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遙感!挺直中國人的腰杆!

“5、4、3、2、1!點火!”6月23日上午,大涼山谷一箭穿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采取一箭三星方式,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五號02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堅持面向世界航天發展前沿、面向國家航天重大戰略需求,組建以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12次發射,建造遙感衛星星座,助力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為增進人民福祉作出了重要貢獻。

翻開歷史資料,曾幾何時,衛星地圖還未進入大眾的網絡生活。如今,無論是運營商還是普通民眾,都對實景衛星影像有了新的認識和使用習慣,國內眾多地圖服務商都上線了衛星地圖,通過點擊手機,用戶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建築物、街道和園林景觀,衛星影像應用走進了千家萬戶。

這樣便利的應用,離不開西昌航天人發射的遙感系列衛星從中助力。

2017年9月2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01組衛星。此後至2021年7月19日的近4年時間內,中心依次將遙感三十號01組至10組共十組衛星發射升空。組網過程中,西昌航天人精心準備、精心組織、精心實施,圍繞組織管理、指揮操作、設施設備、試驗文書等進行全面檢測,嚴把質量關口,實現了務求必成、絕對成功的任務目標。

自立自強,創新超越。遙感衛星組網後,有效打破了國外衛星影像在國內市場壟斷的不利局面,衛星影像價格也因此有了明顯下降。門檻低了,國內對於高分辨率衛星數據需求隨之大幅增長,從服務於政府、專業客戶走向大眾應用,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更是極大激發了我國衛星數據服務的網絡化。

遙感衛星具有視點高、視域廣、數據采集快和重複、連續觀察的特點,獲取的資料可數字化,能直接進入用戶的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同時,衛星遙感調查具有傳統的調查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在土地資源、森林資源、地質礦產資源、水利資源調查、農作物估產、防災減災等方面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遙感衛星組網的過程中,我國還先後建立了國家遙感中心、國家衛星天氣中心、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和中國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站等國家級遙感應用機構和星羅棋布的省市級遙感應用機構。天上的“星座”與地上的“星座”遙相輝映,為百姓的生產、生活構築起一道道“安心屏障”。

2021年11月6日,遙感三十五號衛星A星、B星、C星一飛衝天,標誌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正式拉開了遙感三十五號系列衛星組網的帷幕,我國的衛星遙感技術邁上了更高水準的新台階。

在未來發展中,我國遙感衛星在造福人類上獨具優勢、堪當重任。

一是可應用於地震科學研究的各領域當中,包括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防禦和應急救援等方面。

二是可開展農作物遙感估產。遙感衛星在收集分析各種農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光譜特徵的基礎上,通過平台上的傳感器記錄的地表信息,辨別作物類型,監測作物長勢,並在作物收獲前,預測農作物的產量。

三是可為漁業提供重要支撐。遙感衛星能夠用紅外遙感儀器測出海水表面溫度,在繪出海水表層溫度分布等值線圖後,就可以根據魚類生活規律與海水溫度的關係來確定漁場位置,並繪成漁海況速報圖,可以作為漁民海洋捕撈業的重要參考。

四是可在天氣領域大顯身手。我國幅員遼闊,位於多種氣候帶,是全球自然災害多發區域。遙感衛星能夠載有多種儀器、實現多種項目的觀測、提供多種應用服務,在台風、洪澇、灰霾、乾旱、雪災等多種災害監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世界氣候研究作出了較大貢獻。

堅定航天報國志向,堅定航天強國信念。伴隨著今年遙感三十五號衛星持續組網,祖國的航天事業也在蒸蒸日上。展望未來,追夢奮鬥的西昌航天人將強化使命擔當,勇於創新突破,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航天夢貢獻更多智慧力量。(總台央視記者 黃國暢 胡煦劼 劉常連)

來源:央視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