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慢綜藝”好看,但不要被“禪綜藝”催眠

  【聚光燈】

  近段時間,“慢綜藝”又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這源於兩檔 “慢綜藝”的開播。一個是何炅、黃磊等參與的《向往的生活2》,另一個是韓國綜藝大神羅英石製作的《林中小屋》。《向往的生活2》播出後反響不錯,《林中小屋》雖然在豆瓣評分頗高,但相較於羅英石之前的作品,口碑還是有所下滑。兩檔綜藝的不同遭際再次引起我們對“慢綜藝”的思考。“慢綜藝”是正確方向嗎?“慢綜藝”之“慢”的界限又在哪?

  “慢綜藝”:全新的綜藝理念與形態

  “慢綜藝”既是一種全新的製作理念,也是一種新的綜藝表現形態。

  曾幾何時,“快”才是電視綜藝節目的主要特色。2015年《奔跑吧,兄弟》(現更名為《奔跑吧》)的躥紅,讓競技類戶外真人秀成為熒屏上最熱門的綜藝節目類型,之後《××挑戰》或者《極限/極速××》的節目扎堆亮相。這類“快綜藝”節奏明快,剪輯乾淨利落,情節衝突強烈,後期笑點密集。不過,觀眾很快就審美疲勞了——打開電視,到處都是明星在比賽,明星在奔跑,明星在跳水,明星在對抗,明星在“互坑”。

  正是在這樣的情景下,“慢綜藝”應運而生。去年《向往的生活》、《中餐廳》、《親愛的客棧》、《青春旅社》、《漂亮的房子》等“慢綜藝”先後亮相,整體評價尚可。相較於“快綜藝”的人設和劇本,它“天然去雕飾”,不設定複雜的遊戲環節,鏡頭剪輯和後期加工上沒有過多修飾,而是將明星放置在相對寬鬆的環境下,讓他們呈現出最自然的生活或表演狀態,在一分一秒流逝的時光中,感悟文化,關注生活,體驗人情冷暖。

  當“快綜藝”進入疲態,“慢綜藝”為綜藝製作注入了源頭活水。

  “慢下來”,但不是“反文明”

  “慢綜藝”能夠擊中觀眾內心,不僅在於其綜藝形態上的創新,更在於其“慢”的理念讓快節奏的現代人獲得某種慰藉。遠離城市裡的快節奏與是是非非,到某一個安靜美好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自然親近,與遠道而來的客人自在地談天說地:這不恰恰是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無數人的田園理想嗎?

  因此,“慢綜藝”的“慢”之於現代人是一個重要且溫馨的提示,它向我們展示了忙碌生活之外的另一種生活形態,提醒我們別因為忙碌而忘記了生活本身。

  羅英石可謂“慢綜藝”的先行者和領路人,他的《三時三餐》可以說是“慢綜藝”的巔峰之作,可為何這次《林中小屋》不成功呢?即便是羅英石的粉絲,不少人看節目也看得快睡著了,他們將《林中小屋》稱作“禪綜藝”。一字之差,背後是製作理念出現了偏差。

  《林中小屋》主題是“有關幸福的實驗報告”,樸信惠(實驗者A)、蘇志燮(實驗者B)是嘗試遠離喧囂而獨自生活的實踐者。這裡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獨自,即個體脫離社會關係,進入某種原始化的生活狀態;第二個關鍵詞是斯巴達式的極簡主義,拋棄一切多餘的用品,做飯隻吃一道菜,不接入燃氣和自來水……盡可能以原始的狀態在自然中生活。羅英石開啟了絮絮叨叨的說教模式,畫外音裡是各種對城市生活的批判,以及對原始生活的讚美,好像在號召大家拋棄一切回歸自然。

  《林中小屋》是梭羅式生活的一種實踐,雖然《瓦爾登湖》很美,但過度極簡其實是一種反文明。文明的標誌就在於,它不僅僅是停留在飽暖的層次,它不僅僅是圍繞著吃飯睡覺打轉,生而為人還會有更多更高的追求。

  “慢綜藝”並不鼓吹人的原子化,它將明星聚在一起生活;它不反文明,它只是提示我們要偶爾“慢下來”,不要追求文明卻走向文明的反面。但《林中小屋》的“禪綜藝”則有點極端化,它將城市和自然、快與慢截然對立,反對文明的負面,乾脆鼓動連文明也拋棄,可明明又在利用著文明的各種便利。並且它所倡導的生活方式在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落地的可能——你讓現代人都跑去森林裡生活現實嗎?蘇志燮、樸信惠所居住的“林中小屋”,也只有有錢有閑的人才擁有吧?

  可見即便是綜藝大神,也有“玩脫”的時候。相較於《林中小屋》的刻意、說教和催眠,我更喜歡《三時三餐》《向往的生活》,一群朋友得閑時一起采摘、做飯、嘮嗑——疲乏的時候,我們需要這樣的慰藉。

  □曾於裡(娛評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