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特級教師李烈:做校長是自我修煉的過程

在萬物互聯的今天,教育正面對著一個全新的發展環境。在新時代,校長更需要對教育及教育的發展有前瞻性的思考,要清楚面對未來的社會,面對明天的世界應該如何作為,這是今天的教育應該承擔的使命。

那麽,在今天,好校長的價值是什麽?又該如何做校長?本報特開辟“今天,我們如何做校長”這一欄目,邀請在教育領域深耕多年的知名校長和專家,談談這一話題。

做了23年校長的李烈,獲得了很多業界的讚譽和認可,更獲得了眾多老師的追隨。這對於帶大家乾事業的學校管理者來說,無疑是最大的肯定。

在北京正澤學校校長李烈看來,做校長是一個做人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修煉的過程。她認為,教育人始終應該深刻思考分析,緊緊抓住教育本質的東西,提升生命的質量。日前,在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百期論壇上,李烈和來自全國的校長們分享了23年做校長的心得體會。

二十幾年的校長歷程,對我而言,是一個做人的過程,這個過程非常核心和根本的一點就是需要不斷自我修煉,不斷學習,不斷提升。因為我們做的是人的工作,而做人是有學問的。我愈發在自己內心深處感到,校長需要深層次的學習、內化和提升,才能不負校長這一職務。

校長的自我修煉,是自我向內心靈魂深處探索、發現、創造,與自己進行深層的溝通和交流。我做教育45年,其中23年做校長。我想做校長首先要有赤誠的教育之愛,要有理性思維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寬闊國際視野和自覺責任擔當。

直到今天,我做了二十多年校長,自認為這五個方面構成的教育家型的素養結構依然達不到,有不少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而這些方面的素養,在學校管理中體現在方方面面。

回想做校長的經歷,我有三點體會分享:做校長要持經達變、執兩用中、清淨為正。

做校長要持經達變,抓住教育的本質

做校長要持經達變。經就是“道”,無論做事做人我們都要以“道”為根本。所謂道生萬術,道由術顯。尤其我們做的是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是扎根的教育,是奠基的教育,是全民發展的教育,尤其需要用心培育孩子完整的人格。

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將來孩子們走入社會之後,社會角色所需要的那些素養和學業成績相比哪個更為重要?舉個例子,哈佛大學歷經75年時間,跟蹤調查了724個人的一生,團隊換了一撥又一撥,最終得出結論:比別人活得更有幸福感的人生鼎盛構成的重要原因是我們與周圍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即,親情、愛情、友情之“愛”。

在小學階段,培養孩子們的心智模式和健康情感非常重要。這個更重要的東西是教育裡的“道”,教育裡的“道”指德行、思想、規律、本質、根本,以這樣的“道”所生發出來的“術”,也就是策略、方法才不一樣。無論社會怎麽發展,無論有多少探索,教育人始終應該深刻思考分析,緊緊抓住教育本質的東西,以提升生命的質量。

做校長要執兩用中,修煉自己的思維品質

做校長要執兩用中。任何一個事物,知其兩端,方知中間,實際上突出的是執中的概念,就是我們做事不偏不倚,不走極端,不可失中。若能恰到好處地掌握住這個度,就叫做“執中”;偏離了這個度,就是失中。由於用適中的方法辦事能符合實際而收到最佳的效果,所以“中”就含有合宜、正確之意;如果我們只有靈活,沒有恆定,或者只有恆定,沒有靈活,大家可以想象,一定是失中不符合規律的,事情肯定做起來效果不會理想。

教育中有幾個關係需要我們去思考。

個性和共性。即使現在我們非常強調個性教育,但我們做基礎教育,共性仍然是最重要的。在這個階段孩子的社會角色開始啟蒙,而社會角色中特別需要規則意識和團隊意識。過分強調共性,或者忽略個性都是一種失中。

技術和藝術。現在人工智能、互聯網等現代手段已經對教學提出非常大的挑戰,這些手段是技術我們可以應用,但無論如何,技術不可以替代藝術。因為教育是藝術,技術替代藝術,用這些手段替代了我們與孩子之間相互交往過程中的體驗,那樣一種教育肯定也是一種失中。

做校長要有“靈商”,這是“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是教育人應當具有的一種特殊能力。如果我們不具有這個能力,那麽可能也無法真正做到換位思考、感同身受。但作為校長,又不能只有此能力,也要有原則,感受到了可以多些理解,卻不一定都讚同,更不一定都能滿足,情感與理性兼而有之才是“執中”。

在“執中”的過程中,需要我們做校長的具備一些思維品質,比如思考問題善於抓住本質屬性,善於發現規律性的東西,與此同時,多維的思考、互逆的思考、系統的思考等,都需要我們不斷地修煉、提升。

做校長要清淨為正,清靜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做校長要清淨為正。清靜是天地之德,得而長守之方為正道。清靜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清靜,要遵循規律,守正出奇。生命的成長有規律,我們的教育有規律,孩子的認知有規律,一年四季一定是春播夏長、秋收冬藏,違背自然規律肯定要出問題。教育一定要遵循規律,不遵循規律,搞速成、搞急功近利一定會出大問題。

清淨,要淡泊名利,摒棄浮躁。今天的社會浮躁的東西多了些,但浮躁的東西一旦進入到教育領域真是一種悲哀,我們做校長的一定要有把持,一定要有定力。

校長們都知道“櫥窗分析法”,那是進行自我認知的一種常用方法。“公開的我”、“隱私的我”、“潛在的我”及“背脊的我”。

做校長尤其應關注自己的第四個櫥窗,即背脊的我。對待老師、對待學生,我們應該多關注第三個櫥窗,即“潛在的我”,關注老師們的發展潛力。

但當我們面對自己的時候,應該多些關注“背脊的我”,不要沉浸在自我良好的感覺當中,一定要傾聽溝通,多些反躬自省。校長只有具有這種開放思維的品質,善於聽取意見,才能真正地不斷成長,才能發現自己問題所在,有針對性地自我修煉,才能有效地消除自我盲點。

《左傳》中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傳之久遠,此之謂不朽。”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個“不朽”應該是我們今天校長立人的原則。

做校長過程是一個做人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自我修煉的過程。藍天白雲,守一份清淨之道,循規律而行,有一份追求價值的堅守,享受一份執中與清淨,我喜歡,也追求。

作者:李烈(北京市正澤學校校長,正高級教師,小學數學特級教師,國家教材委委員,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小學教育專委會理事長)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現教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