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引進“速成博士”,邢台學院會是最後一個嗎?

學歷只是能力的標簽,能力是本,學歷是末,一旦本末倒置,不僅稀釋了博士學歷的聲譽和含金量,甚至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惡劣現象。

文2216字,閱讀約需4分鐘

撰稿 / 李岱(學者) 編輯 馬小龍 校對 陳荻雁

邵陽學院斥巨資在菲律賓“培養”博士事件,近來引發廣泛關注。7月24日晚間,湖南省教育廳發布通報稱,省委已對黨委書記彭希林同志給予免職處理。

然而,這個事件還沒來得及冷卻,又出現另一個類似事件。據新黃河客戶端報導,位於河北的邢台學院也被曝出疑似批量引進“速成博士”。

今年2月,在邢台學院公布的2021年公開選聘擬聘人員名單中,有13人為韓國某高校博士,不少網友質疑為“速成博士”。7月26日,邢台學院校辦工作人員回復極目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校方正對此事展開調查。

兩起事件引發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讓人們情不自禁的聯想:類似情況是否還會存在?

━━━━━

地方高校的晉級焦慮

不管人們的聯想能不能坐實,上述事件其實都反映了一些地方高校尤其是地市級高校的晉級焦慮。在重點高校中,博士學歷焦慮通常不再存在,其師資的博士學歷要求,早已成為過去式的剛需。陳春花的博士學歷起底,在一類大學中當屬小概率事件。

對於那些非重點但仍享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校來說,師資的博士學歷壓力也不會太大,即便存在,也犯不著組團批發“速成博士”。但就是一些地方高校尤其是偏遠地區的高校,卻存在急切的晉級焦慮。

根據教育部2006年頒布的《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稱為大學的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員比例一般應達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學位的專任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一般應達到20%以上。

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布的《學位授權審核申請基本條件(2020年)》規定,除藝術體育類院校外,新增碩士學位授予部門申請的基本條件中,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學位教師的比例不低於25%。

就此去看,博士研究生學位專任教師的佔比,是決定高校更名、申碩以及申博的硬性指標。

一個現實是,那些本來起步於專科的地方院校,其師資本就積弱,騰籠換鳥的成本很高,引進高質量博士的難度、成本比較高。因此,就地升級,似乎就成為了“多快好省”的捷徑。

雖然這種就地“國際化”的風險很大,達摩克里斯之劍不知道什麽時候能掉下來。但很多時候,主事者其實還是願意賭一把。

━━━━━

“水學歷”和“唯學歷”都要避免

博士學歷本是嚴肅、斯文的雅事。無論在國內,還是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都需要個體付出巨大的努力。為此,博士學位授予部門以及教育主管部門,在程序和制度安排上,設立了比較嚴實的防火牆,防止假冒偽劣學歷的出現。

由於博士學位是個稀缺品,但現實中的需求卻越來越大,因此,偽供給的可能性就越大,也會給一些懷有不正當目的之人以可乘之機。來源於國外的一些“水博士”乘虛而入,讓劣幣混跡於良幣之中,無疑擾亂了博士學歷的規則和道德,僭越了底線。

一些高校鋌而走險,妄圖通過不正當手段實現相應的目的,主要負責人理當接受懲戒。但也要看到,這也與博士學歷成為評價高校師資隊伍的硬指標有關。

高校需要名實相符的博士,更需要貨真價實的人才。如果博士學歷被異化為形式主義的標簽,師資徒有博士學位的虛名,這樣的高校,哪怕師資博士普及率百分之百,也是誤人子弟之所當。從這個角度去看,現實中,一些高校顯然既要杜絕“水學歷”,也當拒絕唯學歷。

要明晰的是,學歷只是能力的標簽,能力是本,學歷是末,一旦本末倒置,學歷注水,以假亂真,不僅稀釋了博士學歷的聲譽和含金量,甚至會劣幣驅逐良幣。其嚴重後果不只是在高校領域,還會對整個社會造成惡劣的影響。畢竟,博士學歷都可“注水”,還有什麽是不可“注水”的?

因此,高校應回歸人才的本位價值,推崇學歷背後的能力。也即,高校應該尊重人才,不能過度崇尚學歷。那些地方高校,應該把心思用在正道上,不能眼巴巴地盯著所謂的學歷指標,把高校“山寨”化,而應老老實實地做好師資建設,寧願慢一點,也不能“虛高”指標。

━━━━━

杜絕“速成博士”也需資源傾斜

也要看到,地方高校也有苦衷:因為自身實力、名聲不夠高,很難引進優秀的博士,只能通過將本校的教師送出國外,喝幾口“洋墨水”,搖身一變,成為博士,以使學校看起來提升了實力。

所以,一方面,對於教育主管部門而言,在制定政策或評價指標時,也不能將指標硬化成沒有余地的“鋼產量”。政策和指標過於剛性,會倒逼執行層面的“陽奉陰違”,甚至逼得執行層面鋌而走險。在此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淡化對高校的行政評價,推進專業評價,破除高校存在的唯學歷、唯論文、唯職稱評價問題。

另一方面,也要逐步調整以身份劃撥經費的傳統路徑,甚至要通過一定的資源傾斜,幫助這類學校提升教育質量與實力。

資金是辦學最重要的底氣,而一些地方高校,在此方面往往都是弱者。為此,在高等教育規劃中,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層面,應該適度通過辦學資金的傾斜,提高這類高校的生均經費撥款,拉這些地方高校一把,進而引得“鳳凰來棲”,提升辦學實力。

寧要慢慢成長的人才,也不能要“速成”的“水博士”。引進海外“速成博士”,但願邵陽學院、邢台學院只是孤例。公眾期待趕緊把“速成博士”挑乾淨,還博士學歷以“清高”的本色,也讓高等教育回歸真正的育人本色。

班編輯 古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