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安徽與上海不接壤,這裡為何一萬上海人住著?

在幾百年前,安徽和上海是一家人,同屬於江南省管轄。後來,江南省陸續被一分為三,變成了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安徽和上海就宣告“分家”,過上了“橋歸橋,路歸路”的日子。

從地圖上看,現在的安徽省和上海市,中間隔著江蘇省和浙江省,沒有任何接壤的地方。可是,距離不是問題。幾百公里的距離,這並不影響上海市的一塊地盤“飛”到安徽省境內。

這就是著名的上海市黃山茶林場。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自古以來,位於安徽省南部地區的黃山就是風景名勝寶地,頭上有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等光環。

不僅如此,黃山還是聞名中外的茶葉之鄉,“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松蘿茶”“祁門紅茶”“頂谷大方”等多個品種享有盛譽。“黃山毛峰”“頂谷大方”兩款茶葉,更是位居中國十大極品名茶之列。

為了更好地開發黃山的茶葉資源,1955年,安徽省地方國營黃山茶林場成立。最初,黃山茶林場隸屬於安徽省警察廳。1965年10月,黃山茶林場被移交給上海市管理,作為上海市農墾局的國營農場。為此,上海市付出了300萬元。

1966年12月,經安徽省和上海市協商,把原從黃山茶林場劃出的部分土地建立的安徽黃山林場,又劃給上海市,改名為上海市黃山林場。1968年8月,上海市黃山茶林場與上海市黃山林場合並,仍稱上海市黃山茶林場。上海市黃山茶林場共有土地約9.5萬畝,其中茶園面積4180畝。

從1968年開始,一批又一批上海知識青年陸續來到上海市黃山茶林場,扎根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在最高峰時,在上海市黃山茶林場工作和生活的上海市知青和他們的家屬,有1萬多人,號稱“一萬知青、十萬大山”。他們在遠離家鄉的地方,揮灑自己的青春,也給上海市黃山茶林場深深地打上了上海的烙印。

著名電視主持人曹景行,於1968年和一批知青來到上海市黃山茶林場“上山下鄉”。2015年,他曾故地重遊,還眉飛色舞地回憶:自己在這裡學會了喝酒禦寒,學會了插秧燒窯,還為村民們治療凍瘡、查看傷情。

上海知識青年在上海市黃山茶林場修建了紅磚木頂的海派建築。道路旁邊則種上了高大繁密的法國梧桐。就連海派建築的門廊上,都寫著“同心裡”“知心裡”等字樣,讓人仿佛置身在上海市的某條裡弄。再加上居民們那辨識度很高的上海話,簡直就是縮小版的“上海市”。安徽當地人也親切地稱這個地方為“安徽小上海”。

上海市黃山茶林場的治安管理,由上海市靜安區警察分局負責。海市靜安區警察分局在這裡有一個派出所。於是,就發生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真實故事:

有一年,一個老闆坐車從上海出發,路上睡著了。醒來一看,外面牌子上掛著“上海市靜安區警察分局黃山茶林場派出所”,不禁責問駕駛員:“怎麽回事?開了半天還在上海?”

上海市黃山茶林場不光產茶,還發展工業。在上世紀70年代,這裡廠房林立,辦有茶廠、竹木加工廠、農機修理廠、糧食加工廠、製磚廠製藥廠、醫用縫合線廠、新達電訊廠以及電子元件廠、汽車配件廠等。其中,有一家金環醫用縫合線廠,逐步發展成上海醫用縫合線總廠。改革開放後,這家工廠搬回上海,成為一家產品暢銷全球的集團公司。

不過,從上世紀70、80年代開始,隨著上海知識青年相繼回到上海,曾經熱鬧非凡的上海市黃山茶林場人去樓空,慢慢地變得“落寞”起來。目前,還有近200名職工留守在這裡。這裡風景優美,空氣新鮮,物價不貴,在茶林場醫院還可使用上海醫保卡,不妨當作退休後頤養天年的地方。

2003年,上海光明集團對上海市黃山茶林場進行了接管,先後投入1億多元用於改善硬體環境和民眾生活。如今,上海市黃山茶林場被打造成“東黃山國際旅遊度假區”,以濃鬱的上海風情和“神秘飛地”等吸引遊客,有望讓這片沉寂多年的熱土,再次煥發生機。

參考資料:1.《黃山茶林場新舊事》2.《黃山茶林場》

無獨有偶:

北京有四塊“飛地”在其他省份

北京市雙河農場,位於齊齊哈爾市梅裡斯區和甘南縣交界處,該地區是北京市在黑龍江省的一塊“飛地”。

官廳水庫(僅水域),位於北京市與河北省交界處,大部分位於河北省懷來縣境內,小部分位於北京市延慶縣。實際上嚴格來說,只是水域屬北京管轄,而土地所有權並未更改,仍屬河北。

北京市清河農場,位於天津市寧河區境內,隸屬於北京市西城區。佔地115平方公里,於1949年由當時的北京市市長聶榮臻批準建立。

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礦區是以濱河村為中心的這一地區,是首鋼集團遷安鋼鐵有限公司的駐地。遷安礦區也是唯一的京外高考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