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花道,自然美的人文化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插花是一門古老的生活藝術。從最初的賞花、摘花、贈花、佩花、簪花,一直發展到後來的盆栽、插花。這本身就是人類文明發展以及人化自然的一種審美呈現。文人花道是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結晶。它將插花這一生活藝術的審美格調推向極致,為生活美學樹立了實踐的典範。

體現生活意趣

有明一代,以瓶花為代表的文人花道達到巔峰。插花已成為文人韻士雅居必不可少的清供,是攸關個人性情的風雅癖好。如陳繼儒在《小窗幽記》所講,瓶中插花,「雖是尋常供具,實關幽人性情,若非得趣,個中布置,何能生致!」

由於文人的推崇,中國傳統插花技藝與理論突飛猛進,中國文人花道由此進入鼎盛時期。其標誌便是張謙德《瓶花譜》、袁宏道《瓶史》、屠本畯《瓶史月表》、何仙郎《花案》等花藝著作的聞世。

這些著作對花目品第、折花造型、擇水選器、儲存保養、陳設搭配乃至插花禁忌等都有非常細緻且精微的探討。譬如,仿照官秩制度,以「九品九命」為近百種花卉劃分品鑒等級。就算同一種花也有品種優劣的區分,「梅以重葉、綠萼、玉蝶、百葉緗梅為上,海棠以西府紫綿為上,牡丹以黃樓子、綠蝴蝶、西瓜瓤、大紅、舞青猊為上」(袁宏道《瓶史·品第》)再譬如器皿選擇,文人尚清雅,故貴銅瓷而賤金銀,所以明朝文人供花主要使用銅器和瓷器。

他們對瓶的形製、大小、新舊都相當考究。夏秋用瓷瓶,冬春天寒則多用銅瓶。書室清供齋瓶宜矮而小,而堂廈供花則宜大。供花銅器有花觚、銅觶、尊罍、方漢壺、素溫壺、扁壺等,瓷器以古壺、膽瓶、尊、觚、一枝瓶為妙品,次之蓍草、紙槌、圓素瓶、鵝頸、蒲槌等亦可。一般而言,花器尚舊,古董尤佳,所以陶銅器皿入土年代越久越好,瓷器也講年代,但更講究產地和工藝,柴窯、汝窯地位最尊,官、哥、宣、定諸宋代名窯的瓷器算一流的珍品,此外,龍泉、均州、章生、烏泥、成化等窯在當時也依次有其名貴地位。

可見,插花在明代文人眼中不是一件普通的裝飾技藝,這裡麵包含了植物花卉、文物古董乃至室內設計的知識修養,也蘊含了清雅脫俗的審美理念與花道技法,它本身已經成為一種關乎生活情趣與修身養性的藝術。

關乎人文意義

對於文人花道而言,花卉的自然美學屬性並不是審美的真正核心,自然色香之美是附屬於人文審美意義的。如花卉的「品第」及精神象徵——「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可比德君子、處士,表徵其格調的高潔;牡丹雍容華貴,堪配宮廷貴婦、名門閨秀;山茶花幽靜嫻雅,可配小家碧玉。

同時,花道審美並不只是花卉造型的審美,它也包含器具的審美以及與環境、氣象、室內陳設乃至人物協調的整體審美。只有做到色、香、型、文四要素的內在和諧,並與外在環境氣氛協調一致,才能體現花道的精髓。譬如插花之室宜清幽不宜嘈雜,宜明凈不宜太暗或太敞;傢具宜簡而精緻,不宜繁瑣而奢華;花材的搭配,「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為婢,海棠以蘋婆、林檎、丁香為婢,牡丹以玫瑰、薔薇、木香為婢……」;欣賞花藝,「茗賞者上也,談賞者次也,酒賞者下也」,「寒花宜初雪,宜雪霽,宜新月,宜暖房。溫花宜晴日,宜輕寒,宜華堂……」(《瓶史·清賞》),等等。

所以,插花是自然美人文化的一個典型,也就是說它更接近於現代人所講的人文藝術。這不僅是因為它的整體造型是經過創作者深度藝術加工的結果,超越了自然形式,更在於它內蘊了豐富的審美文化意義。

有生命的活潑感

明代文人的花道與書畫美學理念內在相通,其追求的美學興趣重點都在天趣生動。書畫講究氣韻生動,而這一境界非妙品難以企及,插花卻不然,奇花凡草天機活潑,援之入室,自成生機。所以往往只需一瓶插花,室內頓時即可活意生香、清雅脫俗。生命的活潑是插花真正的藝術精神。書畫妙品難得,瓶花卻可隨時插換,這也是它得到普通士子喜愛的原因。另外,它不像書畫品鑒單純限於一個被靜觀的藝術對象。實際上,插花藝術始終處於和人的互動之中。且不論選花、折花、配器、擇水、造型作為插花創作過程需要人的藝術實踐投入,後續的擺放、養護皆需要人的參與。所以,插花是融入到家居生活實踐中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本質也是一種生活行為藝術。

這種將美的創造與欣賞融為一體的藝術形式,為平淡的生活注入一種創造性(自由感)與儀式感(形式感),從而改變了生活的形式、韻律和節奏,為日常生活增添了風神氣韻。同時,插花是共享的藝術,它能將身邊人都帶入一種生活藝術審美的空間氛圍中。這種持續不斷的氛圍熏陶,本質也是一種審美參與,它會在無形中豐富所有參與者的審美經驗,並提升其審美品位。

◎本文原載於《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張俊),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