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致幻,上癮,所謂的音頻毒品真的有這麽厲害?

如果有人跟說,聽一段音頻,不僅能人非常興奮,還能產生類似於吸毒導致的迷幻感覺 ,聽久了還會上癮,你相不相信?我肯定不相信,因為現在耳朵還在受這種音頻的折磨,還不包括之前循環聽的幾十遍。

你要問是什麽效果,我會告訴你,如果不是為了寫這樣的文章,打死也不會要耳朵受這種折磨。當然,據網上並不靠譜的數據調查顯示,這種音頻隻對35%的人有效,想必我就是屬於無效群體。

什麽是音頻毒品?

音頻毒品的英文叫I-Doser,是一種音頻文件,又被稱為“聽的 MP3 毒品”。最早發布在意大利的某個網站,據發布者介紹,這種音頻通過改變和影響人的情緒,產生抗抑鬱、緩解焦躁、失眠、減肥等作用,但不建議“意志力薄弱”、“身體不健康”的聽。

該網站把這種音頻稱為“藥”,並宣稱“這是一家值得相信的公司開發的“藥”,多數經過了專家的臨床試驗,是值得信賴的產品。”當然這種“藥”是收費的,每個文件約3至56美元,然而網站卻沒有公開開發該藥的公司名稱和臨床試驗結果等資料,純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自這種音頻發布之後,便迅速通過網絡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性擴散,進入亞洲的起始地區是韓國。隨後該國網友對音頻文件進行了補充,種類更加齊全,分類更加細致,總製作出十大類別的73種音頻,讓此類音頻閱聽人群體進一步擴大。

在這些音頻文件的分類裡不僅有抗抑鬱劑、鎮定劑、止痛劑、興奮劑、安眠藥、酒精、提升性欲等系列,還有DMT、LSD、可卡因、大麻等以毒品命名的的28種,正是這些名字的音頻文件,讓I-doser有了“音頻毒品”的稱號。

據傳聞,聽以毒品命名的音頻文件,可以體會到類似吸食可卡因、大麻和搖頭丸等毒品後的迷幻感,但是時間只有吸毒所持續的十分之一。然而,國外很多實驗室通過案例研究,認為此類傳聞純子無虛有。

音頻毒品(I-Doser)的原理

儘管有一些聽過音頻毒品(I-Doser)的網友表示,聽完後自己從腳尖湧上一股寒氣,非常清爽、痛快,倦意全無的感覺。但更多的網友卻表示試聽後沒有任何效果,甚至還被這些“嗓音”弄得頭痛(筆者表示讚同)。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此類音頻確實隻對一部分人有作用。

按照音頻的使用說明,聆聽者需要一幅效果較佳的耳機,然後找一個私密且安靜的環境,雙手整齊地放在一起,閉上眼睛放鬆傾聽,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實際的音效,在很多人聽起來就像是一些單調的機械音,或是重複的船笛聲、快旋律拉鋸聲,時高時低。

儘管有很多愛好者聲稱此類音頻非常神奇,但早有心理專家指出,這種音頻毒品(I-Doser)就是源於一種稱為“雙聲節拍”的古老音樂療愈法,最早在臨床上應用在研究聽覺及睡眠循環、誘發各種腦電波狀態,並用來治療焦慮。

1893年德國物理學家海因裡希·威廉·多費發現兩耳同時聽到頻率稍微不同的音波時,會讓聆聽者感覺自己聽到的不是一種單一的連續的音調,而是一種跳動的音拍,他將此現象稱為“雙聲節拍”。雙耳節拍的特性是能夠使大腦產生一種新的頻率,其大小為兩耳聽到的音頻的差值。

很多研究證明 ,“雙聲節拍”確實會使人放鬆,改善睡眠和緩解焦慮,或是專注,活躍思考力,甚至還能幫助聆聽者進入冥想狀態。這一切效果與音頻毒品(I-Doser)非常類似,除了無法用科學證據能合理解釋的致幻效果外。

因此,很多表示懷疑的專家學者,認為音頻毒品(I-Doser)的致幻效果,只是一種安慰劑效應,是使用者的心理暗示起到的作用。而音頻能影響到人的腦波,是因為通過聲音刺激,改變腦波頻,從而改變人的情緒甚至致幻,也就是的α波、β波、θ波之類。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我們人腦的腦波頻率可被劃分為四個波段,即 δ 波 ( 0 - 4Hz) 、θ 波 ( 4 - 8Hz) 、α 波 ( 8 - 14Hz) 、β波 ( 14 - 30Hz) 。它們分別對應的狀態為: 深度睡眠甚至昏迷、沉思或夢境、一般松弛常態以及高度清醒並興奮。

詳情如下:

α波:震動頻率為一秒震動8-12次,在最放鬆舒服的時候,α波就會自然產生,此時正是潛能最活躍的時機,能夠激發出無限可能性。

β波:每秒震動14-30次,是緊張、思考時候會產生的腦波。

θ波:每秒震動4-7次,是淺眠期會產生的腦波,也就是人在做夢時候的狀態。

δ波:每秒震動0.5-3.5次,是熟睡或昏迷時的狀態。

從上面就可以看出,這些無論是“雙節音拍”,還是音頻毒品(I-Doser),其實就是通過不同的音頻,刺激大腦,讓聆聽者的腦電波頻率從一種模式(階段)轉變到另一種模式(階段)。據國外的實驗研究,此類音頻多數是讓人長期處於 β 波和δ 波狀態。

儘管沒有任何研究證明,音頻毒品(I-Doser)能讓人致幻,但是如果人長期傾聽,讓腦波時刻處於β 波和δ 波兩種狀態下,就會影響到正常生活,例如造成身心壓力過大,能量消耗快,以及大腦活動遲緩等問題,甚至產生精神依賴,即上癮。

通俗來講所謂的音頻毒品(I-Doser),其實就是一種利用刺激腦波的心理聲學原理,把聲波變為顱內刺激來製作的一種特殊音樂,作用就是欺騙聆聽者的大腦,改變其原有的腦波頻率,產生不同的效果。

音頻毒品(I-Doser)的閱聽人群體

從最早發布此類音頻的國外網站數據顯示,只有35%的聽眾每次都能“進入狀態”,而大部分用戶聽過之後毫無感覺。這也說明,音頻毒品(I-Doser)的閱聽人群體有限,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產生效果。

據調查顯示,閱聽人群體裡有一部分是精神狀態處於亞健康的人群,他們期待能夠通過此類音頻達到“治療”作用,例如持續精神不振的群體希望通過音頻毒品的刺激來獲得充沛的精力。而另一部分則是無意在網絡中發現音頻毒品鏈接的好奇者和懷疑者。

音頻毒品(I-Doser)所引起的情緒改變之所以不是人人都能有,這與個體差異,以及性格和成長背景經歷有很大關聯。有過強烈精神或情感刺激的人,越容易受到音頻毒品(I-Doser)的影響。

簡單的說,並非是音頻毒品(I-Doser)刺激和改變了聽者的情緒,而是這種波段的音樂誘發了聽者內心本來已經存在的不利情感體驗。加上聽者需要處於安靜、私密的空間傾聽,這無疑更加容易受其影響。

而像筆者一樣,處於嘈雜的環境,心情愉悅,以及用了一副低廉的耳機,聽到的就只有噪音,時間久了還出現頭痛。相信這也是大多數人對此類音頻毒品(I-Doser),沒有任何感覺的主要原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