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學生研究直腸癌”獎項被撤:評委常識去哪兒了?

好端端的大賽,不能被烏七八糟的弄虛作假糟蹋了。

▲陳迪說: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全國獎項,親力親為的家長們活得真累。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文 | 熊丙奇

鬧得沸沸揚揚的“小學生研究直腸癌論文”事件,有了下文。

據新京報報導,7月15日,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事,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情況通報。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準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大賽組委會根據評委會建議,決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差不多同時,網上流傳出該學生父親的致歉信。致歉信稱,因為“未充分掌握及領會組委會發布‘項目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關鍵信息”,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生物醫學專業術語,給廣大網友和媒體造成了困惑與誤解,“給大賽組委會、工作部門和家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影響。”

官方調查、家長道歉、獎項撤銷⋯⋯目前看,事件走向無疑契合公眾預期。而無論家長所說,還是涉事組委會通報的情況,都印證了公眾基於常識的判斷不假——這篇論文大概率是“父母做裁縫,孩子穿新衣”,背後存在“靠學吃學”的情況。

該來的遲早會來。撤銷該項目的獎項,意味著糾錯式處理正在進行時,這跟公眾期望的“嚴肅處理”同向。但也要意識到,對此事的處理,不能止於撤銷獎項。

涉事家長所在的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應調查其幫助兒子包裝成果報獎的涉嫌學術不端行為,並根據調查結果做出進一步處理。而全國青少年科創大賽組委員會還應就這起弄虛作假事件的發生,查清來龍去脈,進行更徹底的處理,也給公眾更清晰的交代。

▲獲獎小學生父母系基因領域研究員,科普: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金量有多高?新京報動新聞出品

此前,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已通過官網宣布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後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全國青少年科創大賽組委員會秘書處也在該大賽官網發文稱,已成立專項調查工作組進行核查,責成並督導相關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部門,對有關情況進行全面、認真核查。

認定“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厘清了此事中的“真假”定性問題。接下來,顯然還應追查,有關方面是如何把“非作者本人獨立撰寫”的成果“認定”為本人獨立撰寫的,都有哪些人參加等。

這裡面,涉事家長的確難辭其咎。他在致歉信中用了避輕就重的措辭——從“未充分掌握及領會組委會發布‘項目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關鍵信息”,到“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都將事件性質輕描淡寫了:身為科研人員,說不懂參賽學術成果的獨創性要求,有些站不住腳;而把利用學術資源為孩子謀私說成“過度參與”,和以前有些人把學術抄襲辯解為過度引用並無二致⋯⋯

從輿論反饋看,對他把故意包裝成果參賽解釋為無心之失的“致歉口徑”,網友並不買账。他所在的研究機構,也宜按學術倫理和規範的要求,對其參與包裝報獎成果的行為進行查究。

認定成果並授獎,則是組委會評審專家的職權。事實上,六年級學生寫出專業領域碩博級別研究者才寫得出的成果,且他的實驗記錄裡也顯示,他從了解“什麽叫基因”到獲取成果的周期短得匪夷所思,結合這些疑點,對該項目報告是否系作者本人獨立撰寫,很有必要核查。那為何當初相關評委會專家沒有看出來?抑或是看出來之後,出於某種利益關係予以放行了?

一名小學生提交的完全超出其認知水準和寫作能力的成果,被評委專家認定為原創成果並授獎,這難免會讓有關獎項的嚴肅性遭遇質疑。這也表明,深查這起父親利用研究工作之便給兒子包裝報獎成果事件,不僅是給所有參賽者誠信教育,也關乎怎麽堵住評獎的漏洞,重塑科技創新大賽的公信力。也只有補上漏洞,才能真正發揮大賽激勵青少年投身科研,培養科研興趣。

好端端的大賽,不能被烏七八糟的弄虛作假糟蹋了。作為科研人員,對孩子揠苗助長還只是教育方式不對,利用學術資源公器蔭庇子女則是違規操作、損害社會公平。因此,無論調查還是溯責,都要嚴肅且徹底。

頗堪尋味的是,小學生父親在致歉信中提到一句,“為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他原本早該拿這句話來自警:為孩子包裝科研成果,看似幫孩子,實則害孩子,給孩子營造的成長環境也注定健康不起來。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胡博陽 實習生:張曉雨 校對:劉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