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學:中醫是如何治療疾病的?很多人想了解

黃帝內經》說:「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意思就是說,陰陽不協調是人體致病的原因。天地不正之氣會造成人體的疾病,這是人體致病的外因,還有內因,那就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不良習慣所造成的,那就是飲食起居,七情六慾均可導致人體的生病,也就是中醫學所說的內傷致病。

一,外邪致病

傷寒是人體感受六淫中的寒邪病毒,入侵的途徑是由皮毛腠理而入,循經脈由表而裡傳至臟腑。其病理變化,為六經所屬臟腑受寒邪侵襲,由表及裡,由陽轉陰,故剛開始必見傷寒表證,寒邪入裡化熱,則會轉為裡實熱證,若傷寒日久不愈,正氣就會衰弱,陽氣就會變衰,則多會傳入肝脾腎三臟,出現腹滿,自利,但欲寐,厥逆等一系列損陽傷正的病理反應。

溫病也是人體常發的疾病,它是由溫邪病毒入侵人體,由口鼻而入,循衛氣營血而分為上,中,下三焦之臟腑。溫為陽邪,最容易化火灼津消液,耗血動血,其化熱速度非常迅速,極易產生一系列火熾傷陰等病理反應,並且轉至心,肝,心主血,肝藏血,那就是最易進入血分,若熱入血分,即會出現內傳心包,神志昏迷,橫竄厥陰,動風痙厥,以及迫血妄行等危急證候。

二,內傷致病

內傷致病有時也兼有外感,既有七情,勞傷,起居飲食等不同類別,又有彼此的夾雜參合,因此其病理變化較複雜。不過,中醫治療這類疾病,以臟腑為辨證總綱,就能化繁為簡,綱舉目張,從而認識疾病的本質,如因為七情,勞傷致病,必耗氣傷陰,多先傷及肝,腎,心三臟,會出現抑鬱不快,心煩不安,失眠夢遺,倦怠無力,心悸氣短等癥狀。由於飲食失節致病,或為食滯,或屬濕熱,或屬虛寒,多先損傷脾胃,出現胃納獃滯,脘腹痞滿,或便溏泄瀉等證。若起居無常,寒暖失調,則外邪會趁虛而入,因為皮毛肌腠為一身之外衛,肺為氣體出入的通道,一旦外邪入侵,肺衛首當其衝,或肺部受感,輕則皮毛所受,即出現鼻塞咳嗽,惡風發熱等表證。

三,中醫是如何分析雜病的

因為病理變化和臟腑功能,以及經脈有密切的聯繫,所以用臟腑的病理機制來指導臨床辨證,也就將經絡的病理變化反映出來。如肝經的主要見症為巔頂頭痛,兩脅痛,目赤,面青,頰腫等,以五臟病機分析,則可概括為肝氣化火,肝陽上亢的實熱證。因肝氣鬱而化火上沖,故症見巔頂頭痛,目赤,面青,頰腫等;脅為肝之分野,肝氣鬱阻,必引脅而痛。若以經脈分析,因為肝之經脈布脅肋,連接目系,下頰環唇,會於巔頂,所以上述癥狀的出現,均與經脈循行的部位有關係。因此各類雜病,就是臟腑病理變化反映在臨床上的證候分類。結合四診,八綱,就可對這些雜病給予辨證治療。

總之,中醫治病見症論證,以證選葯。治療原則主要有 扶正祛邪, 調整陰陽 ,調和氣血, 調理臟腑, 調攝精神辨別各種不同的癥候,對病人的生理特點以及時令節氣、地區環境、生活習俗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其致病的原因,然後確定恰當的治療方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