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豐子愷:是什麽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

很多人說:從小到大,我都是那個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總說:“有的孩子生下來就讓人省心。”

事關學習,無論值不值,多少錢必須得花。事關孩子,無論什麽事,父母都要管。

一旦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開始憂慮孩子10年後的高考,15年後的婚姻,以及20年後的事業……

但是他們不知道,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嚴厲的教訓,而是平等的交流和身體力行的示範。

豐子愷先生曾畫過一組漫畫,寥寥幾筆勾畫出了他眼中的教育問題,這些漫畫放在今天,依然觸目驚心!

01

母親盼兒速成長,火棍對著肚臍眼,

一口吹成大人樣,省去含辛茹苦養!

02

無形手按住頭,心不爽眉頭皺。

為了成績優秀,再痛苦也要受!

03

一塊模子量大小?

生搬硬套用力塞,哪管孩子哭哇哇!

04

一廂情願地給予,

但不一定是他們身體所需的和心裡想要的。

05

一廂情願地領路,

但不一定是他們當下想去的和未來想走的。

06

一廂情願地抬高目標,

但不一定是他們能力企及的和心理承受的。

這組漫畫直戳中國教育的怪相和家庭教育的痛點,那麽豐子愷又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先來看看豐子愷的家訓:正直為人、認真做事、寬厚待人。

正直為人——是豐氏家教中極為強調的重點。

“先器識,後文藝”,豐子愷一直教導子女要先學做人,才後方可談學問、藝術。為人要正直、坦率,絕不可弄虛作假,投機取巧。

認真做事——豐子愷經常教導子女和後輩的兩句話。第一句是:“一個人能來到這個世界是極其偶然的。”所以要珍惜生命,也就是珍惜時間。

第二句是:“人來到這個世界不僅僅是為了吃飯。”因此要努力多做點有意義的事。怎麽來珍惜時間,多做有意義的事呢?那就只有“認真”兩字。

寬厚待人——豐子愷待人寬厚、溫和,凡親近、接觸過他的人都深有感受。他對子女和學生有時也很嚴厲,但這種嚴厲出於深愛和責任,對朋友、同事寬厚,對工人和保姆同樣寬厚,待若家人。

有這樣的家風影響和家教培養,豐子愷的7個子女,個個都成了有用之材。

還有一個故事,1947年,豐先生50歲,他在杭州與子女立下“約法”

年逾五十,齒落發白,家無恆產,人無恆壽,自今日起,與諸兒約法如下:

1.父母供給子女,至大學畢業為止。放棄者作為受得論。大學畢業後,子女各自獨立生活,並無供養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

2.大學畢業後倘能考取官費留學或近於官費之自費留學,父母仍供給其不足之費用,至返日為止。

3.子女婚嫁,一切自主自理,父母無代謀之義務。

4.子女獨立之後,生活有余而供養父母,或父母生活有余而供給子女,皆屬友誼性質,絕非義務。

5.子女獨立之後,以與父母分居為原則。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絕非義務。

6.父母雙亡後,倘有遺產,除父母遺囑指定者外,由子女平分受得。

從中這份約法中不難看出,豐子愷給兒女平等的愛,鼓勵子女獨立,其中不少超越了舊中國“養兒防老”的觀念。

既不向兒女索取回報,也為兒女安排舒適的生活,讓兒女們走自己該走的路,過自己該過的生活,徹底的真實而純潔。

人們都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

對孩子教育的焦慮,其實來源於父母對成長的誤區。

換句話說,如果父母不能接納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就格外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能處理好親子關係,心中就會有一個“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動符合他們的期待。

如果父母對這個世界不再好奇,又怎麽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教育,看得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和人生感悟。

豐子愷在《有趣生活》一書中寫過:

“原本我們初生入世的時候,並未意識到這世界是如此狹隘而使人窒息的。

我們雖然由兒童變成大人,然而我們這心靈是始終一貫的,即依然是兒時的心靈,隻不過經過許久的壓抑,所有的怒放的、熾熱的感情的萌芽,屢被磨折,不敢再發生罷了。

這種感情的根,依舊深深地伏在做大人後的我們的心靈中。這就是“人生的苦悶”根源。”

我們在成長中積累了很多暗傷,許多成長任務並沒有完成,與孩子相處,這些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選擇與孩子一起成長,重新面對人生的問題,尋求答案,完善自我。

豐子愷先生認為:大人需要從孩子身上學到一點童心。

童心,在大人就是一種“趣味”。培養童心,就是涵養趣味。修正他們的對於事物的看法,要處處離去因襲,不守傳統,不照習慣,而培養其全新的、純潔的“人”的心。

也就是說,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

所以,別讓逐漸“失真”的教育成為巨嬰搖籃的推手,更別把夢想隻放在孩子身上做。

當我們感到困頓、力不從心的時刻,不妨停下來,看看到底是什麽阻礙了我們。

當我們設身處地的了解問題、解決問題,便會離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來越近。

本期金句:

我們在成長中積累了很多暗傷,許多成長任務並沒有完成,與孩子相處,這些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選擇與孩子一起成長,重新面對人生的問題,尋求答案,完善自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