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朝第一案新解:朱允炆陵墓在福建,鄭和見過建文帝?

所謂明朝第一懸案,即朱允炆下落之謎,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攻克南京以後,朱允炆下落就成了一樁歷史懸案。600多年來,史學家苦苦追尋朱允炆的下落,作出了很多猜想,迄今至少有30余種。

那麽,朱允炆到底逃到何處?福建出土一座古墓,或許就揭開了朱允炆下落之謎。與此同時,學者通過考古和史料研究指出,鄭和下西洋過程中,還曾“拜見過”朱允炆!

2008年,在福建寧德蕉城區金涵鄉上金貝村,一支修路隊在上金貝村景區修整步遊道時,無意中在草叢之中發現了許多規則的青石條,隨即一個頗有規模、形製奇特的古墓葬展現於世人之前。

經過數日挖掘,古墓終於初現原形:墓地長約27米,寬約9.7米,佔地面積約261平方米,墓裡還有一地宮(安放舍利或出家人屍骨之處)。不同尋常的是,整個古墓底座或路面都是用花崗石鋪成的,瓦片是由花崗石雕刻的,其規格很高,做工非常考究

但是,這座古墓曾遭損毀,墓內空空蕩蕩,連墓志銘都不翼而飛,只在地宮之處留下一座塔碑,上書“禦賜金鑭佛日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

古墓透露出來的神秘,與周圍鄉鄰傳承的古老傳說,引起了很多學者的濃厚興趣。研究之後,讓人震驚的事情出現了,南京大學教授潘群和馬渭源等明史研究專家一致認為:上金貝古墓為建文帝陵寢。其中,南京大學教授潘群還親手題寫了“明朝第二陵”字幅,給流傳600余年的明朝第一案蓋棺定論!

空空蕩蕩的上金貝古墓(上圖,古墓一角),到底透露了什麽信息,讓眾多學者認為這是建文帝的陵墓?

原來,這座古墓非同一般,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上金貝古墓主人是僧人,按照習俗僧人去世之後,往往建塔而不建墓,但此墓卻打破這一常規,顯得非同一般。除此之外,古墓格局非常格局宏大,三層六闊,做工非常考究,猶如一個縮小版的皇陵。其中,墓頂上有一顆蓮花座托著的火龍珠,讓整個古墓猶如“炆”字形,似乎寓意著什麽。

二,古墓中為唯一文字,就記錄在塔碑上,但塔碑上卻沒有落款(何人何時的落款),這在福建還是首次出現,又顯得格外不尋常,仿佛墓主不認可朱棣的永樂或後繼者的年號。

塔碑上的文字又透露什麽信息呢?學者考證發現,“禦賜金鑭佛”代表皇帝禦賜頂級僧人,說明這個僧人身份非同一般,朱允炆符合這一條件;“圓明大師第三代”中的“圓明”,即明朝和功德圓滿之意,第三代正好是朱允炆的身份,第一代是朱元璋;“滄海珠禪師之塔”中的滄海代表天下之一,而“珠”卻有“朱”之意,因此整句話就暗含了朱允炆之墓的意思。

但僅憑這座非常一般的古墓,並不能證實朱允炆的埋葬於此,因為除了可以鑒定出“元末明初”的時間點,與朱允炆處於同一時代之外,沒有一條確切物證,一切都是猜測。不過,史料記載和寧德考古發現,讓“朱允炆葬於寧德之說”慢慢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證據鏈!

一,在寧德支提寺,至今還珍藏著一件五爪金龍袈裟,南京雲錦專家考證確認是明初宮廷禦用珍品。潘群、馬渭源等推測,這是朱允炆逃難時攜帶的朱元璋禦賜的袈裟。如果不是朱允炆的,又會是誰的?

二,上金貝村山腳下的鄭岐村始祖鄭岐公,已經被確認是建文帝22位逃亡大臣之一。因此,朱允炆應該就在鄭岐公不遠處。

三,早在2004年時,南京大學潘群教授就在《罪惟錄》(査繼佐作品,金庸祖先)中有了驚人發現,建文帝一路難逃至福建雷峰寺,巧合的是,鄭和一次下西洋回來之後,還曾“拜見”了建文帝

1683年重修的《江寧縣志·陵墓》中記載:“三寶太監鄭和墓,在牛首山西麓。永樂中命下西洋,有奇功,密知建文蹤跡,回朝皆奏不聞,史稱其有隱忠雲”,佐證了《罪惟錄》的記載。

在明朝史料中,明初閩東和寧德是非比尋常之地,史書記載含糊不清,令人難以理解。

根據《國榷》、《明神宗實錄》、《福寧州志》、《寧德縣志》等記載,永樂年間福建及寧德官場有大量官員被處置,尤其永樂五年至十六年之間,寧德三任知縣只有姓卻沒有名字記載,史書上隻說姚某、李某、包某,這在史書記載上極為罕見。

除此之外,永樂年間閩東曾發生大面積毀寺殺僧,永樂二年閩東大規模屯軍等現象,很難讓人不將朱棣的這些行為,與偵緝建文帝聯繫起來。

正因如此,南京大學潘群教授、江蘇省鄭和研究會副秘書長鄭自海等學者一致確認,朱允炆最終逃亡到了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就是朱允炆陵墓,持續600多年的明朝第一懸案宣告破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