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廣州人上海人對租界不同態度:一個不屑一顧,一個迷之傾慕

對於中國很多曾是通商口岸的城市而言,租界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地帶。從本質上看,租界是他國對我國領土主權的一個侵害表現,但租界對於一個城市而言,也是一個城市的印記,會給城市的文化留下幾分外國色彩。

上海與廣州作為如今的四大一線城市之一,有著相對厚重的歷史沉澱,加之地處沿海地區,身擔帶動經濟發展重任,與租界也是有過一段過往,但由於兩個城市的發展歷史不同,租界於它們的意義也就大相徑庭。

上海租界

上海裡的燈紅酒綠

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歷史學會會長熊月之教授曾言:“上海租界,雖然是被迫開放政策產物,卻像一個被迫插入蚌貝的細核,孕育出一顆璀璨的東方明珠。”在他眼裡,租界的出現雖讓上海蒙受了不少屈辱,但客觀而言,租界一定程度上也讓上海的經濟與文化走向了積極面。

上海1843年,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其時上海尚是一個小縣城。但西方國家看好上海,認為上海有著與廣州一樣巨大的發展潛力。自西方國家在上海租借土地之後,1845年11月清政府公布的《上海土地章程》被看作是上海租界制度形成和發展的法理基礎。該章程明確表示,西方人所租借的土地絕非是割讓而只是租賃,華人有一定權利管理租界。起初,租界裡並不允許國人居住,因居住在內的西方人不多,租界僅是一塊外租的土地,除此之外對於上海發展並無太多意義,直至1853年,上海小刀會起義才使得租界進一步滲透入上海。

由於小刀會起義的緣故,很多上海人面臨戰亂,不得不另尋庇護之所,此時租界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租界原本便是中國土地,因此租界內西方人面對國人的湧入並無他法。國人的到來讓租界人口迅速上升,此種情況下,政府也無力管理租界。此時租界便開始陷入一種混亂,先前的《上海土地章程》也被幾個西方國家自行修改,讓租界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成為一個“國中之國”。

上海租界

在那之後,租界的經濟也開始迅速發展,從上海邊緣的荒涼之地成為一個燈紅酒綠的城市中心。西方人帶來的生活習慣與物質也如一幅新奇的畫卷國人眼裡徐徐展開。他們從西方帶來了先進的教育制度與文化、科學技術與物質財富,這一切在上海人眼裡都無比新奇,因為在成為通商口岸前上海並非是大都市,因此租界內外國人的生活成為了他們對紙醉金迷的想象。

之後上海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租界內充滿了中西文化的交織,發展出獨特的租界文化。直至如今,許多人想到上海仍會聯想到它燈紅酒綠,逸彩紛繁的老上海模樣,這是在租界上成長而來的,租界文化很大程度上就代表著上海文化。

廣州租界裡的冷清

相比上海的租界,廣州的租界一直被忽視,在全國各地的租界裡,廣州的租界面積也是最小的,只有英法兩國租借。廣州租界位於廣州的沙面地區,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英法兩國以“十三行被毀,須恢復商館洋行”作為為借口,在1859年時強迫清政府將沙面租借給他們沙面,隨後又強製性地在沙面的北面挖掘了人工河(今沙基湧),劃洲成島,最後在1861年迫使兩廣總督簽訂《沙面租借條約》,沙面由此成為英法租界。沙面被劃為“租界”以後,英國與法國互相劃分地盤,以如今的沙面一街為界,西面為“英租界”,佔地約為沙面之五分之四,東面為“法租界”,佔地約沙面的五分之一。

廣州出現租界的時間雖較晚,但卻是最早開埠的城市,英國與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了《南京條約》,廣州在1843年7月便已開埠。不僅是近代,廣州自古代起就一直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而備受西方人青睞,上海開埠後,儘管發展迅猛,甚至後來超越了廣州,但最初較長一段時間內仍難以與廣州比肩,據英國公布的《1849年中國各口貿易報告》說:“目前中國每年鴉片消費量約為5萬箱……其中上海為中心的北方消費量佔2/5,以廣州為主要市場的南方消費量佔3/5。”。

另外,廣州自古代起就一直是中國重要的通商口岸,經濟發展得早,受西方文化影響也更早。唐宋時期,廣州就已是中國第一大港,經濟異常繁榮。清末時期,鴉片戰爭之前,廣州是獨攬全國外貿的城市,是中國第一貿易大港。

由於擁有悠久的對外貿易歷史,廣州很早就有了專門的外國人居留地,其區域即類似於後來的租界。廣州的沙面租界是在國人摧毀原外國人居留地—十三行商館區後出現的租界,沙面租界內部設施完全採用西方近現代文明方式建設,有影劇院、咖啡廳、酒館等現代性休閑娛樂場所。但廣州沙面租界自出現以來社會功能就比較單一,一直是由外國人或僑民居住,且面積上一直沒有擴展,租界封閉性強,與廣州本土人民交流較少,因此對於廣州的經濟與文化影響也小。

再者說,廣州人民對於外國人並不感覺新奇,對於外國人帶入的新事物他們也早已司空見慣,沒有神秘感的加持,廣州人與租界便很難產生情感上的關聯。在廣州本土,甚至很多百姓對外國人持有厭惡的情感。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曾有人觀摩過廣州的租界後表示,租界內部的寂寥冷清與廣州城城郊地區幾乎無異,其經濟發展情況也遠不如廣州城本身,這與其他城市的租界生存狀況是完全不同的。

租界對廣州與上海的意義

由廣州與上海的租界歷史追溯可見,租界在兩個城市的發展狀況完全不同。對於上海人而言,租界已對他們的文化產生的深刻的影響,租界裡的西方人很多是把租界當成第二家鄉,在這期間他們與上海人的互動極為頻繁,對上海人的生活觀念造成了很大影響。上海的時髦與發達,甚至後來成為中國都市發展範本也是因西方新事物陸續湧入而造就。租界與上海的關聯indivisible,甚至有人表示“從此,人們再說上海文化,便多指發生在租界的上海文化了 ”。

與上海相比,廣州的租界意義則更為單一。英法兩國劃洲成島,沙面租界一開始就在地理上與廣州人隔離開來了,之後由於人口組成的單一,經濟交往的稀少,讓廣州租界更似西方人在廣州的居住地,自給自足,與廣州人互不打擾。儘管客觀意義上看,租界內的行政管理、文化娛樂事業建設及建築風格等對廣州人或多或少都產生了影響,但這種影響並不深刻,不能作為一種情懷式的集體記憶留存於廣州人腦海中。

因此,廣州人對租界的態度相較於上海人來說更為“冷淡”是在情理之中。現如今廣州的文化底蘊仍是建立在其獨特的廣東特色之上,例如早茶文化、西關文化等,是具有較強地域特色的文化。而上海文化則更現代,雜糅了眾多國際性元素,這也可側面反映租界對兩個城市的影響差異。

上海租界一直是文化學者的研究重點之一,但廣州租界卻常被忽略,這可以說明的一點是,上海租界與廣州租界不僅對所在城市影響不一,對於整個中國影響也大有不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