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庭院種出致富果 貧困戶成為“示範戶”

“現在生活好了,紅得發紫!”一見面,今年67歲的王金霞就拉著我們參觀她的菜園子,這可是她的“寶貝”。

“這一片剛種上大白菜,之前種的紫皮蒜已經收完了,今年賣了個好價錢。我還種了一小片土豆,還有大蔥,都能賣錢。”一開口介紹,王金霞的臉上的笑容就藏不住了,“喏,還有點西紅柿,等等啊,我摘幾個給你們吃,可千萬別嫌棄。”

熱情、開朗,這便是王金霞給我們的第一印象。誰能想到,曾經的她是個不敢串門、封閉內向的人?

王金霞所在的五三村隸屬內蒙古自治區突泉縣,地處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五三村屬於深度貧困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9戶56人,王金霞就是其中一位。說起之前的日子,王金霞的笑容一下子收了起來。王金霞說,前幾年生活變故多、壓力大,日子不成樣子。

“老伴得了癌症,四處看病吃藥。”王金霞回憶,“那段日子,家裡到處借錢。”

更讓她痛苦的是老伴最終還是沒有撐住,2011年離開了人世。家裡的頂梁柱倒了,王金霞頓時覺得“日子沒法過了!”那時,她家裡還欠著5萬元的外債。之後,王金霞一蹶不振,每天把自己關在家裡。王金霞說:“感覺無依無靠,生活沒了奔頭。”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好幾年,直到2015年,她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隨後一連串的精準扶貧舉措接踵而至。

家裡的危房改造了,下雨刮風再也不愁了;健康扶貧政策來了,王金霞有了醫療保險;經扶貧幹部協調,她將家裡的土地流轉,每年能收入1000元。

之後,王金霞在村幹部的幫助下搞起了庭院經濟。什麽是庭院經濟?就是充分利用農民自家庭院裡的土地,實現增產增收。

“別看這園子沒多大,但是每年給我帶來的收益可不小,除了自家吃的菜,我都種紫皮蒜。”王金霞介紹,每年清明節前後,都是她最忙的時候,需要趕緊把紫皮蒜瓣栽進土裡,經過精心打理,等到7月就能收獲,這一茬大蒜可以實現兩次收獲,第一次是抽蒜薹,之後就是紫皮蒜。據王金霞介紹,僅去年園子裡種的蒜就有4000元的收入。村裡還雇王金霞當了保潔員,每星期大掃除一次村道,每月有500元收入。

“沒有幹部們的傾力幫扶,就沒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是我最最感激的人……”王金霞說。

如今在五三村再提起王金霞,大家都豎大拇指:“一個女人不等不靠,用雙手掙錢,真是能耐!”

2017年,經過駐村工作隊兩年的扶持與自身努力,王金霞脫了貧。“我這個生活啊,就像我院子裡種的紫皮蒜,越過越好,都發紫嘍!”王金霞感慨。

“王金霞是個要強的人,稍稍一扶,整個人立馬站起來了,現在整個人的狀態都不一樣了。”太平鄉黨委書記楊寶田說,“如今,她還是‘積分爭星’產業致富星、庭院經濟巾幗示範戶呢!”

楊寶田介紹,經過大力推進,如今庭院經濟已成為五三村村民家庭致富中重要的一環。目前,全村260戶常住戶中約有200戶種植紫皮蒜。實現了戶戶門前有風景、家家庭院出效益,精心打造出一個庭院種植見效益的美麗家園。

隨著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產量連年攀升,紫皮蒜的名聲越來越大,而五三村更是成了“大蒜之鄉”。利用自家閑置院落和現有庭院,五三村的老百姓在方寸之地做精品“文章”。

楊寶田介紹,庭院經濟是投資少、見效快、風險低、管理方便的高效經濟,是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如今,五三村庭院經濟發展勢頭如火如荼,不僅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