杯誰喝誰醉的美酒。它既有表達人們對古往今來情懷的樂章,又不乏志士仁人報國捐軀時抒發胸襟的千古絕唱;它既是人們熱愛生活陶冶情致的妙伴,又是描述最美好風光佳境悠美的音符,也是宣示最迷人景色的幽樂。我們既可以把它比成一朵令人癡迷的情花,還可以把它比成是令人們無比憐愛的國色天香的美妙佳人;它既有勢如倒海翻江的雷鳴電閃,也有溪水淙淙輕緩舒緩的寧靜;既有巡地經天的嘯叫呐喊,又有花紅柳綠的優雅情致;既能描摹紅巾翠袖的鍾靈瓊態,也能重現山呼海嘯的波瀾壯闊……

  經歷了五代十國以來的分裂局面,宋朝的建立,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實現了中國的統一。除燕雲十六州之外,都回歸了統一的宋王朝的版圖。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有宋之世,朝廷對文人比對武將要優惠得多。而從宋初開始,在科舉考試中就偏重詩賦,這就推動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從而也促進了詞創作的發展繁榮。

  自中晚唐、五代以來,詞這種文學形式,經李白、白居易、劉禹錫、溫庭筠和馮延巳、李、尤其是李煜的創作推動,到宋代,詞的文學創作達到了高峰。在詞的創作中,無論從選取題材上、運用創作手段上、使用表達方法上、藝術效果影響上,還是對讀者的情感作用上,宋詞都達到了堪可與唐詩並肩比袂的藝術瑰寶的水準。

  文學講求的是形象思維,文學作品是人們表達感情的方式。在宋詞中,文人用此來抒發情感往往更直接,更坦率,更恰當,但是在手法上也更高明,更奧妙,更順手。宋詞在情感分析上,可分為逸致閑情,離愁別情,報國之情,男女愛情,水趣山情等等。由於宋詞本身的特點及所產生的時代複雜性、多樣性、差異性和詞人的經歷、際遇、氣質、情感等的不同,所以,宋詞的題材更廣泛,涉及的生活更廣闊,就更能折射出人生跌宕起伏的不同情感。

  宋初,詞的創作繼承了中晚唐五代時期的婉約綺麗的風格。然而,到了宋代,在范仲淹、歐陽修的即景抒懷詞的作用之下,詞的創作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及至到了蘇東坡的慷慨悲歌、豪邁蒼勁,再到南宋的陸遊、辛棄疾和張孝祥的氣勢雄渾、昂首高歌,使宋詞在風格上,豪放派一舉壓倒了婉約派,成了詞創作的主流。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范履冰之後。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州(今陝西省彬縣),後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仁宗朝官至樞密副使。曾領導維新變法,但因反對派的阻撓破壞,變法終於失敗 。范仲淹的《漁家傲》

  是豪放派詞作的開篇之作。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這是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陝西省延安市),守邊四年,這首詞就是范仲淹在西北軍中的感懷之作。將軍不僅是范仲淹自稱,也泛指了一切為國戍邊的三軍將士。詞的基調是蒼涼的,而感情卻是豪邁的,意氣是壯烈的。范仲淹作為韜略深遠、治軍嚴格的統帥,為羌人所懼,稱“小范老子,胸中自有雄兵百萬”而不敢犯邊。在詞作上,是范仲淹首開了豪放派的風格。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吉水(今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領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官至副宰相。他的詞婉麗清幽,承襲南唐余風,與晏殊較接近,但也有不同處,如他有述懷、詠史、寫民情及風俗之作,題材較晏殊詞廣泛。風格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

  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闋從遠行人著筆,以春水喻愁;下闋從閨中人著筆,以春山喻遠,是說愈望愈遠。所以說“樓高莫近危欄倚”,全詞以寫柔情為勝。這是寫男女離別之歎,挽戀之情的依依。

  他的《采桑子》(10首)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爭妍,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蘭橈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間,水闊風高揚管弦。

  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盞催傳,穩泛平波任醉眠。

  行雲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流連,疑是湖中別有天。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蒙蒙,垂柳欄乾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飛蓋相追,貪向花間醉玉卮。

  誰知閑憑闌乾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

  清明上已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裡歸。

  天容水色西湖好,雲物俱鮮,鷗鷺閑眠,應慣尋常聽管弦。

  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雲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

  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富貴浮雲,俯仰流年二十春。

  歸來恰似遼東鶴,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當年舊主人。

  通過欣賞西湖的湖光山影,表現了自己對生活的追求,其中既有對湖光山色的愜意,又有對自己性情的寄托,並通過對自己平生的回顧,表達了對時光流失的慨歎,體現了對年華老去的無奈。但是在創作水準上,卻不失為千古佳作。

  和范仲淹同時代的柳永、張先,他們都是婉約派的典型代表,他們的詞作基本都是以男女癡情,男歡女愛為題材,抒發兒女情長、男女愛戀,閨閣幽怨一類的題材。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本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創始人物。景元年(1034)進士,因做過屯田員外郎,時人亦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歌妓生活和城市風光,離情別緒,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的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世間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他是反西體的先鋒和主將,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他最著名的詞作是 《雨霖鈴》。

  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清秋時節的“寒蟬”,在淒切悲涼秋凋零光景中,那會是更加怎樣的蕭瑟。人將別、日已晚、雨乍停歇、在惜別的長亭,淒涼的深秋,對一別可能成永訣的戀人會是如何的依依難捨。都門悵飲,和著離別的辛酸。設酒帳中,縱使欲多留戀片刻,卻又怎奈蘭舟催發,舉棹欲航,船家的聲聲催喚,這樣的餞別,欲留不得,欲飲無緒,有怎不讓人肝腸寸斷。手拉著手面對依依惜別的戀人,淚眼模糊,縱有千言萬語,因悲痛哽咽,也難於成音。面對煙波浩渺、一瀉千里的大江,楚天空闊,山高水遠,而別後的道路遙遠崎嶇而難測。此時一別,人各東西,對情人思念也只能仰望楚天沉沉的暮靄,對著雲月呼喚。

  下闋著重寫想象中別後的淒楚情景。

  “多情自古傷離別”,自古以來多情的人都會因離別而無比傷感。“自古”兩字從個別現象出發,推至為普遍、廣泛的現象,擴大了詞的概括意義。“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強調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更厲害。“今宵酒醒何處?”把自己的迷離、無奈、孤寂、淒涼表達到無以複加的地步。而“楊柳岸曉風殘月”則是酒醒後的淒涼心境,也是他飄泊江湖的感受。更是對“今宵酒醒何處”的回應,這兩句的妙處是情景交融,景情不分。難留的離情。曉風淒冷,別後的思念。殘月破碎,心上人難聚,把離後的淒楚表現得十分充分、真切,創造出一種特有的意境。你看,醉酒之後,暈糊而睡,一覺醒來,不知道自己在什麽地方,只有身邊的曉風,天上的殘月,什麽都沒有了,這是多麽的孤苦、失落和無奈啊?所以,這兩句詞的情、景、意、境,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人們因為喜歡也經常運用,也因此歷代傳承、延續、為人們所推崇稱道,成為了千古名句。

  而從長遠設想:“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四句更深一層推想離別以後慘不成歡的境況。今後漫長而孤獨日子,自己一個人怎麽挨得過呢?縱有良辰與佳景,也等於空置虛設,因為再沒有心愛的人與自己在一起共賞,即便是對著良辰美景,也不過是“奈何天”,即使是“千種風情”又能向誰人去傾訴呢?這幾句把詞人的思念之情、傷感之意刻劃到了細致入微、淋漓盡致的地步,也傳達出對心上的佳人無比留戀的心情,結句用詰問句的句式,感情顯得更加十分強烈。

  柳永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詞多半是寫閨閣玉女,男歡女愛,離情別緒,才子佳人。他和張先把婉約派的詞推到了最高峰。如他的:

  玉女搖仙佩(佳人)

  飛瓊伴侶,偶別珠宮,未返神仙行綴。取次梳妝,尋常言語,有得幾多姝麗。

  擬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談何容易。細思算、奇葩豔卉,惟是深紅淺白而已。爭如這多情,佔得人間,千嬌百媚。

  須信畫堂繡閣,皓月清風,忍把光陰輕棄。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當年美。

  且恁相偎倚。未消得、憐我多才多藝。願、蘭心蕙性,枕前言下,

  表余意。為盟誓。今生斷不孤鴛被。

  極力地勾畫了玉女的美豔,深情的摯愛,才子佳人的相與歡慰,表達了他對生活的態度,反映了他及時享樂的觀念。柳永大量作長調,作品多慢詞,以長調的形式和手法為主,使北宋詞至此而一變,由小令時期進入慢詞時期。柳永精於音律,詞調多自創,作品音律諧婉,詞意妥貼,宜於歌唱。

  柳詞風格婉約,細致含蓄,纏綿悱惻,表現深刻,情感真摯,意境秀麗,情景交融。柳詞長於鋪敘,曲盡形容,善於白描,多用口語,語言通俗淺顯,普遍使用方言俗語。

  題材內容上,柳永開拓和擴展了詞的內容,鋪敘城市風物,觸及城市生活較廣的一面,寫妓女的不幸並寄予同情,沉溺都市繁榮生活的男女心理及男女之情,柳永也寫羈旅愁思,離情別緒,山川勝景以及懷古喟歎。

  如他的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乾處,正恁凝愁。

  這首詞的前闋把暮雨、清秋、霜風、關河、殘照捏在了一塊,所有的淒涼景象都集合在了一起,再加上“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以“唯有長江東水,無語東流”結下來上闋對淒冷秋色的描寫。而下闋則寫的是思念自己的佳人,遠望自己家山的妝樓,想的是自己心上的美人,悔恨的是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對著這眼前的淒涼清秋景色,再思索著與美人的日歡夜慰,該是怎樣的愁,何等的恨呢。可以說,在寫情愁、離緒、思鄉、懷戀上已經完全達到了李煜的高度。

  他的鳳棲梧則更是把對男女之情的篤甚,寫到極致的程度。

  鳳棲梧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也是一首登高懷鄉、思戀女情心緒的詞。其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也是千古名句。透徹地翻譯就是:衣帶一天天地漸漸寬大,自己一天天地消瘦,可思念佳人的心境無所悔改,哪怕是為此憔悴,甚至是丟命而死。從這裡,可見柳永真的是少有的“情種”。所以,當他死後,是青樓的眾多的妓女出錢把他安葬的。據記載,那些青樓佳麗們“淚盈墓穴,哀嚎遏雲”,可見他與青樓的情結之深。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二年(1050),晏殊知永興軍(今陝西西安),辟為通判。後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其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他以登山臨水、創作詩詞自娛。詞與柳永齊名,其詞含蓄工巧,情韻濃鬱。題材大多為男歡女愛、相思離別,初以《行香子》詞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之句,人稱為“張三中”後又自舉平生所得意三首詞:“雲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歸朝歡》;“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剪牡丹》;世稱“張三影”。如他的《天仙子》更是把對男女之情的篤甚,寫到極致的程度。

  天仙子

  水調歌頭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

  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

  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這首詞的上闋寫傷春之情。詞人把酒聽歌,所聽之歌為水調歌。此歌是隋湯帝鑿汴河時所製,其聲韻悲切。詞人把酒聽歌意在消愁,結果卻酒醒愁未醒。由此看來,詞人傷春為表,傷已才是裡。春去尚有回歸日,而大好青春卻一去不複返了。“幾時回”,實際上是“傷己”之餘的自問。向臨晚鏡自照,青絲變白發,又怎能不漸生華年飛逝的悵惘之情呢?最終發出了往事不堪,回首萬事皆空的慨歎!

  下闋描繪了庭院池塘之景,並借以烘托傷春傷之情。前兩句寫所見,鳥兒成雙是愛情和美滿的象徵。“瞑”是暮色,與上闋的“午醉”相照應,交待了時間的推移,足見詞人惜春戀春之情。“雲是,更重要的是這個“影”字,這才是詞中的詞眼,是這首詞中美的境界中焦點之所在。春之將去,“殘花”尚且顧影自憐,對這美好的大自然充滿了眷戀之情,這又怎能不引起詞人的思索。簾幕重重,燈影朦朧,人漸靜而“風不定”,因風而起春寒,鳥兒才緊緊依偎;因風散雲,月亮才得以映輝;因風起,殘花始弄月下之影;因風起,詞人才猜想明日落紅“應”滿徑。“風”貫穿著下闋。終篇的“落紅”與開篇的傷春前後呼應,使上情下景,渾然一體,才勾畫出感情激切的意境,把那種鬱結於胸的自傷和悵惘之情,再傾訴出來,才有迷人的效果。

  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評論:“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這句評論主要是點其遣詞造句之功力。這個句子的妙處不僅在於修詞煉句上的功夫,更主要是詞人把經過整天的憂傷苦悶,在一天將盡時,品嚐到了即將流逝的盎然春意這種曲折複雜的心態,通過生動嫵媚的形象傳達出來,從而讓讀者在分享到一份欣悅和美感的同時,也需要思索。

  結尾數句,作者先寫“重重簾幕密遮燈”而後寫“風不定”,並非遷就詞譜的音律,主要還是表現作者體驗事物的細致。外面有風而簾幕不施,燈自然會被吹滅,所以作者進了屋子就趕快拉上窗簾,嚴密地遮住燈焰。但風更大,縱使簾幕密遮而燈焰仍“不定”的。“人初靜”一句,是說由於夜深人靜,愈益顯得春夜的風勢迅疾。作者這裡的“人靜”當然也指府中的歌舞場面此時也該散了,再結合末句“明日落紅應滿徑”足見作者惜春、憶往、懷人的深情。好景無常,剛才還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紅,經過這場無情的春風,恐怕要片片飛落在園中的蹊徑上了。此詞以善於煉字、精辟、含蓄、使全詞纏綿、深情、味濃。

  與張先同時代的詞人宋祁,曾有描寫春天的詞為人稱羨。其《玉樓春》“東城漸覺春光好,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只因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頓使全詞有畫龍點睛之妙。仿佛春天不僅蔚然有色,也鏗然成聲。故張先稱宋祁為“春意鬧尚書”,而宋祁則稱張先為張三影郎中。一日,尚書宋祁奇其才,故特地尋訪之,令隨從通報說:“尚書欲見‘雲破月來花弄影郎中”。張先得知後回答道:“得非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耶!”兩人相見甚歡!

  張先長壽達到將近90歲高齡,在當時是十分罕見的。張先前後的詞人如晏殊、晏幾道、秦觀、周邦彥、賀鑄、薑夔、吳文英、李清照等詞人的作品也基本是屬於婉約派的風格,及至蘇軾的出現,婉約派的聲勢開始被豪放派的聲勢所壓倒。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州人。他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在藝術上的影響和成就在中國文學史和藝術史上是絕對罕見的。他的文采風流和性格、品質、情操及至各方面,無不受到後世千秋百代人們的尊崇、讚揚、羨慕、和愛戴。他在政治上一生不得志,只在杭州、徐州、湖州、黃州、潁州、惠州、儋州等地做過地方官,但他政績卓著;他為人謙和達觀而開朗,但卻嚴格要求自己;他親民愛民,到哪裡都和老百姓保持親近的關係。它不僅是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具有書法家、畫家、等多方面才學的藝術家。

  蘇軾一生的創作極多,僅詞的創作就有340多首。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首。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首詞寫於元豐五年,是在黃洲任上。這是後世所有文人和無數的平民百姓所熟知和樂道的千古傑作。無論從氣勢的雄渾豪邁上,還是藝術手法的超脫高妙上,以及含蘊的思想內容的深奧厚重上,都是亙古以來,無可企比的。

  詞從大江到故壘,從周郎到小喬,從諸葛亮到曹操,把一個古戰場所載系的一代興亡刻畫得淋漓盡致。

  眼前的情境,作者從西到東,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大到小,把“含宏萬匯、氣吞海嶽”的豪情融匯在盛衰榮辱、興亡成敗的刀兵鏖戰之中;把才子和佳人、英雄和美女、戰伐和婚姻統貫在風光之內;把大與小、強與弱、智慧和力量的結局擺放在檣櫓灰煙之間。

  這首詞的出現,無不使文人怎舌,武人頓首,男丁磨拳,麗女翹目,文擘太息,老嫗呃呃,贏得了古今、老幼、男女的讚佩和欽敬。此詞,人稱“筆力遒勁,高唱入雲”,絕有“一洗萬古凡馬空”的氣概,胡仔《苕溪魚隱叢話前集》盛讚“語意高妙,真古今絕唱”。

  蘇軾詞的浪漫主義色彩極為鮮明強烈,和他的極富想象力分不開。李白曾有詩《問明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李白以“明月奴”自居,而蘇軾比李白更富於想象力,而且蘇軾的親情又格外突出,他格外愛他的弟弟。所以,他在《水調歌頭》一詞中,以豐富、奇妙、驚人的想像,表達了他對人間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在詞中,他望月懷人,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美妙境界,將遣世獨立的意趣和民間神話傳說融於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抒放著自己對友情、親情、愛情的深情蜜意,表達了熱愛生活的積極願望

  起句起得奇逸,他面仰天穹,浩月當空,又逢佳節,面對遼遠的霄空和姣潔如玉的月輪,詩人神思激揚,情懷凌飛,不禁對月發問。這問中含蘊著無限的心意,是什麽哪?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感慨?還是“古人未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喟歎?或是“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的讚佩?其實是兼而有之。總之,明月充滿了詞人的想象與期待,表現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自然、對人生的思索。美好的月色令人陶醉,月宮仙殿令人神往,廣寒中的玉人令人仰慕,因而,詩人也設想自己是月中人,想乘風歸去,但又怕月宮中的玉殿金闕,清冷寂寥,空曠落寞,比不得兄弟親朋之愛,男女相戀之美和人間生活溫曖親切。

  下闋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天涯離別。夜深月移,月光轉過朱閣紅樓,透過窗欞照進綺戶,映著房中遲遲未能入眠的憂思之人這既指自己懷念的弟弟,又泛指那些佳節中秋因不能與親人團聚以至難以入眠的所有的客遊遠方的遊子。月圓人不圓是多麽無奈的人間憾事,然而詞人卻安慰人們:“不應有恨”,這是何等的達觀與開闊。在這裡,他也啟導人們,指出“此事古難全”。

  最後推出了他對人們的美好的祝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突破時空的局限,把對明月共同的愛與把離別的人理解調和在一起,表現了作者的理性、寬懷。並把時間、空間以及人生這樣一些重大問題所持的態度加以理順,顯示出詞人精神境界的博大與曠達。

  全詞情感奔放,氣勢跌宕,結構嚴謹,脈絡分明,情景交融,緊緊圍繞“月”這個天體展開,上下呼應,左右合,顯示了詞人高超的語言能力及浪漫灑脫飄逸的詞風。

  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受到人們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來推崇他。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句,也成了後世對相愛人的最美好的衷心祝願。

  蘇軾最感人、也是他感情傾灑最濃烈、心意最誠摯的詞是他寫給妻子王弗的悼亡詞《江城子》一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此詞寫於王弗去世十年之際。雖然夫妻永訣陰陽十載,但“不思量”,也“自難忘”。可見這懷戀是自然而然的。在那遠隔千里之外的山岡,松聲簌語,孤墳佇立,冷月懸空,寒星蒼涼,妻子的孤魂獨魄,在夜風中踟躕,妻子的孤V黃土,闃寂無聲,可見詩人的哀傷到了什麽程度。即使是見了面,但時移歲改,黃泉苦寂,世上多舛,生者儘管還活在世上,但也是塵垢滿面,兩鬢如霜了,縱使妻子還能見他,也不會認識了。

  下闋的“小軒窗,正梳妝”那一連串對往昔歲月的回顧,雖是在夢境中顯觀,都是作者“不思量,自難忘”對夫妻之情的顧戀,是對逝者痛惜,也是對自己身世不幸的歎息;是對逝者感情的寄托,又是對自己心靈的安慰。小軒窗梳妝引發的是相顧的無言,傷淚千行。可見其幽夢似虛似實,似真似假,似幻似覺。這種悲喜難分,陰陽難分,虛實難分的似有似無,最後歸結為永難忘懷的孤墳冷月,獨V寒星,淒墓雁唳,風拂墓土,松鳴荒山的地方,就是那個地方,埋著他最心愛的妻子王弗。

  蘇軾於葬妻之處“植樹萬株”,那幽暗的松林,松風的簌響,山谷的蕭鳴所構畫的意境,自然是無限淒涼,無比幽深的境界。正是這種境界才使讀詞的人們從心、神、情、感、魂、魄上得到更大震動,所以才有更大的感染力。由於本人在《從悼亡詩看古代文人的情結》一文中已經說過,不再贅述。

  蘇軾的詞對後世的影響巨大,北宋之後,蘇軾的文采風流就為學者文人所羨慕。南宋以後,他的詞更為流行。同時,他的其他文學創作、他的文品、性格、人格、豐茂的才華、縱橫恣肆的筆力至今仍輝華著光焰。南宋後的豪放派詞家,諸如嶽飛、陸遊、辛棄疾、文天祥等愛國詞人都受了他很深的影響。及至元代,薩都剌還極力學習他的詞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嶽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從小就讓母親在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表達了報效國家的決心。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宋金矛盾尖銳的時代。1127年金攻陷汴京北宋滅亡,留守建康的趙構即位,改元建炎,是為南宋。從此他開始了收復失地的戰鬥。最後,他被以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和趙構勾結,以“莫須有”的罪名,在風波亭勒死殺害,死時年僅39歲。

  他的詞,留下的不多,但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頌的著名的《滿江紅》一詞,卻從古一直傳唱至今,反映了人民對他的懷念。

  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此詞既抒發他掃蕩敵寇、還我河山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絕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願。全詞聲情激越,氣勢磅礴。開篇之句如雷電劈空發怒而衝冠,是何等的怒不可遏?“憑欄處,瀟瀟雨歇”,寥寥七字用自然狀態呈現出他內心的激憤,作者始而怒發衝冠、繼而“仰天長嘯”的情態,揭示了他憑欄遠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洶湧激蕩的心潮。“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二句,既表現了他蔑視功名富貴,唯以報國為念的高風亮節,又展現了披星戴月、轉戰南北的漫漫征程,隱含著任重道遠、不可稍懈的自勵。把豪情壯志、報國雄心、直搗黃龍、恢復故國的強烈信念吐訴無余。這裡的“三十功名塵與土”的“三十”是泛指,因為嶽飛與金人戰鬥最激烈的時間,大約是在他30歲左右的時候,建炎四年(1130年)嶽飛率軍收復了建康,那年嶽飛還不到三十歲。紹興三年(1133年),南宋政府把從江州到江陵的沿江防線交嶽飛負責,那年嶽飛恰是30歲。他的《滿江紅》創作也大約是這個時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八千”也是泛指,喻為漫長遙遠,意指“任重道遠,莫等閑”二句既是激勵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時光,倍加奮勉,以圖早日實現匡複大業。耿耿之心,拳拳之意,耀於字裡行間,言辭鏗鏘,擲地有聲。

  後闋出奇語,現壯懷。英雄忠憤氣慨,凜凜猶若神明。自中原板蕩,金兵入據,國破家亡,生靈毀於塗炭,同胞陷於水火,靖康之恥,實乃國恨家仇,由此而生的對侵略者的痛恨,燃燒在英雄的心胸之中。“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以“餐肉”、“飲血”,表達了消滅侵略者、恢復故國的雄心壯志,也是英雄氣概的坦露,更是強烈愛國觀念的吐訴,也是對侵略者的無比痛恨。瞻望前人,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蘇武留胡節不辱,這一脈相承的愛國激情,是中華古國的魂魄。在嶽飛這裡,得到了切實的體驗。“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一場”是嶽飛的期許,到那時“收拾舊山河”再朝天闕,該是何等的痛快啊。只可惜,壯志難酬,毀於奸佞,可謂千古憾事。

  嶽飛留下的詞不多。他的另外一首是《小重山》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箏,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這首《小重山》詞,據考是嶽飛遇害前不久的詞作。改用藝術手法表達了他對抗金報國的壯志難酬的苦悶。嶽飛抗金的偉業,不但受到趙構、秦檜君臣的阻遏、刁難,而同時其他的將領如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等,亦各不相互信任、不相配合以致拆台,嶽飛預見到前面的艱難,有知音難遇之歎。《小重山》詞就是抒發這種苦悶的心境,抒寫這種感慨與嗟歎 。

  上闋寫雖然戎馬倥傯,終日勞累,但是夜寐難眠,三更驚夢。夜色闃寂,唯蟬鳴伴隨著簾外朧明的月色,這是極為淒涼的夜晚。這樣的夜晚與作者心境是一致的。夜色淒涼與作者的心境悲涼相吻合。一個人背手踱步,繞著室階,低頭思索,踱來踱去,而想到的絕非個人進退、自身安危,想到的還是怎樣能匡複故國,直搗黃龍。這種堅定的信念,他是不會變的。

  下闋把這種知音難覓的苦悶進一步深化。他的“為功名”絕非指自己的政治出路,而是指自己的政治理想,自己的報國情懷。可是“舊山松竹”橫亙路衢,阻斷了自己的歸程,而這個“歸程”也不是自己的激流勇退,告老還鄉。其實質還是國家的安危、社稷的存亡,故土的收回、舊物的光複。但這時的朝廷局勢已經開始發生了變化,嶽飛已經明顯的感到了投降派的猖獗。所以尾句的“欲將心事付瑤箏,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就是明確的發出了對朝廷的隱憂,對局勢的耽心,對光複大業的壓力。此時,他需要的是與各路將領的配合、信任、支持。但各路統帥卻離心離德。所以縱是把心事“付箏”,也是少有知音。縱使撫斷琴弦,亦未必有人聽懂。這亦是“子期不在為誰彈”的心境。這首詞大約作於紹興十年(1140年),被害的前一年。

  此詞從風格上說,也不失為豪放派的力作。從情緒上,仍是進取向上的,當然其中不乏沉鬱蒼涼的情調。但是,詞的創作也是常是要用比興渾融、含蓄委婉的方法表達作者的幽思含蓄,使讀者吟誦體會,余味無窮。嶽飛因為壯志難酬,胸懷抑塞,所以作這首《小重山》詞,以沉鬱蘊藉的藝術手法表達,這也正是運用詞體之特長。

  嶽飛之後,豪放派的偉大詞人當屬陸遊。

  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從少年時期跟隨父親在荒亂中開始,就形成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他的詞風是典型的豪放派風格。最典型的是他的《訴衷情》。

  訴衷情

  當年萬裡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從憶昔撫今中追思自己的人生歲月,到老時,不禁感慨萬千。1172,陸遊來到南鄭(今陝西漢中),投身到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那年,他還是40多歲的壯年。在前線,他曾親自參加過對金兵的遭遇戰。“覓封候”用班超投筆從戎、立功異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寫自己報效祖國,收拾舊河山的壯志。“自許封侯在萬裡”《夜遊宮》,一個“覓”字顯出詞人當年的自許、自負、自信的雄心和堅定執著的追求精神。“萬裡”與“匹馬”形成空間形象上的強烈對比,匹馬征萬裡,“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謝池春》呈現出一派卓犖不凡之氣。“悲歌擊築,憑高酹酒”《秋波媚》,“呼鷹古壘,截虎平川”《漢宮春》,那豪情飛縱、激動人心的軍旅生活至今歷歷在目,時時入夢,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強烈的願望受到太多的壓抑,積鬱的情感只有在夢裡才能得到體驗。“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在南鄭前線僅半年,陸遊就被調離,從此關塞河防,只能是夢中願望,而夢醒不知身何處,只有舊時貂裘戎裝掛滿了灰塵在那裡閑置,而且已是塵封色暗。一個“暗”字將歲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塵堆積之暗淡畫面,表現了心情無限惆悵、黯然、悲涼。

  他的《釵頭鳳》則是他和妻子——表妹唐慧仙的悲歡離合泣血的聲淚,是千古絕唱。這是陸遊在獨遊沈園時,偶遇唐慧仙與其夫趙士誠,慧仙見陸遊踽踽獨行,不勝痛惜,便為他送去黃藤酒,這使陸遊心潮激蕩,感慨萬千,遂予以《釵頭鳳》二首。

  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輕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唐琬看了陸遊的題詞後,悲痛欲絕,淒苦萬分,不勝哀婉。遂和《釵頭鳳》二首,以表心跡,回示陸遊:

  世情惡,人情薄,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倚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不久,唐婉就因悲戚傷感而死去。其實,陸遊與唐婉是十分恩愛的。只是陸母從中作梗,以致夫妻離分。古往今來,陸遊和唐婉的《釵頭鳳》都被人們奉為表達愛情的最誠摯的篇章,他們也在後人的心中留下不朽的印象。從情感上說,這首詞,就詞情說,已經到了嘔心瀝血的程度;就聲韻、手法、水準上說,也已達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所以,人們無限歎惋陸遊與唐婉愛情的同時,也給予了他們充分的肯定和熱愛,稱他們的愛情是“千古絕唱詩人情”。

  此外,他的《卜算子(詠梅)》也是一首極好的詞。毛澤東亦曾以《卜算子(詠梅)》應和過。他的《謝池春》則表達了強烈的愛國激情。

  謝池春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

  陣雲高、狼煙夜舉。

  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多來誤。

  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

  漫悲歌、傷懷吊古。

  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

  歎流年又成虛度妒!

  這首詞是陸遊老年居家,回憶南鄭幕府生活而作。陸遊在南鄭,雖然主管的是文書、參議一類工作,但他也曾戎裝騎馬,隨軍外出宿營,並曾親自在野外雪地上射虎,所以他認為過的是從軍生活。那時候,他意氣風發,抱著“莫作世間兒女態,明年萬裡駐安西”《和高子長參議道中二絕》,表達了他的一舉收復西北失地的雄心。詞的上片開頭幾句:“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雲高、狼煙夜舉。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都可以從他的詩中得到印證。上面幾句詞寫得極為豪壯,使人頗感振奮。接下去一句:“笑儒冠自來多誤”,即轉入了對這種壯烈火熱生活消失的感慨。

  下闋寫老年家居江南水鄉的生活和感慨。功名夢斷,卻泛舟吳楚。願望落空,作者被迫隱居家鄉,泛舟鏡湖等地,以自我解悶消遣。“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歎流年又成虛度。”是無奈抽刀斷水水更流,自我寬解反而更愁的寫照,回到“歎流年又成虛度妒!”感慨作結。為什麽無際的江南煙波的美景,還不能消除對秦關的嚮往?老年的隱居,還要怕什麽流年虛度?這就是因為愛國感情強烈、壯志不甘斷送的緣故。這種予盾,是作者心靈上終生無法彌補的創傷。他對秦關、漢苑的關注,緣於什麽,就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眷戀。

  陸遊也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詞作數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情懷,對後世起到了極大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如他的千古名句:《示兒》詩 “死去方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樣,留下了光輝不朽的萬古名篇。在中國文學史上,永遠閃耀著熠熠不朽的光輝。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風閘村)人。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又是偉大的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辛棄疾存詞600多首。其獨特的詞作風格被稱為“稼軒體”。

  他從21歲起,就在已淪陷的北方參加了反金鬥爭,開始,他聚集了二千人馬,參加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他在南宋任職的前一時期中,曾熱情洋溢地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後來朝廷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這顯然與辛棄疾的理想大相徑庭,雖然他乾得很出色,但由於深感歲月馳流、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內心卻越來越感到壓抑和痛苦。淳熙八年(1181)冬,辛棄疾四十二歲時,因受到彈劾而被免職,歸居上饒。此後二十年間,他除了有兩年一度出任福建提點刑獄和安撫使外,大部分時間都在鄉閑居。他著名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他寫下的第一首英雄之詞: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乾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h英雄淚。

  建康(今江蘇南京)是六朝古都。賞心亭在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勝景。前闋起句: “楚天千里清秋”,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遙遠天際,天水交溶天氣闊大,見筆力遒勁。為什麽用“楚”天哪?因為那是家鄉的方向。那時,山東河北一帶,已被金人佔領,故國情思,無可遺忘。水隨天去,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 “千里清秋”和“秋無際”,顯出豁達氣勢,同時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天高氣爽,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的壯觀景色。

  下面“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寫山。“遙岑”即遠山。舉目遠眺,那一層層、一疊疊的遠山,有的很象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頭上螺旋形的發髻,景色美好,但只能引起詞人的憂愁和憤恨,那是對金人和不思進取的妥協派鞭撻。心中有愁有恨,雖見壯美的山光水色,但愁卻有增無減,仿佛是遠山在“獻愁供恨”。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詞篇因此而生動。家山北望是江淮前線,效力無由,收復無日。南望則山河雖好,無奈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進取,卻力不得伸。以上種種,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遠山之獻供,此為內心的鬱悶,所以才“欄杆拍邊”,這是何等的激憤之情,然而卻“無人會,登臨意”,這和嶽飛的“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可謂異曲同工,志趣相符。 渡江淮歸南宋,是以宋朝為故國,翹首期待收復失地,可是南宋統冶集團根本無北上收失地之意,使詩人和像他一樣的有志之士無不失望,所以辛棄疾才大有“遊子”之感。“把吳鉤看了,欄乾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時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動。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語言來渲染,而是選用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淋漓盡致地抒發自己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憤。第一個動作是“把吳鉤看了”雖然“男兒有志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但作者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懷著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縱使 “把吳鉤看了,欄乾拍遍”, 亦未解壯士報國豪情難酬的憤懣。“拍遍”則是以激憤的心情,發出的極其狂怒煉獄的動作。

  下闋,連用了三個典故,表達了自己懷戀家鄉又不甘消沉墮落的情懷。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作官,見秋風起,想到家鄉蘇州味美的鱸魚,便棄官回鄉。一個“休”字表達的是詩人不想、不願、不能的堅決態度。季鷹歸未?”既寫了有家難歸的鄉思,又抒發了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一語雙關。第二個典故是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 “樹猶如此”是第三個典故,據《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歎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樹已長得這麽高大了,人怎麽能不老呢!這三句詞包含的意思是:於此時,我心中確實想念故鄉,但我不不會像張瀚,許汜一樣貪圖安逸,今日悵恨憂懼的。我所憂懼的是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宿願不能實現。年歲漸增,再閑置下去恐無力為國效命疆場了。這三個典故,是全詞的核心。到這裡,作者的情緒經過層層推進已經發展到最高潮。

  穆東居士說這首詞,抒寫作者恢復祖國山河的報復和願望無從實現的英雄失意的感慨,“如同裂竹之聲”,又有悱惻深婉的感情,藝術手法也很精美,所以是傳世名作。

  辛棄疾的《青玉案是一首別有情趣的一首詞》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古代詞人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辛棄疾的這一首,卻沒有人認為可有可無,因此也可以稱作是傑作了。然而究其情采,上闋了渲染一片熱鬧的盛況,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彩,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就好在想象: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衝上雲霄,而後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然後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的“寶”、 “雕”、 “鳳”、“玉”,種種麗字,為那燈宵的氣氛拈來傳神意境,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盡述,但這些美好的字句,助意添彩,把個燈節的氛圍已極盡概括。

  下半闋,專門寫人。這些遊女們,一個個霧鬢雲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裝的遊女,邊遊閱邊不停地說笑,黃金縷的香衣還在暗暗飄散著香氣。麗人們,卻並非作者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隻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難覓的心上人。沒有她,幾乎已經絕望了,忽然,眼前一亮,在那一角燈盞之旁,分明看見了,是她!就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就在這燈火很不明亮的角落,亦未歸去,似也有所期待!發現那人的一瞬間,使人精神振奮,是悲喜莫名的感動興奮,詞人竟用如此妙手,把這一驚喜變成了詩情詞意,怡付後世。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女群媛,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且,倘若無此人,一切都未必有什麽趣味。

  辛棄疾的詞作,基本上都是以寄寫豪情,抒發慷慨,報效國家,收復失地為主要題材。但也有一些描寫農家生活、鄉村風光、少婦傷春的詞作。如他的《清平樂》 :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上闋從農家小屋到淙淙小溪上的青青草,從醉裡“吳音”到白發翁媼,是鄉間的安寧、平靜、祥和的景象。那唱著“吳音”歌腔的顯然是青年男女,在作者酒醉朦朧的狀態中,也許會激起他對青春時代戰伐歲月的回憶與眷戀。然而,老來的安寧,隱居的閑適,農家的習俗,讓他對大自然的美麗有了深深的好感。正像他在《水調歌頭》上半闋寫的“萬事到白發,日月幾西東。羊腸九折歧路,老我慣經從。竹樹前溪風月,雞酒東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樂竟誰覺?天外有冥鴻。”一樣,自有農家樂趣。下半闕用四句話,寫了自己三個兒子的不同行為。大兒子已經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鋤豆溪東,為生計勞動,為農務操勞;二兒子也擔負起力了所能及的勞動,編織雞籠,用來養禽助家;對小兒子,他充滿了愛憐,以“無賴”表達了無限的喜歡,說正在那裡臥剝“蓮蓬”。蓮子在鮮的時候撥出蓮子就吃,味道極好,可見他還未黯世事。

  這是他在信州、鉛山閑居時期,在博山道中用詞“拍攝”的一幅鮮美、樸素、生動的農村生活畫面,反映了作者對農村生活、鄉間氣息、孩子的摯愛。

  辛棄疾詞的主旋律是懷戀故國,收復河山,抒發英雄豪情壯志,但他的鄉間詞也佔據了相當的數量。他在豪放派的詞人中影響是巨大的。他是愛國主義思想的一面光輝旗幟,愛國文人在他的鼓舞促動下,寫出了一系列的抒發愛國熱情、形式奔放豪邁、風格悲壯鏗鏘的詞作。如文天祥、劉過、劉克莊、劉晨翁等都是。

  文天祥 (1236。6。6-1283。1。9),字履善,後又改字宋瑞,自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文學家、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寶四年(1256年)狀元,歷任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等職務。1276年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後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鬥爭三年多,1283年1月9日在北京柴市口從容就義,時年四十七。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後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他的愛國浩氣感地動天。他的《酹江月》就是他的泣血豪唱。

  酹江月:

  水天空闊,

  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

  蜀鳥吳花殘照裡,

  忍見荒城頹壁。

  銅雀春清,

  金人秋淚,

  此恨憑誰雪?

  堂堂劍氣,

  鬥牛空認奇傑。

  那信江海餘生,

  南行萬裡,

  屬扁舟齊發。

  正為鷗盟留醉眼,

  細看濤生雲滅。

  睨柱吞嬴,

  回旗走懿,

  千古衝冠發。

  伴人無寐,

  秦淮應是孤月。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惜世間英物”,感歎金陵的水闊天空。面對長江,不禁令人心思神往:長江險阻,能拒曹兵,為何不能拒元兵。英雄末路,天亦不助,所以“恨”東風。這恨東風,表達了心懷的極度怨憤。其原因是不借“世間英物”。故而“東風”遭恨,詈天之之怒,皆因滿腔怒火。這兩句,凌空而下,磅礴的氣勢之中,蘊含著無限悲怨。而 “蜀鳥吳花殘照裡,忍見荒城頹壁 ”, “蜀鳥”,指產於四川的杜鵑鳥 ,是後蜀亡國之君杜宇的靈魂化身。在殘陽夕照中,這種鳥的叫聲,令人頓覺特別感到淒切。“吳花”,生長在吳國宮中的花,在殘陽中開放,也在傾說亡國之苦,這為眼前的“水天空闊”的壯麗景色蒙上了一層慘淡的色彩。這些淒慘的景象,使人不忍聽見蜀鳥的叫聲,不忍看見吳花的顏色。而“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借歷史故事,寫江山淪喪,故國失巢的悲哀。三年前元軍把謝、全二太后擄去了,“金人秋淚”典出自魏明帝時,明帝曾派人到長安把漢朝建章宮前的銅人搬至洛陽,傳說銅人在被拆卸時流下了眼淚 。但宋朝亡國,國都數被“遷移”,此恨又怎能消除呢。“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寶劍是力量的象徵 ,奇傑是膽略與智慧的化身,如今,卻空有精氣上衝鬥牛的寶劍,也辜負了寶劍,因為它空認“奇傑”。這既讚美寶劍的光芒四射,也表達出辜負了“鬥牛”把自己認作豪傑的自譴。對抗金的失敗的自責,惋惜、恨怨之情,溢於言表。詞的上闋把其作為自然現象的水、天、東風、鳥、花、夕陽,融入感情之中,蜀鳥、吳花、殘垣斷壁 ,都是一種故國敗亡、山河破碎而自己身世飄搖的悲憤情感。

  下闋主要寫情。“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裡,屬扁舟齊發。”表達與元人作鬥爭的膽略與勇氣。幾年前文天祥被元軍扣留,乘機逃脫,繞道海上,歷盡千辛萬苦回到南方。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雲滅”。文天祥在被捕後,曾幾次想盡千方百計,欲自殺殉國。但是都沒有成功。後來,他改變了主意,打算謀取東山再起,繼續複宋大業,上兩句就是這個意思。而“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衝冠發 ”,表達自己要像趙國丞相藺相如那樣身立秦庭,威武不屈,持璧睨柱,氣吞強秦的那種氣魄 ;要像蜀國丞相諸葛亮那樣,死了也要把司馬懿嚇跑,堅決地維護自己的那種威嚴。表現了文天祥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夜空那麽寂靜,秦淮河上的那輪明月是孤月,地上難於入睡的文天祥,是孤人,人月相依,共保名節;忠亮同輝,共守皎潔。其浩然正氣,誠如《正氣歌》所言“沛乎塞蒼冥”。

  這首詞在藝術上的特色除了寫情寫景融洽之外,還用典頗多。借歷史人物,抒發自己胸臆。各種歷史人物都已出現,很好地完成了形象塑造。這首詞用東坡居士詞原韻。難度極大,但仍寫得氣衝鬥牛,感人肺腑。使他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偉大的人生觀,“如江河行地、日月經天”一樣,永遠耿照千秋。

  李清照是宋詞的創作中最有成就也很有名望的女詞人,她也是在中國文學史上僅有的成就最大的女作家,她也是婉約派的最後一位名將。

  李清照(1084——約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其父李格非是當時的著名學者,她的丈夫趙明誠是宰相趙挺之之子,又是太學生出身,曾歷任州郡行政長官,是書畫金石專家。宋南渡不久,趙明誠即病死。早年,她作為貴婦,慣寫閨情相思、優雅恬曼、雍容閑逸,男女歡愛一類的詞。過著富貴的生活。南渡後。特別是丈夫的死去,她的生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思想和精神狀態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因而詞的創作也與原來根本不同。如她的《浣溪沙•閨情》,就是典型的前期作品。

  浣溪沙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詞中通過對一個女子的情態的幾個側面摹寫,不僅生動地勾勒出她美麗動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現出人物大膽天真的性格,以及蘊藏在心底的細膩幽深的感情。

  下闋進一步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 幽居深閨的懷春女子,完全被“愛而不見”的愁苦與期盼喜悅所左右,這混雜的感情化為風情萬點,都從她一顰一笑的的面部流露無遺;終於她大膽地展開半張素箋,舞動一隻彤管,把滿懷思念、嬌嗔與幽怨傾瀉給自己深深系戀著的人。結句“月移花影約重來”寫的是實況?是希冀、是幻影、也是期待,是一幅絕美的流動著的畫卷。月光裡,花影下,玉人雙雙,傾訴著生死相依的情話,是才女的理想,也是玉人的心願。她還有一首《慶清朝》,是專寫賞花情趣的:

  慶清朝•禁幄低張

  禁幄低張,彤闌巧護,就中獨佔殘春。容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待得群花過後,一番風露曉妝新。妖嬈態,妒風笑月,長東君。

  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競走香輪。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更好明光宮殿,幾枝先近日邊勻。金尊倒,拚了畫燭,不管黃昏。

  李清照是位美女,這首長調賞花詞,是寫在牡丹盛開之時,明光宮苑之處,詞人與同遊者對花傾觴,自朝至暮直到秉燭,興致未減。說盡了暮春三月的牡丹嬌媚,也點出了賞花人的心境。筆調生動,風格含蓄。

  前闋起句,采取烘雲托月的手法,寫花而先不見花,寫的是 “禁幄低張,彤欄巧護”,即見宮禁中的護花帷幕低低地張蔽遮陽,紅色的欄乾圍護名花,渲染著未見其花形,先感受其高貴。那裡面被精心保護的是一種怎樣的名花呢?顯然是獨佔暮春風光的名花異卉。

  接下來詞人以擬人化的手法揮灑情思,用 “容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二句寫花色、花態,寫花的淡雅妙曼,綺態瓊姿,寫花的香豔絕倫。“待得群花過後,一番風露曉妝新”待到許多春花已凋謝,經輕風吹拂、細雨浴灑、玉露點佩,似曉妝扮後、依稀美人的名花,展雅出豔。“妖嬈豔態,妒風笑月,長東君”三句,更進一步描摹花情、花色、花態,那無比嬌豔,足以戲弄春風、嘲笑春月,閉掩玉人,盡情地戲逗著司春掌卉的天上神君。上述“淡佇”、“綽約”、“天真”、“曉妝”、“豔態”,再加上一個“妒”字,一個“笑”字,一個“”字,你當然就會覺得,那就是香倩生輝、楚楚含情的絕代佳人。

  後闋是詞人身在明光宮苑花前,酒醉賞花流連之際,不禁想象著別處賞花盛況的心態,“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竟走香輪”, “東城”、“南陌”都是向陽之地,易受光華照耀。在那裡,賞花人車水馬龍,終日不息,醉人的花香足可漫掩車輪。而 “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之句,又是賞花人內心潛藏的隱隱的憂傷。“不凋的花朵、不散的筵席”是沒有的,“興盡悲來”的感傷,暗暗地襲上了心頭,對著花兒飛觥舉觴,快些把金杯內的美酒喝下,別管它金烏西墜,黃昏襲來。筵上未盡的殘蠟,還在燃著 “借酒澆愁”,這是 嬌顏玉女驅卻心頭感傷的選擇。而她的另一首詞作《點絳唇》描繪的則是一個青春少女,在蕩過秋千、汗濕羅衫,見有男人來、躲避掩飾時的羞澀情態。

  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最後一句“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把少女的那種青春、陽光、嬌羞、活潑、頑皮、

  聰明都集合在一起,呈現出手法的高明。

  李清照後期,即靖康元年起,連續遭到國破、家亡、夫死的不幸遭遇,而她又上無父母、下無子女,過著長期的流亡生活。她的詞的創作發生了根本變化。主要是表現自己的不幸遭遇,深厚的故土之思,對金人的痛恨。

  即南渡之後,她的《一剪梅》表達了他的心緒。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是李清照中期的詞,顯示出離恨別愁,淒涼的味道,是對丈夫寄托思念的作品(趙明誠死於1129年8月18日)。目睹池塘荷花已經敗謝,還殘留著香味,回到室內自己靠坐的竹席感觸涼意,這才意味到秋天已經到來,語淡情深,有吞梅嚼雪之味,托出了詞人冷清孤寂的意境。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在苦悶寂寞的環境裡,還是出外乘舟解悶。可是乘舟無法消除寂寞,還是盼望天上的雲能夠帶來丈夫的書信(想來此時趙明誠已死),可是看見的只是一排排大雁南飛,卻不能再有丈夫音聲。“雁字”二個字用得很真實,因為大雁南飛時候是常常排成一字,排成人字飛的,“月滿西樓”寫得很好,一是點明時間是晚上,她從早盼到晚的意思,二是月滿表示盼望團圓的意思,接下來從想象又回到了現實,落花流水春去也,各自飄零和流動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成為隔離了二人的相思和閑愁,這一種相愛相思的感情是無法消除,愁眉苦臉的樣子剛剛消失,可是心裡又泛起思念的痛苦。使詞淒涼的感覺十分濃烈。

  趙明誠和李清照是一起南逃的,中間兩人並未分開。在路上,李清照曾與丈夫口角。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縋城逃跑,很反感,故而有“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作。所以,本文認為是趙明誠死後,李清照的思戀之作。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是李清照最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詞,人生最歎老來悲傷,李清照晚年在痛苦絕望中才會寫出這樣的詞來,詞一開頭就用了14個疊音字,有韻律,有節奏,而且都是淒涼的疊字,更增加了悲傷的氣氛,作者把寫作藝術和情感思想融合了一體,氣象變冷,使人最難抵擋,即使幾杯淡酒,也無法抵禦寒冷的晚來風。這渲染,真正的意思是在寫晚年的孤獨寂寞,人悲物哀,在這樣的心境下,作者在淒慘愁苦的氛圍中。“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借物回憶,過去和丈夫或相互依偎,或鴻雁往來,現在人非物移,緊接著又是借物渲染,黃花落地,憔悴敗謝,有誰堪摘?物以比己,獨守孤窗,有誰憐憫,有誰關愛,只能是守著這漆黑的夜晚,苦捱著在漫漫長夜中的孤獨和苦寂。更糟糕的還有秋雨綿綿,雨滴梧桐,冷清黃昏,這樣的情境,一個“愁”字,是“了得”,還是“了不得”呢?一個“愁”字怎麽能表達清楚呢?這字字血、聲聲淚濕透了紙箋,可謂整篇悲涼。此外,她的《永遇樂》、《武陵春》也都是飽含淒情的慷慨悲歌。

  後世流傳的李清照詞,頗受人們的喜歡。她開辟了中國詞寫史上偉大女詞人的先例,她具備豐富的情感,超奇的理想,獨特的創造力,她的詞清新、飄逸、自然、質樸,用字工巧,景物渲染,韻律獨特,無愧為一代才女、奇女、麗女。

  以上是詞的兩大流派的風格、典型人物、典型作品及其影響和社會作用。

  從唐的天寶年間起(742年),到南宋的滅亡(1279年),宋詞從產生、發展、達到頂峰,歷經了500多年的時間,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使詞的創作達到無與倫比的巔峰地位,詞的這種突出而獨特的藝術,開始探尋人類社會生命之美的內涵,而生命之花的綻放,又莫過於驚天動地的愛情、悲天憫人的親情和價值永恆的友情,所以,宋詞為人們探尋美的價值開拓了廣闊的領域。

  宋代詞人作品中的生命意識,是通過詞的創作來表達的,所以,宋詞是人的生命力的流露,詞的本質亦即生命的體現。而生命是有無窮的狀態、複雜的形式、不同的本質,千差萬別的內涵,也就決定了詞的千變萬化、多種形式、多種風格。宋詞生命美的內涵,亦是源於詞人在題材內容和風格不同傾向上。生命需要綻放出美麗,不同的情感,擁有不同的美的認識,不同的情感,對生活有不同的態度。情感總是在左右人的的思維,而人們的思維又控制著行為。生命必然會有愛與恨、生與死、離與和、喜與怒、哀與樂,生命是一種美,不是一個側面,是多個層次、多個角度、多種狀態。《春江花月夜》之所以流傳千古,永不衰朽,因為那春江之上月夜之美,一切都浸滿了明月冰清玉潔的色彩,一切都注入了月的溫柔繾綣的情調,一切都凝聚了瓊潔嬌美的光華,作者賦予了明月神秘、迷離、朦朧、空靈、嬌俏的情采。正是由於充分描寫了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特徵,這首詞就獲得了被廣為傳頌的價值意義。

  生命之美,在於靈動。詞作之美,在於擁有了生命。詩詞的創作者,無不擁有犀利的美的眼光,愛美,是文人的特質。正是因為他們創作出無盡的、五光十色、斑駁陸離、醇美香豔、感神動魄的形象,開拓出獨特美的意象,所以宋詞才令人們愛之篤甚,鍾情不已,趨之若鶩。

  從古至今,上至帝王將相,下至村閭平民,萬千才子文擘,千載玉顏佳麗,代代情哥靚妹,世世孤男寡女,都約會在宋詞的意境之中。拈著這朵情花,品嚐著詞香,在濃情的午後,悠閑的傍晚,或是在花朝月夕,或是在淒風苦雨的孤夜,無不捧卷進入宋詞的意境,去尋找自己的知音、情伴、理想、趣味、寄托、解釋、快樂、歡慰。

  所以,宋詞以無比深摯的激情,擁有了無限迷人的魅力,因而光華不朽。

   康有山2014年8月30日於哈爾濱群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