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產職業劇,到底還能好嗎?

近幾年,“國產職業劇”一出現,明明五個字,觀眾眼中只剩了一個——“假”。

聽上去簡單粗暴不公平,但,莫名其妙的職業,專業性的缺失(不,是沒有),錯亂的敘事邏輯和狗血的戀愛套路,都頂著“職業劇”噱頭,一點點消耗觀眾的耐心和好感度。

也難怪觀眾們不領情,“製作方”與“觀眾“本該互相成就的關係,你“掛羊頭賣狗肉“忽悠我,我自然不買账。

於是觀眾轉向日、韓,美,“職業劇”我們是欣賞得來的,只是不在自己國家。

這不是很悲哀嗎?但更悲哀的是,國產“職業劇”,還能好嗎?

我不知道。

畢竟在國產“都市劇”都脫離現實、發揮不穩定的狀況下,去期待“類型化“更高、”專業性“更強的“職業劇”,挺難的。

看知乎問答,中國影視的市場大環境和編劇艱難處境下,也有許多無奈。

但,我不相信。

因為,我們明明有過好的“職業劇”的萌芽。

如果說《壹號皇庭》等TVB律政劇更遙遠,那麽大陸也有過《重案六組》等世紀初的刑偵劇,也有過《心術》這種已經接近“職業劇”的醫療題材劇。

帶著這種執念,於是有每一部職業劇,都想這一部會好的吧。

但從各種談著戀愛的“醫生”到各種談著戀愛的“律師”,一言以蔽之:唉……

終歸是:缺乏行業信仰

最近,又一部和“職業”相關的國產劇上線,就是《金牌投資人》

雖然收視率和口碑都很堅挺,但這劇的關注度似乎沒有那麽高,豆瓣僅有一千多個人打分。6.7的評分雖然也只能算表現尚好,但是對比同類國產行業劇,終於有了較大的改觀,真正“乾貨”的劇情或許是關鍵原因。

可能,這個劇確實還有很多遺憾,對比度失衡的色調,以及服裝光鮮的人物。

不過,在這部並不張揚的劇裡,我看到了近幾年打著“職業劇“旗號的國產劇中缺少的東西

首先,這部劇裡終於有“職業”了

別誤會,這裡的“職業”,不是指附加在人物身上的外在身份,不是號稱自己是什麽職業,就是什麽職業。而之後,除了遇見男主外,和劇情半毛錢關係沒有。

這裡的“職業”,指的“職業特性”,或者叫專業性。

好奇是天性,“職業劇”的吸引力,也基於觀眾對不熟悉領域的好奇。

所以,它應該有該“職業“的規則、運作方式,最好是區別於其他職業,獨有的職業特徵。

試問,如果醫生和律師的工作,演出來都是一個樣子,你會願意看嗎?

但問題來了,怎麽表現出“職業特性“?

職業劇不是科普專題片,一味講專業知識,會非常枯燥。因此,一部優秀的“職業劇“,既要呈現出該“職業”的專業特性,又要與戲劇性相平衡。

聽著很難,但 “職業劇“畢竟是電視劇高度商業化的階段,所產生的一種電視劇類型。既然是類型,就有基本的類型套路。

套路一是“職業困難“,即在職業中暫時達不到的某種目的。如,律政劇中律師如何打贏官司,醫療劇中法醫怎樣鑒定死因,“職業困難”的設定,主要負責製造戲劇懸念。

套路二是“職業技能“。主角要使用擁有的職業技能,解決困難。而在使用“職業技能”解決“職業困難”的過程中,“職業特性”會被塑造出來。

如,《un》中的職業是“法醫”,因此,通過對“屍體“特徵分析,利用專業知識,找到死因,就是法醫的“職業特性”。

劇中字幕對專業知識的普及,就是為解釋“死因“做準備。

而即使有著豐富經驗的法醫們,也會遇到資訊被遮蔽以及各方壓力。因此,使用既有知識抽絲剝繭的過程,就是塑造”職業特性“的過程,謎底解開了,法醫的職業性也被觀眾接受。

因而,刑偵、醫療和律政,是最常見的“職業劇”題材,因為方便以上套路。

但怎麽設定“職業困難”,又怎麽用”職業技能“解決?沒有專業知識的熟稔,根本無法完成。

於是,我們的“偽職業劇“中,“職業特性”就被跳過了。

但在《金牌投資人》裡,居然能看到基本按照“職業困難”—“職業技能”的套路,去表現“投資”過程。

講真,“投行“本身非常複雜,拍攝難度很大。這部劇雖然有所簡化,但好在沒逃避。

劇集前期只有一個線索——榮鼎和奧納兩家投資公司對巨能科技的股份爭奪。

這的確是“投行”的工作內容,哪個公司拿到的股份多,就意味著,它能掌握的主動權就越大。

但是,怎麽拿到股份?

劇中男主追到香港,試圖用五百港幣換來10分鐘的談判時間,然後,他得到的結果是

這樣的。

看,“職業困難”順理成章出現了。

困難被拋出後,也試圖在用“職業技能”去解決,劇中“投資人”的“職業技能”被歸納為“永遠要知道比別人多的資訊”。

聽著有點敷衍,但後期劇情還算沒跑題,男主和對方公司的投資人,就一直利用各種管道進行資訊的收集和判斷,並且利用這些資訊為自己爭取有利條件。

男女主的首次相見,也是在通過已知資訊判斷身份。

當然,投行”的行業運作肯定沒這樣簡單、幼稚,可在以往“偽職業劇”中,連這種簡單幼稚的職業運作,都懶得演給我們。

第二,這部劇終於有“職業中的人“了

職業中的人,即“職業劇”的主角,他們不僅要承擔劇情發展的功能,更要呈現“職業生存狀態”。

不是每天穿華服,吃西餐,挎名牌包這種浮誇。

而應是,“從業者”如何被職業規則影響,又如何在職業中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因此,身在其中的痛苦、艱難,都要被展現。

《半澤直樹》中銀行的暗黑規則。

《csi》中隨時面臨的人身危險。

而在這部《金牌投資人》中,顯然還是和以往“偽職業劇”一樣,主角光鮮亮麗,住著雙層大房子。有吐槽也說,根本不像是“投行“忙到灰頭土臉的投資人。

但忽略外在,男主被一碗面潑到頭上,依然面不改色。被質疑後,仍有自我職業的清晰認知。

拿著普通艙機票卻在vip休息室,是為了發展人脈,收集資訊,這些塑造看起來,倒也還有點 “職場中人”的樣子。

當然,這種表面是不夠的。好“職業劇”,一般是“從業者群像“,因為群像中人與人的交往,才有豐富性,才能承載價值觀的不同。

《legal high》中的“凹凸組合”,《un》中的中堂和美琴,都代表不同價值觀。

《金牌投資人》中,也在試圖這樣表達。

當得到可能違反“行業規則”,卻會非常有利於自身的資訊時,到底該不該利用?

男主沒用,而女主用了。

劇中,男主設定是學歷不高,靠個人能力一步步爬上來的職業投資人,自稱“金融民工“。因此他的決定,既由於“行業”規範,也源於個人身份。

女主則不同。

不同做法,代表不同價值觀的碰撞,而角色的價值觀,既有助於人物性格的清晰和戲

劇性,也傳遞著職業劇的終極題旨:我們該樹立怎樣的“職業倫理”?

這是一種對“職業精神”的探討,而這種對“職業精神”的辯證思考,才是劇集最想要傳達的內容。

因為好的職業劇,是能夠帶動觀眾在認同中去思考的。

(對不起,雅人叔,又是你)

當然,這兩點,在職業劇中不過是基礎,要做到優秀,還要從細節、結構、主題上進行深入,可我們的“偽職業劇”,卻連以上兩點都做不到。

實際上,無論是什麽職業,好的職業劇,總是會吸引到一批觀眾,並試圖,由之對劇中描繪的職業感興趣。也許,《金牌投資人》這樣的劇,還只是做到了一個基礎,但是,它起碼指出了國產職業劇真正的方向。

也希望,之後有更多,真正的國產職業劇出現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