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鵝知道 | 想象力的局限 讓《三體》電影和電視劇很難成精品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據國內消息,根據《廣電總局關於2019年5月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通知》,電視劇《三體》通過備案,製作周期一年,9月開拍,共24集。報備機構是上海遊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題材是當代科幻。

《三體》是國內科幻文學的優秀代表,拍成電視劇、電影也是眾多原著粉多年以來的渴求。但在知乎答主郝星河看來,《三體》拍成電視劇、電影都非常不容易,主要是想象力的局限,尤其是對宇宙的物理想象,很多都超越了導演們的認知。

以下為知乎答主郝星河回答原文,騰訊科技稍作整理:

《三體》系列是中國科幻時代最大的文化自信。奇崛恢弘的想象,宏大的世界觀,厚重層次的英雄群像,冷靜超然的的敘述手法,“幽靈倒計時”“三體人脫水”“第一聲啼鳴”每一個事件描述細致微妙。

《三體》為什麽那麽難拍?為什麽視覺化那麽難?除了技術局限,也可能有想象力的局限,尤其是對宇宙的物理想象,很多都超越了導演們的認知。

舉一個例子——“水滴”,小說中這樣描述:“水滴的速度已經超過了第三宇宙速度的十倍,它沿途猛烈撞擊著碎片,被撞擊的碎片再次熔化並高速飛濺,與其他碎片產生了次級撞擊,在水滴後面形成了燦爛的尾跡。尾跡最初像一顆怒發衝冠的彗星,但很快拉長,變成一條上萬公里長的銀光巨龍……被龍頭穿透的一艘艘戰艦,在龍體中部爆炸開來……三十分鐘後,燦爛的巨龍仍在飛翔……這時,金屬雲團中已沒有一艘戰艦存在。”

也很理解導演也想象不到。轉變為螢幕效果更是難上加難。

引用科幻作家陳楸帆的話:“科幻片需要跟其他的類型片進行區分,“科幻IP孵化的過程是非常關鍵的環節,不要幻想一篇小說拿過來就可以非常舒服地把它進行轉化,盡量把一些視覺化的東西前置,包括世界觀、空間、道具的設定,這個階段需要一些專業的視覺特效人員以及科學顧問參加進來。”

拍《流浪地球》,郭導用了4年時間,把能實景的場景都做成了實景,總共實景面積達10萬平方米,場景的搭建極其精細;總共實景面積達10萬平方米,場景的搭建極其精細;,最多一個鏡頭修改了251版。

要拍好《流浪地球》尚且這麽難,要這麽用心,何況是巨著《三體》呢,更是難於上青天。

把動人、震撼的思想在紙上寫下來很難,在螢幕上製造震撼很容易,在螢幕上製造想象力很難,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技術、視效,但只有想象力是沒有邊界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