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涵:從庫存周期看本輪大宗還能漲多久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王涵

  投資要點

  歷史上的大宗與庫存周期:庫存主動補、被動去階段大宗往往漲價。大宗商品價格是供需關係的結果,在庫存周期的4個階段中,兩個時間段是供需關係對於商品價格最有利的階段,一是主動補庫存的早期,即企業剛剛開始擴產,但需求旺盛。二是被動去庫存的階段,即需求開始改善,而企業供給尚未增加。今年也是如此,4月之後,中國相繼經歷需求改善帶來的被動去庫存階段,以及逐步向主動補庫存過渡的階段,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快速上漲。

  3月被動去庫存之後,7月起中下遊開始進入主動補庫存階段。2020年以來,庫存周期經歷了“被動補”-“被動去”-“主動補”階段。隨著需求的拉動和生產的改善,下遊工業品和消費品從7月率先開始較為明顯的補庫存,中遊原材料也在下遊的高需求拉動下開始補庫存。然而,中下遊的需求還未有效傳導到上遊資源開採行業的庫存累積,上遊行業庫存同比分位數仍然較低。

  本輪補庫能維持多久?外需為主驅動,但合意區間或限制補庫時長。

  • 需求端:美國供需缺口支撐中國產商補庫存。美國二輪財政刺激落地,將繼續對其居民消費形成強支撐。在美國疫苗尚未大範圍推廣、供給復甦相對偏慢的背景下,短期內中國出口和補庫存動力將受益於全球供需缺口的存在。

  • 供給端:“空中加油”疊加疫後謹慎,補庫存延續時間或較短。當前庫存水準實際上仍高於合意庫存區間的中樞(5%),由於考慮到主動補庫存過程中企業的生產意願,取決於其對中長期合意庫存水準的預期,本輪主動補庫存的空間可能相對有限。此外,疫後企業補庫存的意願可能也會相對保守。因此,本輪主動補庫存的空間可能相對有限,持續時間可能也相對較短。

  後續大宗商品價格短期仍受補庫支撐,但對需求邊際轉捩點更敏感。短期海外供需缺口仍可支撐補庫存動力,後續需觀察需求的邊際轉捩點,從歷史經驗來看,在補庫存的後期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會出現滯漲。而本輪庫存周期“空中加油”的特點可能也會使得一旦需求出現轉捩點,補庫存周期結束得較快,屆時不排除大宗商品價格由“快漲”迅速轉為“快跌”的可能。

  風險提示:全球需求超預期下滑,國內外經濟、政策形勢超預期變化。

  2020年11月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行,引發市場關注。大宗牛市預期的背後,實際上是市場對“補庫存”啟動的預期。那麽,庫存周期各階段大宗商品價格表現如何?本輪庫存周期到了哪個階段?本輪主動補庫存究竟能延續多久?對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有何啟示?我們將在本文中一一解答。以供投資者參考。

  歷史上看,庫存周期的哪一階段

  大宗價格往往上漲?

  我們可以根據企業生產、需求的情況將庫存周期劃分為4個周期。這裡我們用製造業PMI中的生產分項來代表生產,而考慮到國內終端需求過去更多來自地產和基建,因此使用地產+基建投資作為需求的指標,製造業PMI中新訂單-生產來代表供需關係:

  1)主動去庫存:企業生產弱,需求弱,生產降幅快於需求降幅,庫存去化。如2014年9月~2015年12月、2018年11月~2019年5月;

  2)被動去庫存:需求恢復,生產也有所恢復,但需求改善幅度更大,庫存繼續去化。如2016年1月~2016年7月、2019年6月~2019年12月;

  3)主動補庫存:需求仍然不錯,企業開始擴產,庫存增加。如2016年8月~2018年5月;

  4)被動補庫存:生產開始放慢,但需求下降更快,庫存被動堆積。如2018年6月~2018年10月。

  “被動去庫存”與“主動補庫存早期”中通常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大宗商品價格是供需關係的結果,在庫存周期的4個階段中,兩個時間段是供需關係對於商品價格最有利的階段,一是主動補庫存的早期,即企業剛剛開始擴產,但需求旺盛。而在主動補庫存的後期,需求端的斜率已開始放緩,但生產未降,商品價格漲幅可能放慢;二是被動去庫存的階段,即需求開始改善,而企業供給尚未增加。這兩個階段往往對應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時間。

  2015年以來大宗價格與庫存的關係基本遵循上述規律,今年也不例外。如2015年12月~2017年8月庫存周期經歷了被動去庫存以及主動補庫存的早期,這一階段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1]。今年也是如此,我們看到4月之後,中國相繼經歷需求改善帶來的被動去庫存階段,以及逐步向主動補庫存過渡的階段,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快速上漲。

  [1] 2014年以來的例外是在2018年11月~2019年5月,這一階段的特殊之處在於由於中美貿易戰的問題,長期需求預期發生變化,儘管當時國內終端需求已有所企穩(基建、地產陸續回升),但企業生產行為仍非常謹慎,導致了主動去庫存。但由於終端需求改善,實際上供需環境並未惡化,因此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提前上漲。

  本輪庫存周期到了哪一階段?

  中下遊主動補庫存

  2020年以來,庫存周期經歷了“被動補”-“被動去”-“主動補”階段。2019年底庫存周期已經處於底部,正如我們在2019年12月30日報告《庫存周期,心動還是幡動》中指出,未來庫存或觸底反彈,真正的回升依賴之後的長期需求改善。然而,2020年1月開始的疫情對經濟和生產生活的衝擊使得投資和消費需求驟降,但企業的生產並不能迅速反應,因此企業進入了被動補庫存的階段。2020年3月開始,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需求逐漸得到改善,企業在疫情期間積壓的庫存得以釋放,生產的恢復稍慢於需求,從而進入被動去庫存的階段。2020年7月以來,企業的生產逐漸恢復,需求也穩步上升,部分行業開始主動補庫存。

  分行業來看,上中下遊庫存同比都為3月開始從高位回落。疫情對上中下遊的衝擊是同步的,不同於以往庫存周期產業鏈“上遊-中遊-下遊”的傳導路徑,本次疫情對產業鏈的影響是同時發生的。2020年3月,上中下遊產成品庫存同比都已衝頂。從衝擊的程度上來說,中遊原材料對疫情的反應最為敏感,庫存當月同比達到了21%。之後的幾個月裡中遊原材料開始去庫存,7月同比為6.7%,去庫存效果顯著。

  7月以來,中下遊行業補庫存趨勢開始顯現,但上遊分位數仍然較低。隨著需求的拉動和生產的改善,下遊工業品和消費品從7月率先開始較為明顯的補庫存,中遊原材料也在下遊的高需求拉動下開始補庫存。然而,上遊部分行業還沒有開始補庫存的跡象,雖然近期黑色金屬製造業需求較高,但還未有效傳導到上遊資源開採行業的庫存累積。隨著中遊需求的逐漸傳導,上遊行業比如煤炭和黑色金屬礦開採業都將得到有效提振。

  補庫存能延續多久?

  關注本輪“空中加油”的特點

  美國二輪刺激落地,將對美國需求繼續形成約1季度提振。美國規模為9000億美元的疫後刺激法案落地,參考美國經濟分析局(BEA)對首輪刺激法案影響的模型,我們對二輪刺激法案的影響進行詳細拆分預測。如果二輪刺激在2021年1月開始實施,則能夠對當前的美國消費形成約1個季度的支撐。

  考慮到美國疫苗推廣仍待時日,供需缺口存在持續支撐中國出口和補庫。從美國自身供給來看,企業生產恢復的斜率將取決於疫情和疫苗賽跑的速度。假設疫苗不受變異病毒影響,則據CDC現有預測,2021年4月美國疫苗覆蓋率將達62%。同時,考慮到美國民眾相對較低的接種意願(當前美國居民約67%傾向於接種疫苗,在主要經濟體中排名靠後),疫苗實際推進進度可能還要慢於當前主要醫療機構假設。在疫苗尚未大範圍推廣、供給復甦相對偏慢的背景下,短期內中國出口和補庫存動力將受益於全球供需缺口的存在。

  但供給端來看,本輪疫後補庫存與往常有兩大不同:

  • 當前補庫存起點水準就不低,“空中加油”意味著持續時間或相對短。我們在2017年9月5日的報告《下個主題:“新(心)周期” 後看什麽》中分析,供給側改革以來,中國處於經濟轉型期,合意庫存增速區間為0%-10%。疫情之後庫存快速累積,雖然前期已經歷了被動去庫存,但是站在當前時間點,庫存水準實際上仍然高於合意庫存區間的中樞(5%)。考慮到主動補庫存過程中企業的生產意願,取決於其對中長期合意庫存水準的預期,本輪主動補庫存的空間可能相對有限。

  • 疫後謹慎:經歷過疫情之後,企業補庫存的意願可能也會相對保守。除此之外,在經歷過新冠疫情衝擊下庫存的被動累積之後,企業的預期也會相對偏保守。

  因此,本輪企業主動補庫存的持續時間可能也會相對較短。

  後續大宗價格走勢怎麽看?

  對需求轉捩點或更敏感

  短期仍處補庫存初期繼續支撐大宗價格。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海外的供需缺口至少將延續至明年的1季度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仍將處於補庫存的階段,這也將繼續支撐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而上遊原材料的庫存處於低位這一因素,甚至可能在短期內使得商品價格上漲加速。

  但本輪庫存“空中加油”的特點意味著大宗對需求的邊際轉捩點更為敏感。後續需觀察的是需求的邊際轉捩點,從歷史經驗來看,在補庫存的後期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會出現滯漲。而本輪庫存周期“空中加油”的特點可能也會使得一旦需求出現轉捩點,補庫存周期結束得較快,屆時不排除大宗商品價格由“快漲”迅速轉為“快跌”的可能。我們會在後續的報告中繼續緊密跟蹤需求以及庫存周期的演化。

  風險提示:全球需求超預期下滑,國內外經濟、政策形勢超預期變化。

  (本文作者介紹: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