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892條背街小巷整治完成 變身居民“後花園”

今年7月,北京市統計局開展了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民意調查,逾九成受訪居民對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動表示支持和充滿信心,八成以上居民對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成效總體表示滿意。

西城區廣外街道蓮花河西側路,曾經是周圍居民避之不及的臭水溝所在地。如今,經過栽種綠植,鋪設步道,這裡變成了居民們消夏納涼,娛樂活動的好去處。

東城區景山街道的三眼井胡同,則通過恢復清代建築風格,增設胡同文化景觀,開設公眾參與提案屋等措施恢復胡同文化肌理,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北京892條背街小巷整治完成

蓮花河西側路

昔日“臭水溝”變身居民“後花園”

“晚上這裡有樹,有水,涼快極了,大夥都愛在這兒活動。”

——紅蓮南裡居民宮麗茹

“上午買完菜回來,我會沿著步道遛一圈回家,晚上還會遛一圈,遛達兩圈,輕鬆完成一萬步。”家住西城廣外街道紅蓮南裡的宮麗茹一邊散步一邊對記者說。她的腳下是長度超過1300米、木板鋪成、兩側栽種千余米林木帶的鄰水休閑步道。這條步道位於廣外街道蓮花河西側路,儘管氣象炎熱,仍有不少推著孩子、結伴同行的老人在此遛彎。

蓮花河西側路周邊分布著紅蓮北裡、三義東裡、紅蓮中裡、紅蓮南裡等居民小區,接近3000戶居民在此生活。西城區廣外街道城建科科長張琨介紹,過去河道兩側土地裸露,揚塵汙染比較嚴重,再加上各種私搭亂建的小門臉兒,致使環境髒亂,老百姓反映的問題比較多。“不僅有揚塵,河道本身也臭,我們走過的時候都得捂鼻子。”宮麗茹表示。

百姓有訴求,生活品質亟待提升,身兼街巷長職責的張琨和同事們開始琢磨,怎麽能把居民們討厭的臭水溝和揚塵問題徹底解決:“清走淤泥,鋪設步道,栽種槐樹、柏樹、桃樹、銀杏,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這裡終於變樣了。”張琨說。

如今,以鄰水步道為中心的區域成為了周邊居民散步遛彎和文化活動的聚集區,步道兩頭,每到晚上七點多,就會有居民自發的合唱隊和廣場舞隊。曾經的臭水溝已經變成了大家的“後花園”,現在,有不少其他社區和街道的群眾,都到這裡來散步。

目前,蓮花河周邊共有公共綠地、河道綠地、小區綠地等13.5萬餘平方米,為轄區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水生態環境。

三眼井胡同

灰磚青瓦讓胡同找回明清範兒

“背街小巷能夠變得乾乾淨淨,讓百姓在家門口有獲得感、幸福感,我們住在這裡特別踏實。”

——三眼井胡同居民劉玨

青灰色的磚牆,朱紅的大門、窗欞,新的柏油路面,供人休憩的椅子,簇簇海棠競相開放,片片綠植點綴其中,去年實施改造的東城區景山街道三眼井胡同如今讓人耳目一新。

在這裡住了60年的老居民劉玨說,現在胡同裡的景象,一年多以前根本不敢想:“改造之前,胡同特別髒亂差,下雨後更是泥濘不堪。沒有專門的物業,也沒有人去維護,環境情況一直不樂觀。”

去年5月份開始,景山街道對三眼井胡同開展綜合整治。違建、佔道、開牆打洞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灰磚青瓦,紅窗框、綠窗格子、小花壇、海棠花:“整個胡同就是我們的後花園,出院門就能看景兒!”劉玨興奮地說。

在三眼井胡同的西口、大楊樹的東側,是專門留下的石頭礅子加上後期製作的牆畫和休閑長凳,街道在這裡搭建起了“和巷”議站。居民定期在這裡討論胡同建設方案、規劃。在胡同東口,街道把通過疏解整治騰退出來的社區活動室改造成了“景山街道公眾參與提案屋”,專門收集居民對胡同提升和改造的建議。

記者看到,“提案屋”大約六七平方米,四面牆上滿滿當當地貼著景山街道地圖、胡同改造優化圖、改造意見征集匯總圖表、胡同小景觀設計圖……房門邊的桌子上平攤著 “公共參與提案簿”,裡面詳細記錄著居民們關於公廁蹲位安上擋門、胡同附近規範停車位等意見。

整治目標

三年內整治提升2336條背街小巷

“在目前基本完成整治的892條背街小巷中,有150條已通過‘十無’標準市級驗收,其他742條正在推進架空線入地,達到了‘九無’標準。”

——市城管委環境整治處副處長任玉霞

據市城市管理委環境整治處副處長任玉霞介紹,自2017年3月底以來,北京市集中開展了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核心區2336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截至目前,有1993條背街小巷啟動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基本完成892條。“整治後的背街小巷要達到‘十無’標準,包括無私搭亂建、無開牆打洞、無亂停車、無亂佔道、無亂搭架空線、無外立面破損、無違規廣告牌匾、無路線破損、無違規經營、無堆物堆料。”(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