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905電影網專稿   因為《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這本著作,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名字為無數中國人所知;同時,作為第一個衝破國民黨及資本主義世界對中國革命嚴密新聞封鎖,進入陝甘寧邊區“紅色區域”進行採訪的西方記者,他撰寫的通訊報導,也第一次將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的真實聲音傳達給了世界。


此前,斯諾曾對魯迅等作家的短篇小說進行翻譯,編纂成集並取名《活的中國》(Living China),而《紅星照耀中國》,在某種意義上也可謂是他對“活的中國”的另一種探尋與詮釋。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又一部取材自這一報告文學的同名影片在內地院線公映。《紅星照耀中國》用鏡頭語言還原了斯諾視角下的“紅色中國”,以及當時在艱苦條件下堅持革命鬥爭的中國共產黨人。對於時下全黨全國正在深入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來說,這部影片就像是一本適時出現的生動教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過往,影視作品多專注於從戰爭前線視角,動態的描繪抗日戰爭這一歷史題材。電影《紅星照耀中國》則像是一本詳實的筆記,通過對斯諾文字素材的深度挖掘,讓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的呈現更加多元、厚重,使革命領袖人物的形象變得更加立體、豐滿。



在《紅星照耀中國》開篇,斯諾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中國共產黨人到底是什麽樣的人?是什麽樣的希望、什麽樣的目標、什麽樣的理想在支持著他們?在當時國民黨的嚴密宣傳封鎖下,幾乎無人能夠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這位“外來者”正是帶著這些問題,坐上了西行前往保安的列車。


考慮到電影的篇幅體量,《紅星照耀中國》在創作中對原著章節進行了大膽取捨,重點保留了斯諾與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領袖的深入交流。從一個充滿對未知世界探求渴望的西方記者的客觀角度,塑造了具有創新意義的中國共產黨人形象。



在斯諾與毛澤東的幾次交流中。這位領袖以舉重若輕的方式,用自己加入革命的親身經歷,向記者娓娓道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必要性。這些情節,一方面展現了毛澤東的遠見卓識與博大情懷,另一方面也更彰顯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輝”,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的創作中,這種嘗試是突破性的。


此外,《紅星照耀中國》也不忘於細節上進行著墨,陝甘寧邊區的40余天生活,斯諾的所見所聞——如熱鬧歡樂的文藝匯演、戰士與老鄉互相照拂的軍民魚水情等等,使一個原本神秘的“紅色區域”徐徐露出它樸素卻又充滿無限熱情的真容。而這樣的鏡頭語言、情節設計,顯然也於潛移默化間回答了這位“西方外來客”當初的設問。



從陝甘寧邊區歸來後,斯諾曾寫道,“從字面上講,這本書是我寫的,但這些故事卻是中國革命青年們所創造的,這些革命者使這本書所描寫的故事‘活著’。”


今天,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而不懈奮鬥的日子裡,重溫《紅星照耀中國》無疑是必要的。用影像回望歷史,向新一代年輕人傳承當中的革命精神,才能讓這些力量繼續鮮活的“活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