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協和經驗”

央視網消息(記者 張恪忞 編導 張紫曦):“危重病人就像在走鋼絲繩,你不全力地去拉一把,他就走了,必須要盡全力!”

2月7日,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張抒揚帶領該院第二批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142名隊員奔赴武漢。當時正值疫情蔓延速度最快、醫院床位最吃緊的階段,北京協和醫院整建制接管了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重症病房:在48小時內,將病房改造完畢;組建全新科室,定崗定責,逐步實現從無序到有序;按規律辦事,圍繞專業化、精細化、科學化展開救治……用張抒揚的話說,病人是在闖關,醫護人員也在闖關,在過去的60多天裡,醫療隊實現著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北京協和醫院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經驗一直是外界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央視網記者就這一話題採訪了張抒揚,以下為採訪文字實錄。

央視網記者:北京協和醫院接管武漢同濟醫院一個重症病房,在這場戰役中,有沒有招架不住的時候,如何去理解“拚盡全力”?

張抒揚:其實說“接管”ICU(重症病房)不是十分準確,我們是建立一個新的ICU病房。我們做到了幾個不可能,在48小時內,把病房改造完畢,這得到同濟醫院的大力支持,按照重症醫學科和感染科這樣一個相結合的病房要求來設置。32張病床,頭一天一下子就來了18個病人,一個比一個重。病人一來真正感覺到這是一場戰役。我們的工作是對極危重患者的救治。病人其實就是在走鋼絲繩,你不全力地去拉他,他就走了,所以要拚盡全力。無論是醫護,都是把過去多少年來的積累、對疾病的認識,以及全部的愛都拿出來,拚命地去挽救患者生命,醫生護士不放棄。

央視網記者:ICU病房管理模是怎樣的一種模式,有哪些經驗?

張抒揚:組建新的科室,這個科室我們把在北京所積累的科室管理、醫院管理的經驗都放到這裡。我們設置了三線的醫生,7個護理工作組,每一層人員定崗定責,逐漸做到了從無序到有序,整個過程圍繞著有序、規範、科學進行。

央視網記者: 護理隊伍管理實施網格化、半軍事化管理的意義何在?尤其是對ICU的護士,精細意味著什麽?

張抒揚:北京協和醫院所有的護士要經歷急診、重症病房輪轉,讓他們都學到搶救危重症患者的本領和經驗。到這裡來,我們仍然把這個護理團隊的作用發揮到最大。護理7個工作組設有組長,各個護士長,尤其是黨員在這裡發揮著作用。7個工作組要一起上班。在病房裡,首先從穿脫防護服開始,相互幫助,相互檢查。在病房裡,大家相互鼓勵,勁兒往一處使,所以他們都結下了戰鬥的友誼。看到一種有序,一旦工作機制和管理模式建立起來,大家就步調一致往前走。

央視網記者: CPC(臨床病理討論會)是北京協和醫院最寶貴的經驗之一,在此次疫情防控之中,如何發揮其效用?

張抒揚:這次我們艱難作戰救治患者的同時,開展了對病人組織的檢查,或是屍體的解剖。在這一點上,中國經驗也值得世界去借鑒。臨床病理討論,過去在協和我們稱為 CPC(臨床病理討論會)討論,這個是協和醫生成長的必經之路。把一個對於醫學和生命的探討,在疫情防控當中,也真正地應用其中。為什麽要做這件事情,其實是為了這些仍然(患)重症活著的人,但是他們又極為危重。那麽通過前車之鑒,對我們以後的精準救治患者提供經驗。

央視網記者:即便是對極危重患者的救治,也要回歸到基礎治療本身,整體救治策略是怎樣的考量?

張抒揚:對於整個的治療經驗來講,除了肺本身的管理以外,關鍵是通過密切觀察病情、了解病情,通過各種化驗指標,以及影像學檢查,給予一個綜合的治療方案。基礎治療,包括生命支持、營養治療,這都是我們關心的,其實這些又回歸到了醫療基礎的本身。時機掌握尤為關鍵,何時用,怎麽用?比如說呼吸機需要用多長時間,創造條件盡早拔管、脫機,這都是很重要的方面。現在更深的體會是,在極危重患者的救治方面,醫學是門藝術,儘管不完美,有很多我們還不懂,但是把已經掌握的東西如何用到我們自己滿意、用得精湛,體現學術水準,這還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

央視網記者:在臨床治療上,與患者溝通方面有怎樣的體會?

張抒揚:整個醫療隊非常不錯,越戰越勇,而且每個人都拿出勁頭來。大家下班在駐地吃飯的時候,走路、散步的時候,談論的也都是病人的事情。怎麽對病人好?在過去天冷時,病人房間裡溫度較低,我們的隊員就把自己的電褥子拿去給患者用。病人病情見好,想吃東西,想吃什麽,我們回來就給準備什麽。每個病人床前都放一個紅紅的大蘋果,就是希望病人醒來之後,看到這個象徵著平平安安的吉祥物,讓他們得到安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