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網貸平台“爆雷潮”頻發 金融科技備戰下半程

  網貸平台“爆雷潮”頻發 金融科技備戰下半程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繼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之後,興起的金融科技(FinTech)讓人對技術改變金融產生了希望。

  近來金融風險增大、資訊風險加劇、金融亂象多發等問題,尤其在監管收緊,行業愈發審慎之際,網貸平台“爆雷潮”,讓行業風聲鶴唳,更讓從業者唏噓。

  不完全統計,今年6月份以來,停業及問題平台數量超80家,平均每天就有近3家平台停業或出現問題。

  當下,在行業步入下半程的當口,如何避免讓金融科技重蹈互聯網金融時代野蠻生長的覆轍,正成為整個金融科技行業亟需思考的重要課題。

  “金融科技企業開展’去中介化’,讓金融普惠透明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諸多風險。”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系教授劉曉蕾看來,關鍵在於提升技術能力和服務體驗,借助金融的基礎邏輯去解決問題,提振行業信心。

  開放化

  近期,行業裡的頭部平台開展了各種各樣的為自己證言的活動,挽回投資者信心。

  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到,近幾個月來,重慶、西安、廣州、貴陽、西安、溫州、北京、天津等多地金融局(辦)積極尋求市場手段,希望利用科技公司的成熟技術和經驗,助力監管科技發展。

  而在與地方金融監管機構推進合作的過程中,螞蟻金服的風險大腦則展示了強大的識別和能力。

  在某地金融局向其提供的幾十家企業名單中,金融局通過傳統手段排查,已將其中8家列為重點監測的高危企業。而螞蟻風險大腦不僅準確識別出了這8家企業,還通過其中一家高危企業順藤摸瓜,識別出注冊在異地的兩家關聯企業特徵與風險大腦的“非法集資”模型高度匹配。基於這一先進的技術能力,螞蟻金服積極地推進著地方金融風險防控和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

  而這一切都得益於螞蟻金服一直堅持的“開放化”。早在2017年6月螞蟻財富開放平台大會上,螞蟻金服CEO井賢棟就提出,“螞蟻金服將不斷打磨自己的技術能力,成熟一個對外放一個。”這並非只是說說而已,“技術輸出”、“搭建開放平台”、“賦能傳統金融機構”已然成為螞蟻金服的業務關鍵詞。此外,2017年技術服務貢獻收入佔螞蟻金融收入佔比34%,支付業務收入佔比54%、金融服務佔比大約為11%的螞蟻金服,於日前透露計劃將技術服務佔比在未來五年內提高至65%,支付收入將削減至28%,而金融服務收入或下降至6%。一經對比,不難看出螞蟻金服的業務權重已向技術方面“倒戈”:旗下的借唄、花唄、餘額寶等金融支付服務不再是重心,而人工智能、雲計算、在線風險管理、反欺詐等為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技術業務將成為公司重心。

  “中國並不缺少一家單純的金融機構,而我們則希望用科技能力服務金融領域。目前金融機構也只是我們服務的領域之一,未來還會探索更多的合作模式。”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的過程中,螞蟻金服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早在2015年開放日提出“互聯網推進器”計劃時,螞蟻金服就曾作出未來五年內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和能力,去幫助超過一千家的金融機構。“這個思路一直沒有變過。”在他看來,螞蟻金服作為一家科技公司,開放就是不走回頭路,且更平等地面向所有金融機構。

  耐人尋味的是,在螞蟻金服對自身“科技公司”正本清源後,國內包括京東金融、百度金融等在內的金融科技公司也接連發聲,淡化自身的金融色彩,同時與金融機構開放合作,進一步強調回歸技術本源。

  “去金融”

  “未來京東金融將把全部的金融資產轉讓給銀行等金融機構,而京東金融扮演的角色是為金融機構服務,做科技型產品服務。”京東金融CEO陳生強的論調一出,讓外界迅速接收到了這家於2017年6月才獨立運營的金融科技公司釋放出的“去金融”信號。

  不僅如此,陳生強在今年4月博鼇論壇上還正式提出“不做金融”,他強調,“京東金融的核心能力在技術而不是資本金”。甚至在完成至少130億元投資之後,再次公告明確指出,“京東金融將繼續堅持數字科技戰略,在數據和技術上加大投入,任何與數據和技術無關的業務都不做”。

  金融穩定理事會曾給金融科技下定義為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它能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響。但市場一直對於“金融+科技”這一組合爭議不斷。

  從金融領域監管複雜多變的角度來看,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隨著金融監管政策的不斷收緊,特別是防控風險強監管的整治管理,儘管金融科技都有牌照,但不少在支付、基金銷售,還是小額貸款、消費金融等領域的新型金融業務服務依然備受限制,“這一因素讓產業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多,進而倒逼巨頭們被迫做出相應的市場調整或選擇。”

  嚴格意義上講,金融科技巨頭的開放化並非“去金融化”,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認為,它們是在堅持“金融業務+科技開放”兩條腿走路,在科技開放過程中構建生態圈,然後基於資源優化配置效應,把金融業務交給更合適的合作夥伴來做,客觀上達到了弱金融化的效果。“這是科技開放的必然結果。”在他看來,開放與協作已然成為市場大勢所趨,巨頭們不過是把握住了這一趨勢,提前進行布局,意圖在未來的生態競爭中佔據更好的位置。

  但開放並不代表要摒棄門檻,“如果一定要有個選擇標準的話,那麽’創新’和‘用戶價值’正是我們唯一要考慮的問題。”上述螞蟻金服相關業務線負責人告訴記者,金融領域一直被強監管,對金融科技企業的技術和服務要求甚高,技術若還不成熟,在成為開放合作夥伴之前,必須選擇一些自有場景作為試驗田,讓技術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錘煉和沉澱。

  技術派

  “雷潮”爆發後,整個行業社會信任度降到冰點,用戶紛紛將質疑拋向了金融科技行業企業的平台運營能力、技術管理、風控水準的強弱等方面,這些也正是關乎金融科技企業興衰的重要指標。

  但薛洪言建議用戶及行業都需要正視,以大數據為基礎的金融科技企業,雖然在消費金融領域的數據積累豐富,且大數據風控也有長足發展,但“企業借貸尤其是大標類資產,可用數據有限,更多是巨集觀經濟環境變化,而傳統風控手段不力導致的爆雷潮,不應全部歸責給金融科技企業。”

  加之當下各項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已落地,國內金融科技行業內博弈著的參與者們需要將目光從產品與模式之爭回歸到金融科技創新上。“隨著科技創新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要在金融科技行業取得優先權,就不得不將彌補市場需求、加強風險控制作為核心工作之一。”尹振濤認為,目前技術提升安全性才是金融機構與用戶共同關注的問題。

  上述提及的“風險大腦”,作為螞蟻金服的金融級智能風控解決方案,便是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科技手段實行過程監管、功能監管,進而幫助監管部門識別風險,以免小風險演變成系統性、區域性的金融風險。除此之外,螞蟻金服副總裁、技術實驗室負責人蔣國飛還向記者詳細闡釋著螞蟻金服布局的“BASIC科技戰略”,不僅有上述基礎技術的探索,更在像區塊鏈領域的應用技術方面加以創新嘗試。

  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到,目前螞蟻金服已經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公益捐贈、食品溯源、租房管理等諸多領域。讓蔣國飛引以為豪的是,“螞蟻在全球的區塊鏈專利申請排行榜上排首位。”據悉,日前螞蟻金服還成功運用區塊鏈技術支持了香港和菲律賓本地錢包間的跨境匯款,成為全球第一例基於電子錢包的區塊鏈匯款應用。

  蔣國飛將此稱為“帶著溫度的暖科技。”但他也坦言,“許多技術,尤其是前沿技術,總是存在短期影響被高估,長期影響被低估的趨勢。”以區塊鏈技術領域為例,它雖然是“解決信任難題”最理想的技術方案,但也需要看到它的“不能”——除虛擬貨幣外,區塊鏈並沒有大規模商業應用落地,在分布式账本中的隱私保護、多鏈平台間的互通、百級到千級節點廣域網部署中的性能問題至今難以解決和突破。

  在金融科技探索新技術、新模式的過程中,創新不易。“京東金融在數據和技術方面的投入將保持每年100%的增長,且不設上限。”京東金融副總裁、技術研發部總經理曹鵬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依托豐富且實際的業務場景,京東金融還將各個技術創新運用到了包括在風險模型、量化運營、用戶洞察、企業征信、智能投顧等各個與金融相關的領域中,最後再將這些能力投放到業務線和產品層中去。

  “基於上述技術創新,京東金融走出了一條B2B2C的上商業模式之路。”曹鵬指出,京東金融擁有對人、貨、場的數字化能力,帶著場景、客戶和對金融的深度理解,以開放的心態和金融機構融合在一起,為金融機構提供企業服務,不僅能夠幫助金融機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還能為金融機構帶來增量的收入、模式的轉型和戰略的更新。

  在採訪過程中,螞蟻金服相關條線負責人一再強調,一切技術創新,模式變革的重點是“服務”二字,“服務於用戶需求,為用戶創造價值”是探索普惠金融的終極目標。但“服務並非單純地輸出技術,這是一個集合用戶洞察能力、產品設計能力和風險定價能力、系統開發能力和人工智能技術能力於一體的全鏈條服務。”曹鵬說到。

  下半程

  “科技,還是金融?”對於金融科技公司來說,要在不斷變化的新技術中實現技術與金融的有效融合,技術投入成本增加、對外輸出競爭加大、切入新場景難度增高等都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如何破局,也成為它們面對新金融巨變的關鍵。

  《中國金融科技運行報告(2018)》前言中這樣講到,“最終衡量金融科技變革成功與否的標準,不是讓誰賺了多少錢,也不是無原則地降低門檻,而是能否實現彌補短板、改進社會福利、增加就業等現代化社會發展目標。”

  在B2B2C模式下不斷把自身積累的數字科技能力解耦出來的京東金融對此深有體會,曹鵬告訴記者,在為包括金融機構、企業用戶和政府部門在內定製解決方案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各方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最終還構建起了一個盟友生態”。而回歸到整個金融和科技行業,“未來的目標很統一,就是形成一個共生、互生和再生的新生態。”

  尤其在新金融描繪出了普惠、安全、透明、可信且支持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藍圖後,螞蟻金服也更堅持通過科技創新能力,搭建一個開放、共享的信用體系和金融服務平台。“新技術對新金融的影響才剛剛開始。”蔣國飛認為,未來的角力關鍵在於是否做好了技術儲備。

  此外,薛洪言也強調,在中國金融科技下半程的戰役中,場景不再是唯一的致勝因素,而客戶、資金、數據、技術、資產等構成金融閉環的核心要件,或成為決定棋局走勢的勝負手。

  而立足於當前由區塊鏈引導的第四次技術革命浪潮,劉曉蕾個人覺得,“我國金融科技企業構建起的新金融體系確實很普惠了,但距離最理想的狀態——‘讓廣大有真實金融需求的人都能夠進入這個體系,體面地獲得金融服務’,還需要更好地利用新技術構建信用體系才行。”在她看來,中國金融科技領域要步入服務去中介化的“Bright Future”,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責任編輯:陳合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