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說中國的好大學,真的太少了?

上個大學,難嗎

對相當多考生來說,現在上大學已經不是什麽稀罕事。自1999年開啟大學擴招以來,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從1998年的9.8%,上升到了2017年的45.7%。大學生,已經不再稀有。

但如果你走進高中,就會發現學生們“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的景象仍然屢見不鮮。原因就在,上大學沒那麽難,但是上好大學還是難。

中國所謂好大學的名單,幾乎一直是固定的。只不過,過去它們叫做全國重點大學,現在叫做211、985、雙一流大學,或者叫QS世界排名上榜大學。無論其他大學錄取變得多麽容易,這些大學的門檻一直都在那裡。

現在考上這些好大學,比過去容易了嗎?中國的好大學為什麽數量這麽少?

01

擴招之後,考好大學照樣難

過去在中國考上好大學,確實是一件難事。但是你可能覺得,擴招之後別說一般大學生,211大學的畢業生都遍地走,考上好大學沒有那麽難了吧。畢竟擴招之前中國大學錄取率剛超過3成,而2018年中國高考錄取率達到了81.13%。

遺憾的是,擴招並沒有讓中國考生更容易考上好大學。

當時實施的高等教育擴招,其背景十分複雜。但無論如何,擴招的重點對象,是被劃定的清清楚楚的。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就清晰地指出:“招生計劃的增量將主要用於地方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2010年6月5日,“2010年浙江省大高職畢業生(公益)就業招聘大會”。擴招雖然增加了大學生的數量,但是增加了更多的專科生

所以,如果因為擴招覺得進入好大學的機會更多了,可能從源頭上就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現實也的確如此。統計顯示,1999-2001年間,新增高校總數的大約一半都來自地、縣級市高校,以職業技術學院為主。高校擴招使得高職、高專的招生規模由佔高等教育的四分之一狂飆突進到一半以上。

事實是,最最頂尖的高校大門,仍然只是留了一個縫給無數寒窗苦讀的學子。

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九所中國頂尖“985”高校的錄取率監測顯示,大部分地區這幾所“985”高校錄取率,在2006-2012年間雖然有穩步增長。但這一時期的中國高考錄取率由不足60%上升到了75%。也就是說,擴招之後考上985沒有變簡單,甚至還相對變難了。

2018年6月7日,全國高考首日,武漢,武漢六中學考點,考生們走進考場。高校擴招了,錄取率也一直增加,考個大學似乎不難了。不過對於考生來說,考好大學還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211”高校整體的錄取率更能突出這個問題。2005年,“211”高校的整體錄取規模約為42.4萬人,十年之後,這個數字上升到約46.3萬人,整體的錄取比例由5.04%上升至5.06%,可謂是微乎其微。

可以這麽說,中國的高校建設,並沒有讓上個好大學變簡單。

02

鐵打的“211”“985”

上個好大學沒有變簡單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所謂“好”大學的名單,已經很久沒有變動過。

2017年06月25日,山東省濟南市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體育館,來自全國80所985&211重點大學組團舉行精品高招會。吸引了全省萬餘名高分考生從各地趕來。211、985幾乎就是好學校的代名詞

中國第一批建設“好”大學的工程,可以回溯到1954年。教育部第一次將包括北大、清華、人大在內的六所高校定性為“全國性重點大學”。經過後續的調整與擴大,1978年,教育部發布《關於恢復和辦好全國高等學校的報告》,確立了首批共計88所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又增至99所。

對比名單,這99所高校中除去撤並的學校,絕大部分都選入了“211”工程院校。沒有選入的高校,大多有歷史因素。例如位列全國重點大學之列的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曾被譽為全國煤炭行業的“黃埔軍校”。但隨著行業的轉型,學校發展潛力就稍顯不足。

除了部分特殊的情況,可以說,“211”工程大學基本上沿襲了全國重點大學名單,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有強勢新興學科的高校,也兼顧到一些教育欠發達的地區,增加了例如石河子大學的高校。但總體而言,好大學的名單,就沒怎麽變過。

2017年3月30日,南京林業大學,雨中櫻花樹落英繽紛鋪滿櫻花路,呈現別樣美景。身為國內最早三所林業大學之一,南京林業大學因為沒評上重點大學和211,導致它和東北林業大學以及北京林業大學分數線拉開差距

例如西南政法大學,由於沒有在大專院校調整潮中與當時的重慶大學合並,而與“211”失之交臂。儘管法學專業仍然處於全國領跑的位置,但奈何機會不再來。

2017年“雙一流”名單公布後,西南政法大學又再次落選。此後要求將西政加入“雙一流”的呼聲迭起,教育部甚至專函答覆,稱會在2020年再考慮和確定。看來機會一旦錯過,再想擠進211就難了。

“985”高校的變動就更少了。兩期“985”工程建設的39所高校,全都是“211”工程的學校。“985”只是錦上添花,卻並沒有為中國的好大學名單添磚加瓦。

2016年6月11日,武漢理工大學自主招生在該校南湖校區舉行,數千名考生參加了筆試。作為一所經常自嘲985的211高校,雖然沒有評上985,但是對學生已經足夠有吸引力了

而雙一流大學,又不出意外地囊括了所有的“211”高校,只不過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普通高校的特長專業。

所以,從上世紀就開始是好大學的那些學校,仍然是好大學。可除此之外的學校要成為好大學,可以說是難上加難,成功者寥寥。中國的好大學名單,一直沒怎麽變過。

03

難產的好大學

評不上211就不配當好大學了?當然不是這個意思。但是評沒評上211,從教育資源的分配上來講差別是巨大的,這自然會影響到學校的實力。

一個大學想要做大做強,生源和資金是相當重要的兩方面。生源相當於源源不斷的種子選手,只有生源素質過硬,才更有可能培養出優秀人才;而資金相當於大學教育的發動機,沒錢,就基本和師資力量、科學研究說再見了。

從這個角度考慮,普通大學的上升路徑,被堵了個嚴嚴實實。

首先說資金。要知道,並不是所有高校的背後都有李嘉誠,沒有持續的大量資金注入,像汕頭大學一樣四屆大學生免學費,注定是土豪才有的操作。深圳大學這樣的背後有雄厚財力支持的高校,也是少之又少。

2019年6月7日,深圳大學教學區的校園環境。由於地方財政的充足支持,深圳大學這幾年的分數線一路高漲

大部分的雙非院校,都是依靠融資加政府撥款來過日子,指望囊中羞澀的它們一鳴驚人成為好大學,並不現實。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7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2017年全國113所“211”及省部共建高等學校共計撥入經費超過一千億人民幣,而885所其他本科高等學校共計經費也僅有482億人民幣[6],尚不足“211”等重點大學的二分之一。

一個現實是,已經成為“好”大學的學校,憑借過去的科研成果、學術聲譽,幾乎壟斷了未來可供分配教育資源,使得普通高校失去了建成好大學的機會。

2017年03月14日,上海,東華大學,國家科技園。是東華大學與上海市長寧區政府共建的高新技術園區,已掛牌為"上海市青年創業孵化器"。得到這個項目,和東華大學“211”的身份分不開

中國大學序列中,經費數量幾乎是按照“985工程”、“211”工程、省部共建院校、一般本科院校的順序遞減的,越是需要經費扶持實現學術進步的學校,資源越是少得可憐。數據顯示,2012-2015年間,“211”學校的科技經費投入平均比每個非“211”高校都多出12倍。

比如南京林業大學,和東北林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同為國內最早的林業大學。但是因為當年沒評上重點大學,後來也就沒有擠入211的名單。錄取分數線和其他兩所林業大學相比,低了一大截,側面可以看出學校資源的差距。

再說生源。研究顯示,近年來,越是普通高校,錄取難度下降幅度越大。這也就意味著這些高校的生源素質,出現了下降趨勢。

除開教育資金、生源素質這種顯性的差距,普通高校還遭受了既有的“好大學”隱性歧視。例如,有研究發現,在學科排名中越是靠後的院校,學科交流就越少。優勢大學扶持弱勢大學發展的理想,被現實證明只是空想。

2017年6月13日,南京,東南大學2017年自主招生考試。不僅高考分數線高,211、985大學還可以通過自主招生等方式吸引優秀生源,和一般大學差距越拉越大

於是每逢高考季,家長和學生們還是只能愁眉苦臉地,對著志願書上那幾所熟悉的大學磨洋工。中國的好大學,比起中國挑燈夜戰十數年的高考生來說,實在還是太少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