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撥雲瞰海——我國海洋衛星全球組網邁出第一步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 付毅飛

10月25日6時57分,海洋二號B星(HY-2B)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啟世界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建設新征程。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了解到,HY-2B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衛星全球組網的首發星,其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自主研製的海洋動力環境監測衛星正式進入業務運行階段。

與2011年發射的海洋二號2A星(HY-2A)相比,HY-2B有何不同使命?未來我國海洋衛星組網有何規劃?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人士。

從試驗業務星到業務星

設計壽命為3年的HY-2A已是超期服役,運行7年來,以出色的在軌表現獲得用戶方的高度評價。

一個典型例子是,2012年10月28日至30日,“桑迪”颶風橫掃美國東部海岸。HY-2A在27日成功觀測到該颶風及其移動方向,是當時全球唯一獲取颶風期間風浪資訊的衛星。

“HY-2A是試驗業務星,HY-2B則是業務星。”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研究員張有廣25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業務化運行前先發射一顆試驗業務星,是國際慣例。

試驗業務星、業務星,二者最大的差別是後者進一步提高業務化程度,滿足對衛星觀測數據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的需求。

作為HY-2A衛星的後續業務星,HY-2B衛星完全繼承了A星的成熟技術,為防護單粒子事件造成遙感觀測數據缺失,對衛星平台和載荷關鍵元器件的原有設計進行了更新,具備了糾錯檢驗能力和定時刷新功能,通過這些技術可確保衛星數據的穩定和連續。同時,載荷新增了在軌外定標工作模式,地面系統優化了數據處理算法,提高了數據處理精度,可為風暴潮、巨浪等海洋防災減災應用提供連續穩定可靠的數據源,還具備對全球船舶自動識別,以及接收、存貯和轉發我國近海及其他海域浮標測量數據的能力。

組網觀測提高數據時效性

“海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以前一顆星20多天才能針對全球觀測一次,無法滿足我們海上運輸、大洋漁場、海洋科考、海上安全等多方面要求。”五院海洋二號B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張慶君說,“我們必須建立海洋觀測網,提供快速、高精度的海洋環境數據。”

張有廣告訴記者,在HY-2B星之後,我國正在計劃後續發射HY-2C和HY-2D衛星,希望通過三星組網觀測,實現中尺度和亞中尺度海洋動力環境資訊的獲取,數據時效也從原來的24小時全球覆蓋提高到6小時。

張有廣以常見的海洋自然災害風暴潮為例,它主要由大風和高潮水位共同引起。如果僅靠天氣衛星雲圖,雖然可以得到有關台風的重要資訊,但得不到台風期間的海面風場、海面高度和波浪變化的準確資訊。海洋衛星搭載的微波散射計和雷達高度計可以獲取這些資訊,隨著數據時效性的提升將大大提高預報的準確性。

組網觀測還能為制定漁業政策提供依據。

目前我國40多個近海漁場由於過度捕撈而衰竭嚴重。通過海洋衛星提供的環境資料,可以對漁場資源潛力做出科學估算,進行大洋漁場的環境監測,判別大洋漁場的分布和季節性變化。借助海洋衛星還能合理地選擇養殖區,擴大可養面積的利用率和指導海洋養殖的合理布局,提高養殖的產量和防災能力。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注明外均來自網絡

編輯:左常睿

審核:王小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