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隋煬帝多次打高句麗造成滅國,李世民明白,為何他也要多次打

隋朝末年及唐朝初年有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無論是隋煬帝,還是唐太宗,都在拚命地和高句麗作戰。

可以說,隋朝之所以滅亡,與隋煬帝聚集全國性的兵力,三次與高句麗作戰不無關係。由於發動了這樣幾場窮兵黷武的戰爭,使得國內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妻離子散,因此爆發了隋末農民大起義,最終推翻了隋朝。

我們現在看到的隋朝滅亡的原因,主要是認為隋煬帝殘暴不仁,亂殺大臣,以及貪圖享樂,比如修大運河,修宮殿等等。不過,這種說法,更多的應該是唐朝對隋煬帝的一種抹黑,是唐朝按照古代君王應該有的“仁愛”標準,否定隋煬帝的一種表現。只有否定了隋煬帝,唐朝的建立才顯得順理成章。

不過,雖然用這種方式否定隋煬帝,是對隋煬帝的抹黑。但事實上,隋煬帝本身並不白,隋朝的滅亡,確實是他造成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調動全國兵力,三次打擊高句麗。

應該說,李世民雖然用殘暴貪玩好色這些內容來評價隋煬帝,但是他對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心知肚明的,知道隋煬帝是因為發動了對高句麗窮兵黷武的戰爭,國家才滅亡的。知道打擊高句麗是一件危險的事情,不能輕易發動。

有一件事可以證明李世民的覺悟。李世民在第一次發動對高句麗的戰爭的時候,儘管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攻下高句麗10座城,俘虜了高句麗7萬人,斬首了高句麗4萬首級。但是由於唐軍損失了2千人,以及8千戰馬。因此,唐玄宗當時說了一句,如果魏征活著,他肯定會勸我,不讓我乾這樣的事情。

唐太宗難道不知道他是大勝嗎?既然知道他是大勝,為什麽還要說出這樣的話呢?這話明顯就是後悔,後悔自己發動了對高句麗的戰爭。

那麽,唐太宗真的是後悔對高句麗的戰爭嗎?顯然不是的,因為後來他又多次攻打高句麗,一點兒也不停歇。如果唐太宗真的後悔,他以後就不會打了。那麽既然如此,唐太宗為什麽還要說這樣的話呢?

很明顯,唐太宗這樣說,就是因為他害怕自己打高句麗,像隋煬帝一樣,引起國內大臣及百姓的反感,從而造成國內的動亂,走到隋煬帝那樣的結局。

那麽這裡就有一個問題,為什麽隋煬帝、唐太宗都要打高句麗,乃至於最終唐高宗也繼續發動對高句麗的戰爭,直到把高句麗滅亡呢?

我認為,隋唐的統治者之所以這樣做,涉及到整個中原國家對北方少數民族國家的一種策略問題。

在中國古代,中原國家認為,北方少數民族的存在,對中原國家是一種巨大的威脅,不能讓他們發展壯大,一旦發展壯大,中原國家就危險了。尤其是匈奴,以及後來的五胡亂華,給中原國家帶來了深刻的慘痛的記憶。

漢朝的時候,從漢武帝開始,就一直對少數民族國家進行強硬的打擊。一直到三國時期,曹操忙著打內戰。但是當他看到烏桓等少數民族國家對中原國家構成威脅的時候,他依然毅然領兵去和烏桓作戰,打敗烏桓,解除烏桓對曹魏的威脅。而三國統一後的晉朝,由於內部爭鬥,造成北方少數民族不斷發展壯大,大批少數民族內遷,這也就是“五胡亂華”。而五胡亂華的惡果是非常明顯的,此後還經歷了東晉十六國,以及後來的南北朝對峙,前後長達近四百年。

可以說,作為在南北朝之後,第一次實現全國統一的隋朝,以及在隋朝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唐朝來說,嚴格抑製北方少數民族的發展壯大,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事實上,當時的隋唐,還不僅僅只針對高句麗,還針對了北方的其它少數民族。比如對突厥,對吐谷渾等等的打擊。而且唐朝還試圖把河西走廊完全控制在自己手裡。知道有個河西走廊,才有在西域分化化解少數民族國家的抓手,從而確保中原國家的安全。

高句麗是一個在東北異軍突起的民族,他在東北的半島上取得了優勢的地位,並且虎視眈眈要向中原挺進。如果中原任由他們發展,那麽結局是不堪設想的。因此,為了控制東北的局勢,避免東北的威脅,無論是隋煬帝,還是唐太宗,以及後來的唐高宗,都要對高句麗進行窮追猛打。

(參考資料:《隋書》《舊唐書》《資治通鑒》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