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急速變化的城市風景中,我們該如何安放鄉愁

撰文 | 新京報記者 徐悅東

“我這個人膽子非常大。我當面跟很多首長提過意見:我們沒有把‘保護’看作我們城市建設的重要方針,‘保護’只是政府法規規定的被動措施……揚州為什麽能出現很多小園林?那都不是政府投資的,是老百姓自己出錢建的……我就表揚揚州市市委書記,這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很好,而上海的兩隻眼睛睜得太大了,這些事情都難以辦到。”“古城衛士”阮儀三說道。

阮儀三認為,在城市更新上,我們並沒有學習歐洲的經驗,而是學習了新加坡、香港的經驗,還沒有學好,導致了城市更新的無序。我們的城市在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當中,我們該如何留下舊時光的記憶和想象?曾努力促成平遙、周莊、麗江、烏鎮古城保護專家阮儀三,又將如何看待當下中國城市更新的步伐?5月26日,在譯林出版社三十周年社慶的講座活動“城市,要怎樣安放記憶與想象?”當中,文化遺產保護的專家阮儀三、作家葉兆言、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金衡山和作家愷蒂一起,與大家聊了聊這個話題。

鄉愁就是能引起你回憶的場景和建築

阮儀三直言,他所從事的歷史建築保護事業是“一個令人遺憾的事業”。為此,他回憶起他保護上海的“猶太人保護區”的曲折經歷。

在“二戰”的時候,中國是少數幾個接納猶太難民的國家,有幾萬猶太人來到了上海,安定生活了整整八年。那裡面有許多充滿靈性的歷史建築,包括國際組織的救助部門、日本領事館、猶太人自己成立的教堂等。他們給在上海避難的猶太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當阮儀三在2002年聽說上海的“猶太人保護區”要被拆掉時,他嚇了一大跳。他馬上提出來要保護這些歷史建築,跟當時的虹口區政府發生了矛盾。區政府派來了三個人跟他講理,這三個人分別是當時的規劃院長、城建辦主任和拆遷辦主任,都曾是阮儀三的學生。阮儀三隨即“把他們都臭罵了一頓”,認為“他們都不曉得這裡的意義有多重大”。阮儀三找到報社的記者,將消息傳播出去。同時,阮儀三還把上海的電視台也請來了。經過他的不懈努力,上海的“猶太人保護區”才被保護下來了。

曾經猶太人聚居的上海提籃橋地區。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阮儀三說,“我們保護遺產非常困難,到現在,許多人的觀念還沒有轉換過來:他們還把追求商業價值擺在了第一位,沒有想到其他方面的價值”。以前,大部分以色列人並不知道這個“猶太人保護區”。這個地方保護了下來,當以色列人發現了這個地方的時候,“他們興奮得不得了……每天都有許多猶太人去,他們會趴在銅牆上掉眼淚,這個時很重要的。有人寫書叫我簽字,留住鄉愁,什麽是鄉愁?鄉愁就是能引起你的回憶的那些地方的場景、建築。”

阮儀三與雅各布斯的經歷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金衡山是城市規劃名著《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的譯者。在他眼裡,此書的作者雅各布斯的一些經歷與阮儀三很相似。雅各布斯住在紐約,有一次因為城市要改造,有一條馬路要穿過她的住宅區,她用自己的名氣召集居民去抗議,最後也使得該街區避免了被拆掉的命運。

她為了保護他們的社區還做了許多實際的行動。她到哈佛大學做講座,這引起了洛克菲勒基金會的注意,並希望她能把她的理念寫成一本書。雖然她是業餘的城市規劃批判者,但是這不妨礙這本城市規劃名著所造成的巨大影響。她反對那時很流行的霍華德的花園城市設計理念。霍華德認為,城市要像個花園一樣,各區域功能整齊劃一。至今為止,這個理念對我們現在的城市規劃還有很深的影響。

簡·雅各布斯

金衡山用了三個詞來總結雅各布斯的城市規劃精神:自在、自然、自我。城市有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自然的,不能人為地去破壞它。自然產生城市的過程中,就有著一種自在的生活方式。像上海的老城區裡,各種各樣的人生活在一起,各種各樣的店也聚集在一起,還有許多小企業。金衡山認為,上海與這本書所倡導的城市規劃有著特別相似的地方。雅各布斯說,城市要活躍,馬路就一定要短,而且要多拐彎,這種思路在上海的規劃裡就表現得比較明顯。

阮儀三最喜歡的城市是蘇州和揚州。最近,他帶了一批文史館的館員,去揚州看小園林。揚州在這五年裡面出現了300多個小園林,都是拆掉了新房,重修老房子,風景優美,充滿詩情畫意。阮儀三覺得,這是新的城市複興。蘇州也一樣,最近五年,蘇州把所有的老園林都發掘出來了,成為了“園林之城”。最關鍵的是,這樣的改建運動沒有把老百姓都趕走。阮儀三認為,這也實踐了《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裡面提倡的人和城市的關係的和諧。阮儀三希望在各個城市裡都能建立起一種良好的生態,不僅是自然生態,也包括人與人之間的生態和人和周圍環境的生態。

如何在保護歷史建築的情況下,還能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環境?

許多老建築的居住條件也許並不好,那麽如何在保護老建築的過程中,還能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呢?阮儀三認為,對於這個問題歐洲已經有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巴黎更新的過程中,居民基本上沒什麽變動。巴黎政府對他們的生活設施進行了現代化的改造。但是,我們的城市更新並沒有學習歐洲的經驗,而是學了新加坡、香港的經驗,而且還沒有學好,這造成了無序的改造。

阮儀三認為,政策是很難讓政府邁過去的坎。揚州許多小園林,都是老百姓自己建的,民間有專門的房屋租賃公司、投資公司、修建公司,他們也許有些地方不太合政策規範,但是總體上來說卻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而上海就卡得太嚴了,以致於許多事情沒法辦到。“田子坊是‘不合法’的,按照合法的途徑來做的有1933老場坊和M50創意園。這些地是開發商擁有,政府決定這是文化發展用地,不能隨便動,所以在規劃上,很多事就非常難辦。”

上海田子坊

在歐洲,政府會對這些歷史建築進行補貼,圖書館、博物館、動物園和公園都是免費的。“我到德國馬克斯的故居那裡參觀,裡面住著馬克思的後代。她的房子門口有個廣告,寫著‘我燈開著時可以進來,燈不開時我不在家,不能進來。’因為政府補貼了他們,他們要對大眾開放。”阮儀三批評道,我們還是喜歡從商業角度考慮城市更新的問題,並想從這些歷史建築中賺錢,而這樣並不是為人民服務的做法。

我們該怎麽看待奇形怪狀的建築的新奇建築?

在倡導保護歷史建築的過程中,我們該怎麽看待“大褲衩”這樣的新奇建築?金衡山認為,他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會講到一些後現代主義建築。他覺得“大褲衩”就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的一個樣板,所以他對建築的多樣性表示寬容和理解。

阮儀三則有著不太相同的看法。他認為,這些建築之所以怪,是因為它們是反映了這個時代。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它們都放在哪裡。這一點上海做的比較成功,因為阮儀三嚴格控制了老外灘的天際線,把奇形怪狀的建築限制在陸家嘴了。

“當時很多大亨要來建高樓,我和他們大吵了一頓,當時的市委書記認為我說的有道理,至少不允許在外灘傳統的輪廓線上加新的東西。外灘要保持三條:建築高度上的控制、建築輪廓線上的控制、還有建築性質上的控制,即必須得是金融、物業、商業性質的。”

上海外灘建築群

“實際上,上海至少比北京漂亮、比南京先進,它布局的整個形態,這幾年做的環河布道,把靈動的線條串進城市,都是真正為老百姓服務。”阮儀三認為,我們光學習別人家的東西是很可悲的,我們也要善於抓住自己的特點,並與現代的要求相結合。全國每個地方的特點都非常不一樣,抓住地方特色我們才能創造出我們自己城市的特點。我們若能把這些特點都找出來,我們的城市規劃和建設就有希望了。

作者

新京報記者 徐悅東

編輯

何安安校對薛京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