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音樂家伯恩斯坦百年誕辰:他是音樂指揮界的“東邪”

在公認的當代世界十大指揮家中,有半數曾任紐約愛樂樂團指揮。他們是:托斯卡尼尼、瓦爾特、伯恩斯坦、小澤征爾和梅達。然而,其中能榮膺該團終身“桂冠指揮”之稱的只有一人,那便是倫納德·伯恩斯坦。

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年 ~1990年)不僅在指揮藝術上運籌帷幄於千軍陣前,對古今西方音樂之變遷通曉甚詳的他,也將許多時間投入橫跨古典與流行音樂領域的研究與嘗試中,更是一位卓越的音樂教育家。無論在哪一個領域,他都取得了光輝奪目、眾人難以逾越的優異成績。2018年是伯恩斯坦誕辰100周年,各種紀念他的活動與演出遍及全球。

伯恩斯坦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指揮家、作曲家。 1935年入哈佛大學,師從W.俾斯頓、EB 希爾學習作曲,1939年畢業。後入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學習指揮。1941年任波士頓交響樂團助理指揮。師從布魯諾·瓦爾特。 榮獲“桂冠指揮家”的稱號。1958年成為紐約愛樂樂團有史以來第一位土生土長的音樂總監。

伯恩斯坦很小的時候聽了一場鋼琴演奏,立刻被迷住了。當他的父親聽說伯恩斯坦在上鋼琴課時拒絕為他付錢。因此伯恩斯坦不得不通過教授年幼的學生,用以來支付他自己的鋼琴課費用。20歲時從哈佛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後,伯恩斯坦去了音樂界的哈佛——費城的柯蒂斯音樂學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

年輕時的伯恩斯坦

伯恩斯坦真正在音樂界嶄露頭角,還要從他25歲的一次臨時救場說起。1943年11月14日,原定要參與演出的客座指揮Bruno Walter得了流感倒下了,於是伯恩斯坦臨時上場,指揮了三首難曲中的難曲:理查施特勞斯的《唐吉訶德》、舒曼《曼弗雷德》序曲與瓦格納的《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紐約愛樂的主場,卡耐基音樂廳,當時這場音樂會還通過CBS廣播向全美直播——- 天時地利人和之下,伯恩斯坦一夜成名。

德國媒體曾以黑塞小說中的“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對照形容伯恩斯坦與卡拉揚(大致可以《射雕英雄傳》中的東邪與西毒來對比體會)。伯恩斯坦如跳躍的火和溫柔的小溪,善於誘導演奏員奏出心目中理想的音樂。他的指揮動作激情迸射,向來被譽為“Lenny dance”,仿佛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在起舞——恐怕,這也是從直觀角度截然區別於卡拉揚的地方,後者如帝王一般,台風寧靜肅然,指揮幅度小到了幾乎講求力量的經濟效益。卡拉揚的作品,可以聽見如同太陽一般輝煌,像鋼塊一般結實的音響,卻很少聽到樂團自由發揮而帶來的神來之筆。

伯恩斯坦v.s卡拉揚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

1989年11月,兩德統一,柏林牆被推倒,在歡呼的人群中,人們看到了伯恩斯坦的身影,他那張用鐵鑿敲打柏林牆的照片甚為經典。而就在那之後的一天,他指揮了來自歐美兩地的頂尖音樂家在柏林奏響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並把歌詞中的“歡樂頌”改為了“自由頌”。那一刻,已經年屆古稀的伯恩斯坦仿佛變成了人類理想的化身,指揮著全人類唱出了內心的情感。

伯恩斯坦指揮《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作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之一,伯恩斯坦創作出了數量頗豐的傳世佳作。他一生共創造了3部交響曲:第一交響樂《耶利米》、第二交響樂《焦慮的年代》、第三交響樂《猶太詩文》;他的音樂劇如《西區故事》《坎迪德》《在小鎮上》等一上演就一炮而紅。

《西區故事》

音樂劇《西區故事》是伯恩斯坦本人最為成功的創作,同時也是音樂史上影響力最為廣泛的的音樂劇作品。基於莎翁原作精神的《西區故事》,講述了暴力和衝突如何拆散來自一對不同社區的青年男女。

對於20世紀音樂史來說,《西區故事》是獨一無二的,是劃時代的。伯恩斯坦把美國的爵士樂與歐洲的交響樂結合得天衣無縫;他把悲劇與古典藝術帶進了一部本應屬於工人階級娛樂的百老匯音樂劇;音樂的深度與聽眾的可達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統一。

本期編輯 | 叢子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