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忠孝兩不誤,解密歷史上真實的高力士

一提高力士,可能許多人都會想到他在《李太白醉草嚇蠻書》裡扮演的角色:

唐玄宗攜楊貴妃在沉香亭中飲酒賞花,唐玄宗心血來潮,說:“對妃子,賞名花,怎麽能用舊曲子呢?”下令召李白入宮。李白正酒醉,一揮而就《清平樂》三首詩,裡面有“名花傾國兩相歡”,“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等句,深得唐玄宗和楊貴妃喜愛。

李白酒醉之時,疏狂放浪,曾在宮中命高力士給他脫靴子,高力士深以為恥,趁機對楊貴妃進讒言:“李白在《清平樂》中將您比作趙飛燕,趙飛燕當皇后之時,與人私會,李白這是詆毀您呢!”

楊貴妃聽了,深以為然,唐玄宗想要任命李白官職的時候,楊貴妃就從中阻撓,最終李白被“賜金放還”,離開長安。

在這個故事裡,李太白風流傲岸,瀟灑不羈,不愧“謫仙”之名,高力士則扮演了一個奸角。而這可能是大多數人對他的唯一印象了。

事實上,這個故事真偽未知,最早出現於《唐國史補》,隻提到高力士與李白的矛盾。在晚唐的《松窗雜錄》裡,則又加入了楊貴妃的情節。在往後的民間傳說裡,又加了李白醉草嚇蠻書的故事,人物形象越來越豐滿,而真偽就未可知了。

高力士一生具有傳奇色彩,數度起落沉浮,經歷了大唐的由盛轉衰,值得後人一讀。

一、出身名門,重視恩情孝義

高力士本名馮元一,北燕皇族後裔。他的祖父是恩州刺史,父親是馮君衡,官至潘州刺史。母親則是隋朝猛將宿國公麥鐵杖的曾孫女。

馮元一出生之時,馮家尚是一個榮耀顯赫的大家族,而他也是一個賈寶玉式的貴公子。然而在他九歲那年,武則天手下的酷吏來俊臣奉命來到廣州,查問叛逆之事。來俊臣及其黨羽存心以他人累累屍骨搭就腳下升官階梯,誣告、錯殺者不計其數,殺得嶺南血流成河。馮家也在其中,短短數日,家破人亡。

嶺南討擊史李千里閹割了兩個幼兒,一人改名力士,一人改名金剛,作為玩物送入宮閨。

金剛力士,都是佛教中的護法神。因武則天崇信佛教,所以李千里如此作為,只為討好武則天。

馮力士在武則天身邊,因為聰慧頗受喜愛。不久,卻因為小錯而被鞭打逐出,宦官高延福看他可憐,收他為養子,自此改姓高,稱為高力士。

高力士眼光敏銳,在宮中和當時的臨淄王李隆基搭上了線,並在李隆基發動的兩次政變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李隆基順利登上皇位後,高力士就成了李隆基最為信任的心腹,一時間,炙手可熱,權傾天下。

高力士獲得權勢之後,並沒有忘記曾經的恩義。他將高延福夫婦侍奉在堂,飲食起居十分貼心,最終為兩位老人養老送終。高延福去世時,高力士還請燕國公張說為其撰寫碑銘。

他還輾轉托人找到了生母麥氏,與養父母一起同列高堂,經心侍奉。

麥氏本是名門之女,嫁到馮家後,中途遭遇慘禍,全家淪為奴仆,可能她也想不到,自己還能有在兒子照顧下安享晚年的一天。

二、忠心耿耿,一生有始有終

安史之亂後,高力士侍奉唐玄宗到成都。

當時得到玄宗信賴的宦官還有華州袁思藝,高力士乖巧謹慎,人皆喜歡,袁思藝驕狂倨傲,人皆懼怕。安史之亂發生,唐玄宗逃往蜀地,袁思藝跑去投靠安祿山,高力士則一路追隨李隆基,經歷了馬嵬坡之變,最終到了成都。

安史之亂平定,唐玄宗回到長安,為太上皇,在興慶宮居住,高力士仍舊侍奉左右。興慶宮是他當藩王時的府邸,臨街比較近。偶爾登樓觀看景色,府外百姓看到他,喜極淚下:“想不到今日能再見到太平天子。”歡呼萬歲,聲動天地。

當時皇帝肅宗聽了心中膈應,太監李輔國見此,揣摩皇帝心意,將唐玄宗強行遷往太極宮。

途中,李輔國率領五百禁軍意圖給唐玄宗一個顏色看,上百兵士全部刀刃出鞘,寒光爍爍,嚇得唐玄宗三番五次差點從馬上墜下來。

高力士拍馬上前,借唐玄宗之名,安撫兵士,化解了劍拔弩張的氣氛,最終平安遷至太極宮。這位年少時剛毅果斷、叱吒風雲的太上皇,已經成了一個膽怯瑟縮的平凡老人,握著高力士的手涕淚滿面:“沒有你,我可能已經成刀下之鬼了!”

經過這件事,高力士徹底得罪了李輔國。不久,李輔國給他安上“謀反”罪名,流放巫州。

兩年後,唐玄宗、唐肅宗先後病死。唐肅宗死前,下令將所有的流放者赦免回京。高力士在回京途中,聽說唐玄宗逝世,“號天叩地,悲不自勝,每一號慟,數回氣絕”,最終在路途中“嘔血而卒”,死於朗州。

高力士一介宦官,卻能忠心不二,有始有終,甚至比大唐許多知名猛將來得有骨氣。

三、深謀遠慮,洞察盛世隱憂

史書對於高力士在玄宗身邊的作為,評價非常高,說他“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驕,順而不諛,諫而不犯。故近無閑言,遠無橫議。”

他在君相之間鬧矛盾的時候,充當溝通的橋梁。姚崇剛當上宰相的時候,曾經向唐玄宗請示一些問題,唐玄宗故意不搭理他。姚崇十分惶恐。事後,高力士問玄宗為何這樣做,唐玄宗回答:“這種小事,他作為宰相應該直接決策,怎麽能拿這種小事來煩我呢?”高力士馬上將李隆基的意思傳達給了姚崇,姚崇這才放了心。

玄宗年老後,逐漸沉迷享樂,軍國大事大多交給李林甫,他曾對高力士說:“朕今老矣,朝事忖之宰相,邊事付之諸將,夫複何憂!”

高力士深謀遠慮,對當時盛世之下面臨的隱患早就憂慮在心,聞言直言不諱地對玄宗說:“臣聞雲南數喪師,又邊將擁兵太盛,陛下將何以製之!臣恐一旦禍發,不可複救,何得謂無憂也!”

高力士此言正切中時局情弊。當時宰相李林甫為堵住邊將入朝為相的路,大力建議唐玄宗任用胡人蕃將。如安祿山,擁兵十八萬,佔全國邊防軍的三分之一以上,手下全是胡人蕃將。因此“一旦禍發,不可複救”。後來的安史之亂也正由此而來。

高力士的提醒並沒有引起唐玄宗重視,他只是說:“卿勿言,朕徐思之。” 直到安史之亂爆發,楊貴妃殞命馬嵬坡,唐玄宗才悔恨交加,說:“悔不聽卿言,致有今日之禍!”

四、平生愛財,借權撈取財富

雖然高力士有諸多優點,但是他也算不上一個道德上的完人。高力士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愛財。

高力士權傾朝野,唐玄宗不叫他的名字而稱“將軍”,皇太子,後來的唐肅宗李亨稱他為“兄”,至於諸王公主等皆呼“阿翁”,駙馬輩呼為“爺”,戚裡諸家尊曰“爹”。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借權撈取權勢,家資殷實豐厚,富過王侯。他曾經在來庭坊建造寶壽佛寺,於興寧坊修建華封道士觀,亭台樓閣雄偉奇巧,其財力可見一斑。寶壽寺大鍾鑄成的時候,力士齋祭以慶祝,舉朝人皆至。凡擊鍾者,敲一下給百千錢;有順從其心意的,敲到二十下,少的也有十下。名為禮佛,但的確也是“撞鍾收金”。

高力士曾經寫過一首詩,“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有殊,氣味終不改”,在他流放途中所寫,表明自己忠君之意。最後因得知玄宗死訊吐血而亡,而這首詩,也可以算是他結局的寫照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